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罗定市下大力气打造名镇名村名片
近期,云浮罗定市出台了《罗定市名镇名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名镇名村规划建设,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明确了罗镜镇、泗纶镇为首批名镇创建主体,围底镇社村、塘镇石碑村和双东街道新开坝村为首批名村创建主体,并要求其他各镇(街)也要选择1条自然村或1个社区作为先行点。规划通过三年建设,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明显的名镇名村,建设易居、逸居、康居、安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该市主要从解决好农村垃圾处理和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为切入点,带动雨污分流工程、禽畜圈养工程以及镇村文体活动场所、道路建设,抓好河沟池塘、厕所、厨灶的整治,大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设施完善、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充满幸福感的名镇名村。做到五个注重相结合:一是注重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在实施原生态、原产权、原居民、原民俗的“四原”保护上做文章,做到“保护历史文化”与“建设宜居镇村”两相宜。作为抗日爱国将领蔡廷锴将军故乡的罗镜镇,先后投资100多万元修葺廷锴故居及相关景点配套设施,大力发展以“寻找将军足迹”为主题的红色旅游路线。二是注重特色与优势相结合。充分利用镇村的产业特色、乡土特色和田园特色,充分发挥镇村的产业优势、人文优势和生态优势,努力催生发展健康产业,营造差异发展优势。泗纶镇发挥竹产业的优势,投资30多万元建设“罗定市竹蒸笼文化展示馆”,并积极做好“泗纶蒸笼”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申报工作,努力打造中国“竹蒸笼之乡”这个名镇名片。三是注重引导与整治相结合。鼓励和群众自力更生,把低碳、环保概念赋予到日常的消费和生活当中。加快完善村道硬底化、体育健身、路灯、绿化带、下水道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人畜分离、雨污分流,让名镇、名村建设做到“见缝插绿”、“干净简洁”。同时推广围底镇社村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提高村民生活幸福感。四是注重文明与致富相结合。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新村、文明农户、婚育新风进万家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农村中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的文明新风。同时,在加快高标准农田和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和脱贫致富。五是注重共建与共管相结合。充分突出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镇、村、企业和乡贤等四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发动和组织辖区的干部群众企业支持、参与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名镇名村建设以来,该市共发动社会各界捐款捐物2900万元,当地群众主动参与投工投劳43670人次,完成硬底化村道74公里,建设运动广场、篮球场15个,完善了一批基础公共设施。(根据罗定市试验区办汇报材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