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要闻动态 > 省内信息联播

惠州良种示范三年带动农业增收节支2.34亿元

时间:2011-10-09 00:00 来源:惠州市农业局
字体 分享到:

   阿强是惠阳区平潭镇光辉村的水稻种植大户,去年在市农机推广中心的带动下种植了20亩超级稻“Y两优2号”,平均亩产比往年种植常规稻增产150公斤,去年晚造光种植水稻就净赚了近两万元。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近日水稻亩产突破900公斤大关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水稻要高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良种、良法和良田,其中良种是核心。

自2009年承担省农业厅省良种示范区建设项目以来,惠州市通过良种示范种植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为全市农业生产累计增收节支2.34亿元。引进良种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目前正是水稻孕穗即将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近日记者走访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光辉村省良种示范区看到,连绵几百亩的水稻良种展示片稻浪翻滚、长势喜人、一片丰收在望的美景。田间有不少农民在辛勤的劳作,有的施肥、有的喷药、有的除草。

我们遇到正在田间施肥的光辉村村委会主任阮高,听闻关于良种示范的情况,他不禁拍手叫好。他说,近年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光辉村开展省良种示范区建设工作,引进大批农作物优新品种,免费统一提供给村民种植,并派农技员长期驻村指导,带动村民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以前,我们村水稻平均亩产才350公斤左右,种植水稻都没什么经济效益。近几年来通过种植良种,水稻平均亩产都在500公斤以上,最高产达到600公斤,不少种植户尝到甜头之后,都扩大了种植规模。”阮高说。

累计引进省内外78个优、新良种

据了解,为了加快良种引进推广的步伐,从2009年以来,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省农业厅省良种示范区建设项目,选择综合条件好,方便示范观摩的惠阳区平潭镇光辉村和惠东县铁涌镇石桥村分别建立省级良种示范区,示范区总面积123.3公顷。成立良种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领导经常带领农技人员到田间调查各种作物生长情况、研究栽培技术、分析病虫害发生情况,指导农民测土配方施肥。举办农技培训班,邀请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对农技干部和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整合资源,增加投入,为示范区配备了6台插秧机用于机械化插秧,2台割草机用于田埂除草,配备“农村信息直通车”电脑4台、广播系统4套,田间信息栏120个。在早、晚造作物成熟时及时召开农作物优新品种现场观摩会,邀请各县(区)农技干部、种子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品种示范户和相关新闻媒体到示范区参观,评选出适合我市大面积推广的优新品种,同时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田头信息栏以及发放宣传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使更多的农民认识并接受新品种;同时为加快示范品种推广,将大田种植表现优秀的常规品种,进行田间除杂后单独收获、晾晒,达到种子标准后免费提供给各县(区)农技中心、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品种示范户等进行示范种植。

省良种示范区通过引进省内外育种单位最新育成的农作物品种,进行集中连片展示示范,探索研究配套栽培技术,通过良种良法的集中展示,是带动当地并辐射周边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省级区域性良种示范平台。据介绍,示范区建设3年来,累计引进从省内外多家知名育种单位引进示范优、新良种78个,其中水稻优新品种53个、花生优新品种9个、甜玉米优新品种9个、番薯优新品种7个。研究制定如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花生全层施肥与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甜玉米无公害标准栽培技术、番薯稻草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等与良种配套栽培技术9项,培训农民6000多人次。目前,引进示范优新良种在全市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65万亩,同时示范技术在全市各地普遍采用,技术覆盖率达85%以上,通过良种示范累计为全市农业生产增收节支2.3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