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要闻动态 > 省内信息联播

肇庆以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为载体 加快创建广东宜居城乡先行区

时间:2012-03-23 00:00 来源:肇庆农业信息网
字体 分享到:

近年来,肇庆市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的部署,坚定以珠三角《规划纲要》建设“广东宜居城乡建设先行区”为目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积极探索实践肇庆特色的宜居城乡建设新路子。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新农村示范点1100多个,创建生态文明卫生村和省级卫生村5411个、省级卫生镇20个,有55村分别获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宜居示范村庄”,6个村入选“广东省古村落”目录。2011年启动的19个名村42个示范村全面动工。高要雄才故里坑尾村、广宁坑口上林村、德庆官圩沙河新村等一批名村示范村脱颖而出,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和称誉。

抓统筹组织,落实层级创建任务。

肇庆市围绕建设“广东宜居城乡建设先行区”,结合肇庆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新发展战略,坚持一手抓城镇化、一手抓新农村建设,把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作为创建宜居城乡、建设幸福肇庆的具体行动,把建设名镇名村示范村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等有机结合,推动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和宜居城乡建设水平。一是制发规划方案。在总结近年生态文明村、省卫生村建设成功经验基础上,衔接城乡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制订印发了《肇庆市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市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二是加强统筹协调。肇庆市政府专门成立由分管领导为总召集人、农办(农业局)和城乡规划局等16个部门组成的市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联席会议,协调组织全市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三是明确任务分工。市政府印发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分工方案,明确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等有关部门责任分工,加强分类指导,务实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各县(市、区)政府也及时建立领导协调机制,认真组织开展摸底调查,编制完成本地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发展规划,研究制定2011年实施方案及政策措施,明确分阶段建设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开展广泛宣传造势,全市上下形成良好工作氛围和强效工作合力。

抓规划布局,提升创建质量。

肇庆市工作坚持规划先行、规划统领,突出重点、兼顾全面,既注重保持镇村本土特色,又注重普遍要求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改造与配套,根据《肇庆市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邀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开展名镇名村示范村规划设计,着力打造村点规划精品,指导提升建设质量和水平。高要市实施请进来搞规划的办法,突出以“雄才故里”白土坑尾村名村建设为先行重点,邀请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规划专家团队,开展《坑尾村岭南文化名村总体规划》,确立以本土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家族文化、建筑文化、历史文化等为内容的概念性规划,进而研制该村景区建设方案和旅游发展规划设想。德庆县官圩镇沙河新村突出岭南新民居示范点工程,整村统一规划建设集古今建筑风格、具鲜明岭南特色的村民住宅,1224户新民居目前全面竣工。怀集县联系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分院,对全县名镇名村规划建设进行技术支持,已完成前期规划调查与名村示范村现状测量图绘制等工作。

抓载体打造,丰富创建内涵。

坚持突出优势、彰显特色的原则,实行基础与特色并重、整合与提升并举,统筹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一方面,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突出抓好创建生态文明村、省级卫生村镇这个重要载体,结合创建宜居城镇和宜居村庄、实施农村幸福安居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动农村宜居建设。仅2011年以来,新建生态文明村314个、省级卫生村285个、省级卫生镇15个,以及宜居城镇10个、宜居村庄50个,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8500多户,解决农村47万多人饮水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各地各部门结合正在开展的各类创建活动,把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创建、特色产业镇村转型升级、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科学发展示范村建设、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创建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和丰富名镇名村示范村内涵,因地制宜推进特点鲜明、主题突出的不同类型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四会市东城玉器、高要金利小五金陶瓷、德庆县悦城龙母历史文化旅游和新圩大同名优柑桔、端州白石端砚文化等知名特色专业镇村不断发展壮大。

抓资源统筹,广开创建资金投入渠道。

按照政府投入、部门支持、农民自筹、社会参与的方式,多渠道整合资源。除生态文明村、卫生村、农村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等原有专项资金外,市财政十二五期间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用于名村示范村建设。四会市、怀集县本级财政从2011年连续5年分别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用于名镇名村示范村创建。各县政府十分注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积极探索多种创建模式。一是结合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建设 幸福安居工程示范村为平台,整合力量,在实施民居环境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整村规划、整体推进,建设宜居新村。二是结合省、市部门开展以村镇为主体的相关创建活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专项资金支持。如高要回龙大井村和广宁坑口上林村分别以省、市纪委联系挂钩为契机,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和生态旅游特色名村、名人名史名村创建。三是积极争取大企业支持。如怀集县下帅乡车福新村由当地碧桂园公司、农户、政府和有关帮扶单位共同出资建设生态宜居示范村。各地还发动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干部职工,通过创建省卫生村等,支持名村示范村建设。

回顾肇庆市“十一五”期间开展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特别是2011年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以来的实践来看,经过整治建设的村庄大多数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开展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的做法,适应“三农”工作新形势,切合农村实际和群众的愿望,是保护和改善环境、提升县域镇域竞争力的固本工程,是看得见、摸得着、深受欢迎的民心工程。总体上看,肇庆市2012年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已实现全面启动,部分先行村点建设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