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要闻动态 > 省内信息联播

龙门县龙潭镇下埔村竹子种植超2000亩成远近闻名“竹乡”

时间:2012-08-23 00:00 来源:惠州市农业局
字体 分享到:

  龙门县龙潭镇下埔村是远近闻名的“竹乡”。目前,该村种植竹子超过2000亩,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竹子,竹子成为该村特色农产品之一。日前,《惠州日报》记者(下简称记者)专程来到该村,一睹“竹乡”优美的竹林景观,了解竹子给当地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优势 种竹子成本低不操心

  走进下埔村,只见翠竹林立,满眼碧绿。由于竹林茂密,吸引了大批鸟儿到此觅食、栖息,随便钻进一片大竹林,都能听到鸟儿鸣叫,让人感觉田园味十足。

  种竹子究竟能给村民带来多少收入?在下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华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村民许玉夫的竹园。

  见到许玉夫的时候,他正在竹园里施肥。“我们这里有句俗话说‘一年种竹,百年享福’。种竹子基本上是不用费心管理的。前段时间受台风影响刮大风下大雨,有些比较嫩的细竹和竹笋被吹倒了,我担心会伤到竹子的根部,才给它们追加一次肥料。”许玉夫说。许玉夫是下埔村九备村民小组村民,2000年,他利用家里的20亩旱地种植竹子,由于收入稳定,近年他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目前种植面积已经超过50亩,全部都种植青篙竹。按照目前每50公斤竹子30元的收购价格计算,每亩地年纯利润近450元,这50多亩竹子能给许玉夫带来年总收入超过2万元。

  “种竹子的经济效益虽然不算很高,但有几个好处:一是不愁销路,老板主动上门收购,收入稳定;二是不用费心管理,种植成本低,基本上一年施一次肥就行了,不用担心病虫害,种植风险小;三是还可以腾出时间专心搞其他种养。”许玉夫说。

秘诀 把握好施肥时间才能种出大竹

  许玉夫种植竹子已经有10多年时间,他种出的竹子又大又高,产出效益比较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竹能手。他对记者说,种竹子虽然不用怎么打理,但还是有一点小讲究的,不然种出来的竹子普遍都是“中竹”。据许玉夫说,种竹子每年只需要施一次肥,但施肥的时间要把握好,这也是竹子能否长成“大竹”的关键。竹子一般的出笋时间是在每年五六月,因此,施肥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三四月。

  另外,施用的肥料也有讲究,一般施用的是氮肥,不能施磷钾肥。“如果施磷钾肥,就会导致竹子开花。竹子一开花,就不会再长出新笋,这棵竹子等于毁了,这一点是要切记的。”许玉夫认真地对记者说。

发展 下埔村家家户户种植竹子

  “铁岗河穿村而过,7公里河道周边种满了竹子。”黄华星说,该村下辖14个村民小组,共有275户人家,近千村民,家家户户都种植竹子,品种主要是青篙竹和单竹。

  近年来,该村围绕“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结合自身实际和村民种植习惯,积极引导村民扩大种植面积,着力打造远近闻名的 “竹乡”,使该村竹子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全村的种植总面积已经超过2000亩。青篙竹和单竹已经成为我们村主要种植的农产品。”黄华星说,他们从来不用为竹子的销售问题操心,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市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该村的竹子基本上是供不应求。

  “青篙竹比较坚硬,主要用于建筑搭棚,单竹主要用于制作牙签和其他竹制品。现在,我们村的竹子都是老板直接上门收购的,主要销往广州、东莞等地,‘竹乡’已经名声在外了,村民坐着数钱就行了。”黄华星高兴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