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要闻动态 > 农事头条

不同赛道创先争优 县域振兴活力迸发

时间:2023-10-23 15:02 来源:广东农业农村
【字体: 分享到:

  县域强则全省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在县。

  今年以来,广东按照部署,立足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统筹抓好产业兴县、强县富民、县城带动,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省122个县(市、区)蓬勃发展,呈现出不同赛道创先争优的升腾景象。

  冲刺全国百强

  强起来!制造业当家初见成效

  9月底,在惠州市博罗县龙溪街道,30多家制造业企业签约入驻秋叶原·梦科园智谷园区,总投资额达10亿元。这些企业的入驻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投资就业机会,其产品还将在园区内生产并直接进入市场,进一步增强当地竞争力。

  这是企业对博罗投出的“信心票”。在今年7月发布的“2023赛迪百强县”榜单中,博罗排名全国第69,成为广东省唯一上榜的县域。随着广汕高铁全面开通,位于博罗县的博罗站、罗浮山站投入使用,博罗正式进入“一县双高铁三站”的新高铁时代,加速构建起“内联外通”的立体交通格局。

  综观全省各地“百千万工程”施工图,冲刺“全国百强县”、打造经济强县、工业强县,已成为多地锚定的目标。

  日前,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全球首个(超分子材料)新型深共晶电解液等项目在肇庆四会市集中动工,总投资86.7亿元。立足优势产业,四会市展现出强劲的经济活力,102个产业项目相继落地,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百亿元规模的全玉器产业和预制菜等20亿元级产业,形成不同梯度的产业集群。

  在争创全国百强县的征途上,江门鹤山市实施的园区载体提升行动、产业能级提升行动、企业主体提升行动、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四大行动”落地见效:广东博盈特焊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鹤山市成功培育的第二家上市企业;推动隆基硅能源、信义玻璃两个省重点项目千亩工地加快建设,省硅能源产业基地初现雏形。

  壮大县域经济,产业转移是重要抓手。今年以来,鹤山依托主平台1.5万亩工业地打造县域经济发展主战场,承接珠三角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25个,推动91个项目新动工。1-9月,鹤山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0个,计划投资总额208.9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全年有望再新增100家规上工业企业。

  鹤山的产业转移成效并非个案,广东扎实推进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建设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下达专项资金40亿元,安排1万亩用地指标,签约项目547个,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

  富起来!做强现代农业产业链

  今年中秋节,一款特别的甘薯蛋黄月饼高调上市,浏览下单者络绎不绝,更有美食博主在家“复刻”,使汕尾陆丰甘薯成功“破圈”。

  近年来,这类深埋于地下的“土特产”已成为陆丰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高峰时,陆丰甘薯农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0%左右,今年将争取突破单季亩产1万元大关。如今,陆丰企业更将目光投向深加工赛道,通过提取甘薯的花青素制作面膜、益生菌饮料等产品,进一步提高附加值。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一篇篇强县富民的“土特产”大文章一挥而就。

  在“中国麻竹笋之乡”清远英德市,麻竹笋种植面积突破80万亩,带动从业人员约9万人。自2022年清远将麻竹笋列入“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以来,麻竹笋产业发展热度持续高涨,今年产值预计可达61亿元。

  “土特产”孕育新商机,青年人才纷纷回乡创业。“我们以‘竹笋+’的概念继续发力,开发生产麻竹笋预制菜酸笋鱼、竹笋类休闲即食产品等,并将电商、直播等新型销售模式引入麻竹笋产业。”创业青年钟民健说。

  随着英德市麻竹笋产业园入选2023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当地积极推动“麻竹笋+”高端预制菜、成竹和竹叶加工等产业发展。“以种植50亩麻竹笋,亩产3000斤算,种植户年收入预计可达21万元。”英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当前,特色产业逐渐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助推器”。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全省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含农垦)达到21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区38个。

  壮大绿色经济

  旺起来!种下绿美“致富树”

  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广东经济林丰收节上,茂名电白沉香加工产业成为“明星”,沉香材料被加工为珠串、线香等精美消费品,备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电白成功孵化全国最大的沉香种植基地和沉香集散地,沉香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0亿元。昔日珍贵稀缺的香料药材,如今已成长为电白全县共享的“致富树”。

  在茂名,荔枝、龙眼、化橘红、三华李、油茶、沉香“六棵树”扎根高州、电白、信宜等县域,一批超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初见雏形;放眼全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与“百千万工程”同频共振,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筑牢全省生态屏障。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如何双向转化?梅州梅县区有着自己的计划。“一方面,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板栗、澳洲坚果等特色木本粮油树种;另一方面,推行金线莲、道地中药材、珍贵食用菌等适宜林下种植作物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同时推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产业等深度融合。”梅县区林业局局长邹卓祥介绍。

  “林下种植南药不用毁林伐木,在保障生态平衡的同时,可提高林地利用率。”梅县区中大南药中药材种植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基地与当地村民合作,通过分包林下南药种植、抚育、采收任务和日常管理工作,还可实现“劳务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双增收。

  未来,梅县区将从机制创新入手,探索林业规模集约经营,利用好优质森林资源,做强产业、做出样板,让绿水青山“底色”更美、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生态是最美的底色,也是最大的财富。在提前超额完成本年度林分优化提升、森林抚育提升任务的基础上,绿美广东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用仅占全国约4%的森林面积创造出全国10%的林业产值。根据相关规划,预计到2025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将达1万亿元,进一步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