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要闻动态 > 省内信息联播

广州市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畜牧饲料项目验收工作规范

时间:2010-03-15 00:00 来源:增城日报
字体 分享到:

  日前,荔江仙境绿道自行车道三忠驿站负责人张永荣告诉记者,去年经三忠驿站接待的游客超越5万人次。他说,许多游客在驿站租上一辆自行车,沿绿道踩去,空手进绿道的游客常常是满载而归,自行车的车篮里装满了“战利品”,那些都是绿道沿途村落农民的农产品。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绿道建设,以绿道为藤,沿线村庄为瓜,通过藤结瓜的方式,将绿道建设成为发展绿色经济之道,市民休闲健身之道,游客观光消费之道,农民增收致富之道。

  农民:绿道是一条致富之道

  途径廖村、桥头、莲塘等村的荔江仙境绿道蜿蜒20公里,自从绿道开通后,各村的农民每天准备好自家耕种的农作物,母鸡下的鲜鸡蛋,自家喂养的家禽等,来到绿道旁或驿站附近,向游客销售。

  

  一位姓廖的农民告诉记者,他常常把家里的农产品带到绿道旁销售,因为新鲜,价格比在市场上卖还好些。每当迟菜心上市的时候,游客都喜欢大把大把地买,现在游客喜欢买用迟菜心晒成的菜干。他说,曾经有游客问他要了电话,说下次菜心节的时候再到增城,给他电话预定最优质的菜心。旁边卖鸡蛋的大娘说,家里头养了几十只鸡,每逢好天气和假日都会带上新鲜鸡蛋来销售,每只鸡蛋卖到1.5元或者2元,“农村的土鸡下的蛋值钱。”

  

  增城绿道全长100公里,起于白水寨风景区,止于增城市区,途经派潭、小楼、正果、荔城等区镇,将山水风光、农家风情、竹林幽径等风光融为一体,且与机动车道完全分离,沿途景色四季迥异。增城绿道,在游客眼里是一条观光消费之道,在市民眼里是一条休闲健身之道,而在农民眼里,绿道是一条无形的增收致富之道,发展绿色经济之道。

   村长:村容村貌明显改变

  “莲塘村的知名度明显高了,来游玩的人多了,农民单卖饮用水也收入不少。”莲塘村村长邱伙永说。他还说,一条绿道,带来的不仅仅是游客和财富,还明显地改善了整个村的村容村貌,现在村民比过去更加注意卫生,村道干净许多。村里的农民都清楚,只有洁净的环境才能吸引游客,只有优质的空气才能留住游客。绿道通了,游客多了,农民的农产品销路好了,农民更懂得了好环境才会有多游客的道理。

  旅行社:绿道经营变成“香饽饽”

  安达国际旅行社的总经理毛带勋说,2008年第一次和市委市政府洽谈绿道经营的时候并没有信心,在市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签下了三忠和西堤两个驿站的经营,那时候仅购买了一百辆自行车放置在驿站中供游客租借。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休闲健身绿道受到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热捧,绿道经营也变成了“香饽饽”。

  

  毛带勋介绍,09年春节,两个驿站的一百辆单车全部租借出去,绿道游成了健康旅游的时尚,这大大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决定加大投入,当年就增加了50辆单车。2010年,经营点也由两个增加到四个,增加了莲塘和桥头两个驿站,供租借的自行车也增加了200辆。目前,该公司正在与增江街洽谈绿道的合作经营,也正准备与小楼、派潭、正果等进行商谈,开展游客相关服务连接,方便游客交接单车,将经营网拉大拉长。他们还与周边的农家乐合作,完善配套设施,方便游客吃住行。

  

  毛带勋说,在绿道经营的过程中,他发现绿道不仅仅是一条供游客踩单车的道路,而是一条枢纽,把增城的美景、农村风光、农产品销售、农家乐和当地消费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加增城的知名度,吸引游客来增城旅游。绿道把游客带到农村,带到农民的地里和家里,农产品有了销路,能卖到一个好价格,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