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小楼镇西园村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提升村民幸福感
西园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规划总平面图。
(记者陈剑婷)小楼镇西园村是广州增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其中一个示范村。记者昨日(8月9日)获悉,西园村将按照“功能清晰,整合土地和资源,拆除泥砖房,增加村集体收入,提升村民幸福感”的总体目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目前村庄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正稳步推进。
村民主动参与建设工作
西园村位于小楼镇东南部,总面积1.5平方公里,距离小楼镇区2公里,距离增城市区12公里,位于增从高速公路出口旁,临近广河高速公路出口、何仙姑风景区和小楼人家景区,是小楼绿道的重要节点,是小正公路途经的第一个行政村,交通便利,村庄山环水绕,田园风光秀丽,自然环境优美。
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初,西园村就拉开了建设美丽乡村工作的序幕,通过制定“门前八包”等乡规民约,由村干部带头,动员全村村民大搞卫生,身体力行为建设美丽乡村出力。记者在西园村见到,村道小巷都是干净卫生的环境,鸡、鹅、鸭等家禽也被村民自觉圈养。工余闲遐的村民或愉快地打着篮球,或在球场边的健身设施上健身。村民黄永坚表示,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改变了西园村以前“脏、乱、差”的环境,而且为村民提供了很多娱乐休闲的场所。西园村村委会主任黄俊辉说,西园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得到党员和村民的大力支持,村民们由“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做”主动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
村庄划分为四个功能分区
如今,西园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在西园村村委大楼前面的空地上,两、三台推土机正在作业,路边的泥土被挖了起来。“眼前看到的施工场地在几个月后将是惠民的体育场地,届时将有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和钓鱼场,环绕周围的是硬底化的村道和景观绿化带。这些都是乡村体育休闲区的建设内容。”黄俊辉对记者说,结合优美的自然环境、便利的区位交通等优势,西园村把村域划分为村民居住区、乡村体育休闲区、农业种植区、经济发展区四个功能分区。村民居住区将拆除原本的泥砖房、破旧危房,规划建设适度规模的农民公寓。经济发展区在位于原小学操场地块约8.7亩的空地,将新建一栋2层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文化中心,并建设一公里的休闲自行车绿道,引进农家乐经营。农业种植区综合整治基围外的40亩闲置土地进行复耕和流转200亩农地,计划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种植番薯、迟菜心和紫淮山,着力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现代特色农业。
分三期实施美丽乡村建设
黄俊辉说,目前西园村正加大力度清拆村内的乱搭乱建和猪场,现阶段泥砖房摸底工作也已全面启动,重点推进泥砖房、破旧危房拆除和土地整合,制定方案加快首期农民公寓建设,为村民打造一个美丽、舒适的生活环境。
据介绍,西园村“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总投入约为1833万元,分三期实施。首期项目投入资金98万元,已于今年7月动工,计划9月底前完工,重点推进巷道硬底化、排水渠修复,村前大街景观绿化、体育场地土方及场地等环境综合整治。二期项目投入资金1183万元,计划在今年9月开工,年底前完工,主要是体育场地建设(面积约62亩)、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和周边环境建设。三期项目投入资金约550万元,在全面摸查村民意愿的基础上,明确泥砖房拆除的范围,制定农民公寓的建设方案,计划今年9月底动工,2013年2月底完工,拆除泥砖房约2053.79平方米(折合约3亩),通过自助建房的模式原址建设农民公寓(3栋72个套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