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黄江镇“村改”社区年减负2898万
2009年铺开村级体制改革
黄江是东莞人口较少的镇街之一。此前,黄江有20个村(居)委会,不足200人的“麻雀村”不在少数。行政村分散、规模小,成为制约黄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一大瓶颈。
2007年,黄江将刁朗、田美、板湖、胜前岗、玉堂围5个村合并成田美社区,成为东莞首个合并村建成的社区。此举不仅节省了大量行政办公经费,还释放了更多的土地资源。于是,从2009年7月起,黄江用了两年时间,铺开村级体制改革。
政府承担六成行政管理费
黄江将村改与村规模调整相结合,把全镇19个村、1个社区撤并后改制成为7个社区居委会,相应建立7个社区政务服务中心。据黄江镇委书记杨礼权介绍,每个社区对应建立1个政务服务中心,承担起社会事务、治安维稳、公用事业、计生事务、企业消防等多项职能。社区政务服务中心为行政机构,按照一定的人口配备工作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制,直属黄江镇委、镇政府管理。
村改后,社区居委会已经不再承担行政管理职能,成为纯粹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政务服务中心将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其经费的60%由政府承担,村级经济组织只需按比例负担40%。该镇原有的20个村(社区)合并为7个社区后,干部由110人减少至50多人、工作人员由220人减少至160人,人员经费每年节省约700万元,切实减轻了农村集体经济的负担。
此外,像田心村村改前环境卫生支出每年约140万元。村改并入梅塘社区后,社区的治安和环卫都统筹到镇一级,由镇统一管理,仅环境卫生费用就可节省约70万元。该镇估算,每年至少可以为社区减少各类公共管理成本总计约2898.7万元。
实行集体经济多元化经营
记者了解到,目前,黄江镇农村行政事务、村民自治权和集体经济组织“三分离”目标已基本实现。区域统筹、政务统筹、环卫统筹、治安统筹已基本完成;综合服务统筹已完成工作方案,并在梅塘社区进行试点;集体资产统筹今年将作出积极探索;土地统筹已根据国家土地政策,研究制定了初步方案,取得了初步成绩。
下一步,该镇将进一步深化村级体制改革,探索村、组集体经济统筹管理。并想方设法引进科技含量高、用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高技术企业,形成新的产业和竞争优势,继续保持集体经济稳定增长,实行集体经济多元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