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城区芦洲镇致力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休闲旅游业
地处惠城区最北部的芦洲镇三面环绕东江,景色十分优美。芦洲镇一直以来承担着水源保护、农田保护的重任,特殊的“身份”使芦洲拥有弥足珍贵的自然生态资源,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后发优势。芦洲镇委书记马福安日前表示,芦洲要突破发展瓶颈,以现代农业和观光休闲旅游业为突破口,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根据惠城区的发展规划,芦洲提出“发展农业生态游,打造城市后花园”的发展战略。
农业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
日前,在芦洲镇汽车沿路而弛,放眼望去是一片秀丽风景:东江岸边,绿草地上,几头大水牛悠闲地低头吃草。公路的另一侧,是大片山林与农田。从喧嚣的城市来到芦洲,人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放松下来。马福安介绍,芦洲镇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有23万亩山地、2.3万亩耕地、1万亩河滩草地。该镇党委、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引种高效、高产、优质的经济作物和优质水稻,2011年,该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7663万元,同比增长11%。
芦洲镇提出,要加速“特色农业”发展,有了特色,才有吸引力。该镇着力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以甜玉米、优质水稻、蔬菜种植为主的示范点,以点带面,从而带动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至2015年,全镇预计建成4个万亩农业基地,即甜玉米、竹子、有机稻、生态风景林等4个万亩农业基地。与此同时,该镇大力发展西瓜、辣椒、马铃薯、梅菜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努力构建 “一村一品”,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介绍,接下来,芦洲还要做好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利用该镇的特色,引进投资商,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厂,提高该镇甜玉米、梅菜、马铃薯、鱼肉类等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旅游业
规划发展1个产业带和五个园区
大兴村大部分山地都种上了李子树。据介绍,今年李子收成时,每户农户收入数万元,李子销往深圳、东莞等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途径。而每年春天李花漫山遍野,又成一景。马福安说,芦洲镇23万亩山地中,很多适合发展成片果业以及开发观光林业。
据 《惠城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芦洲镇和横沥镇一起被定位为北部乡村旅游规划范围。该镇党委、政府根据惠城区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初步规划发展1个产业带和五个园区,即:沿江产业带(甜玉米种植、观赏鱼养殖、江边名贵风景林种植)、环保工业区(陈坑塘附近)、行政及公共事业区(三洲和东胜交界附近)、商业及生活居住区、水库综合开发区、休闲度假区,主要发展生态农业和环保工业。该镇提出要充分利用“江、河、岛、山、林、库、溪、庙、瀑、沙”等10个资源要素,突出特色,展示文化内涵,注重保护性开发旅游资源。
芦洲镇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努力拓展旅游市场。目前,芦洲引进的芦森堡综合农业科技生态园项目,将建成一个集林业种植、农业研发、园林景观、休闲娱乐、商务会议、疗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农业科技生态园区。此外还有耙头坑旅游项目和惠州市绿色旅游有限公司项目等,芦洲将通过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产业。“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接下来,我们将利用芦洲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休闲疗养业。”马福安表示。
基础设施
尽早重启芦泰东江大桥建设
据介绍,围绕全面建设小康芦洲、和谐芦洲的战略目标,接下来,芦洲镇将逐步完善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构建镇、村两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教育方面,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大力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此外,该镇将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乡镇卫生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加强现有医务人员培训,配齐卫生院的必需设备。
基础设施落后、城镇化水平不高制约着山区乡镇的发展,目前芦洲圩镇到市区要1个多小时车程,而一些更为偏远的山村则需要两个小时左右。马福安表示,要打破芦洲交通瓶颈,最直接的办法是尽快建成芦泰东江大桥,使芦洲融入市区半小时生活圈。据了解,芦洲目前正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除了积极争取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尽早重启芦泰东江大桥建设工程外,还计划重点完成全镇各村民小组道路硬底化,完成芦岚圩街道硬底化改造。该镇还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按三至四级汽车客运和货运站建设标准,建设汽车客运站和货运站,实现镇内公共汽车村村通工程。
缺乏用地指标一直是制约芦洲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此,该镇党委、政府正加快该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协调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等部门,解决圩镇400亩商住用地指标,提高城镇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