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县农业产业化引领绿色崛起
近年来,在全市的统一部署下,农业大县怀集围绕建设珠三角优质安全食品产业基地目标,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加大“三农”资金投入,农林五大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加快。
建设高标准农田
汽车进入怀集县大岗镇石田村地界,记者远远就看见一块大型宣传牌“怀集县大岗镇瑞源蔬菜基地”。
偌大的农业基地路网纵横,排渠内水流不断,一口口池塘波光潋滟,一片豆苗在寒风中摇曳,另外还有新翻的泥土等待播种。
怀集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大岗镇瑞源蔬菜基地是我市规划建设的大型蔬菜基地。该蔬菜基地由种植加工无公害蔬菜出口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瑞源现代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2010年公司落户大岗镇。
“蔬菜基地产品大多供应香港、东莞,甚至加拿大等地。打好‘无公害蔬菜’这张牌,是今年我县农业发展的一记重拳。”怀集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发展农业生产的重点之一就是围绕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水利配套设施,包括开展小塘坝、小渠堰等小农水工程建设,新建和整治渠道,配套引供水管道,同时因地制宜地实施喷灌、管灌等节水灌溉措施。
据悉,2009年,怀集县被列为全省第一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以重点县建设为契机,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认真组织实施、建好一批高标准农田,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珠三角安全食品生产基地。
工作中,怀集县把农田水利建设与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优质稻产业带、现代标准农田、土地整治等项目结合起来,全力打造小农水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共建设灌溉渠道硬底化253公里,受益农田达7万亩。同时,县里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列入县人大议案,通过实施人大议案的方式,维修加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93宗,建设硬底化排灌渠道584公里、机耕路84公里,有效改善农田灌溉面积9万多亩。此外,怀集县全力推进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了三坑、湖朗等2宗中型水库和34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通过季节性调蓄,保障农业用水。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2010年,该县被评为“全国发展粮食生产先进县”、被列为全省产粮大县和粮食创高产示范县。
通过农业设施的建设,农田标准化建设的基建正在推进之中。当地农业的硬件保障也正在逐步强化。不久的将来,当地将建成“涝能排、旱能灌、渠相连”的旱涝保收农田,促进农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公司+农户”让农民增收
2月16日,天气阴冷,黎实才、李雪花夫妇在大岗镇瑞源蔬菜基地的菜地里忙活着。他们是瑞源蔬菜基地的员工。去年,夫妇俩在基地里承包了16亩地来耕种。
“现在的收入好多了,夫妇两人平时一个月最少都有5000元收入,有的时候甚至是8000多元,比以前好很多了!”作为一个菜农,黎实才的算盘打得“啪啪响”。
黎实才、李雪花夫妇是大岗镇石田村村民,由于孩子自幼身体不好,黎实才与妻子李雪花只能留在家里务工发展。“但种地是看天吃饭,即使我们夫妻努力,向其他村民承包耕种了10多亩田,但一年下来还是没什么钱剩。”
2010年,黎实才、李雪花的境况有了变化。当年,怀集县在石田村引进了瑞源公司投资建设蔬菜基地。黎实才把地租给了公司发展蔬菜基地,自己也成了公司的员工,每天在蔬菜基地上班。
“公司采用高标准生产,统一采购化肥,统一喷洒农药,严抓产品质量,蔬菜80%供应到香港。供港的菜价比内地要高一大截,于是土地的效益相应提高。”瑞源蔬菜基地的邓经理向记者介绍说,“公司根据季节调整蔬菜品种,不像散户那样在雨季还种容易被‘淹死’的菜。另外,基地组织专家来给菜农作技术指导。这些做法与散户种菜完全不同,大大提高了产量。”
去年,瑞源公司划出基地里的200亩蔬菜基地,交给村里和基地的部分贫困户、村民分包来耕种。李雪花租下了其中的16亩菜地,按照公司的统一要求开展生产种植;而丈夫黎实才在基地继续上班。“承包的菜地收获蔬菜时,公司按照市价向我们收购,一个月下来,收入往往不少于3000元,再加上自己在基地的2000元工资。家里的经济收入一下子提高了,生活也改善了。”黎实才开心地说。
怀集土猪在中山大受欢迎
蒸在饭里的肉,闻起来香喷诱人,嚼起来满口生津……怀集山区猪肉的那种味道,而今飘到了中山市民的餐桌上。
在中山市石岐竹苑市场里,怀集“家奇宝”商行开张才一个多月,在菜场已小有名气。“商行里经销的怀集土猪,其猪肉吃起来有儿时的味道”,今年50岁,家住中山市东区的周先生专程跑了十几里地来竹苑市场买怀集土猪肉。不少来买肉的市民反映,土猪肉味道和一般猪肉相比有很大区别,不仅有嚼头、肉质细腻,而且闻起来满口是香。
“我们的土猪肉比市面上的猪肉稍贵一些,最便宜的肥猪肉需要每公斤24元,最贵的是排骨、瘦肉每公斤的价格是60元,尽管如此,还是大受中山市民的欢迎。”商行负责人介绍说。据了解,怀集“家奇宝”土猪肉的生意很红火,平均每天卖出2头猪。
为什么怀集土猪肉如此受中山市民的欢迎呢?“公司产品都是从怀集运来的原装土猪,品质上绝对有保证,是怀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打开中山市场而实施的一个项目。”家奇宝商行负责人、怀集县动物防疫监督所监督员黄均彬向记者介绍,家奇宝土猪为怀集特产,肉质细嫩鲜美,肉香纯正。土猪主要以青草、谷糠等为食物,由农户饲养,不饲喂添加剂,所以没有药品残留,与一般的大规模工厂化养殖有很大区别。“由于健康饮食理念的兴起,怀集生猪、腐竹、切粉、六十日等土特产一直以来都很受中山、佛山等珠三角市民欢迎。其中仅仅去年,怀集供应至中山市的肉猪就超过10万头,今年这一数目还将继续上升。”怀集县农业局局长莫谨年向记者介绍说。
据悉,怀集土猪受到中山、佛山等地市场的欢迎,也带“旺”了怀集农民。目前,该县农民卖给“家奇宝”商行的生猪收购价均比怀集市场上的生猪价格每公斤高出2元,从而提高了农民发展生猪养殖的积极性。
从小农经济到产业化之路
由于受交通、自然条件等的制约,与发达地区的农业相比,怀集依然处于较落后的位置。
但是,这里正在发生改变。标准化农田、农业公司、合作社、禽畜品牌……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怀集农业在硬件建设、运营模式、农业功能等方面已经开始走上农业产业发展的康庄大道。
有这样的变化,就是希望。过去因为交通和信息受限,使怀集与外面广阔的市场脱节,也导致了这里传统小农经济的延续。当广阔的市场正在一天天接近,当各种外来信息在这里被接收,因时而变的局面出现了。
事实上,随着珠三角安全食品基地建设的进一步实施,怀集县正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进一步扩大特色农业规模、提升农业发展层次、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全力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
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良好的市场效应将会在这片土地显现,而这,正是褪去小农经济的利器。未来,怀集的农业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局面,产业化越来越突出,市场化越来越明显。这将是一列致富的列车,载着怀集人民奔向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