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要闻动态 > 省内信息联播

中山市引进先进适用农业设施 种粮大户“轻松”种粮

时间:2012-10-10 00:00 来源:中山日报
字体 分享到:
  最近十年,中山市着力引进安全、环保、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包括高性能插秧机、马铃薯生产机械、玉米生产机械、新式水产机械、先进园林机械、农业设施等等,有效提高耕作效率,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
  正是晚稻生长旺季,板芙镇广福村稻田一片绿油油。
  前天下午,梁朝胜在田间操弄着一台机器,准备为稻田打药。只见他启动开关,打药机“嗖嗖”地喷射出近百米长的水柱,瞬间,稻田上水雾弥漫。“有了机械,不用半天时间,一个人也可搞定140多亩地,不会感觉累。”这位全市知名的种粮大户露着灿烂的微笑,“要是在以前,背个药桶人工打药,一个人喷上百亩田,几天下来都不行。”
  自动喷药机,只是梁朝胜手中的一种农机,在他们耕地旁的工棚里,还停放着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近10台。
  在十年前,这位种粮大户手中除了一台低档次老式收割机外,没有一台其他农机,种粮的各种工序还是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犁田靠牛力,插秧、施肥、喷药等靠人手,种粮效率低收获也不高。老梁告诉记者:当年也是种了140多亩地,农忙时一般要请近20个农民干活,要半个月才能插完秧。“那个时间,常常是‘大汗叠小汗’,每天下来都是腰酸背痛。”
  从2006年开始,在市农业部门的支持下,梁朝胜逐步实现了机械化耕作,成为当时全市的机械化种田推广示范户。一度最多时候他自己耕种水稻达400多亩,且水稻亩产之高在全市也是数一数二的。“有了农机以后,比以前轻松多了,只要三四个人就可以种200亩地。比如说插秧,一人1天只能插1亩多点地,而有了农机,一人每天就可以插20多亩地。”梁朝胜表示,高科技代替了人力,不仅是人工的节省,还有生产水平的提升,“每造每亩至少能节省插秧费用50元,增产40公斤。”
  梁朝胜是我市史无前例的“全国种粮大户”三冠王。1991年,靠种甘蔗起家的梁朝胜,在沙溪龙瑞村承包了230亩耕地,开始了他的种粮专业户生涯,至今已坚持种粮20多年。有人问他,种经济作物或者搞养殖不是挣钱更快一点吗,为何还在种粮?老梁解释说:党和政府近年非常重视三农,既取消了农业税,又给财政补贴,强农惠农政策给了我很大信心,所以我种粮越来越带劲。”除了政策的支持,20多年来,梁朝胜感触最深是农业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先进农机的广泛使用。“说句老实话,如没有机械化的普及,根本无法开展规模化种粮,也无法坚持到现在。”他说。
  梁朝胜种粮机械化的经历,也是中山农业发展的写照。最近十年来,我市着力引进安全、环保、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包括高性能插秧机、马铃薯生产机械、玉米生产机械、新式水产机械、先进园林机械、农业设施等等,有效提高耕作效率,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仅“十一五”期间,我市投入农业机械发展资金3800万元,中央、省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50万元,推动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迅猛提高。目前全市农作物机耕率、机械植保率、水稻机插率、水稻机收率、水稻机耕率等均处于全省绝对领先位置,大部分农业生产环节普及了机械化。“面朝黄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等传统耕作已逐渐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