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产品如何走出台山走向世界?
水步白菜干用传统方法制作,如果想要做大产业,家庭作坊式的做法必将要改变。 区景常 摄
由于土质和气候的关系,潮境萝卜清甜爽口。 区景常 摄
每到年底,台山各类蔬菜瓜果进入收成期。白沙镇的潮境萝卜、四九镇的鸡爪芋、水步镇的白菜干……这些本地特色农产品近日陆续上市。
这些农产品深受市民欢迎,可惜,走出了台山,走出了江门五邑地区,却未能像黑皮冬瓜、珍香大米般,红遍全国各地。
为何这些农产品的品牌不能做大呢?记者近日走访了多位农户及专家,探讨台山特色农产品怎样做大做强。
潮境萝卜
农户“单打独斗”
北上销售有困难
大约在半个月前,白沙镇潮境萝卜便开始陆续上市。
潮境萝卜一直是台山最为著名的农产品。这些萝卜因为种植于白沙镇潮境村委会,也因此一直简称为潮境萝卜。当地村民历来就有种植萝卜的传统,具有几百年历史。这里的泥土属于半泥沙质地,非常适合萝卜生长,再加上附近的河流水质好,种出来的萝卜特别光滑、幼嫩、味甜。
今年,该村委会的村民黄洛河种了近10亩的萝卜。萝卜的长势不错,亩产量预计在350公斤左右。可惜,近日天气不好,一直下雨,导致萝卜的收购价格不高,每公斤1.5元左右。黄洛河说,这个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按照往年经验,预计随着入冬降温,收购价格会有所上升。
潮境萝卜一般在入冬后开始陆续上市。每批萝卜的种植时间约70天左右。也就是说,一直到明年的清明节前夕,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农户能种植和销售多批萝卜。黄洛河说,如果按照往年的收购价格计算,每一批次每亩萝卜能赚800元左右。“有时遇上天气灾害,下大雪什么的,北方的蔬菜送不到南方来,我们本地的蔬菜会特别吃香,那时候,萝卜会上涨至每公斤4元。”
黄洛河的萝卜卖得好,其中少不了销售的艰辛。几乎每天清晨,他要开着车子,送数十公斤的萝卜,到开平三埠蔬菜批发市场去销售。“我们这里的传统就是这样,上门收购的商家不多,家家户户虽然都种萝卜,大家都是各自把萝卜送到市场去卖,那边的批发商再把萝卜销售到江门市各个地区。”
黄洛河说,萝卜的主要销售市场在江门五邑地区,要走出珠三角地区,甚至继续北上,单凭我们的力量有点困难。“潮境萝卜,只有江门人才知道,要是继续往北,就没人认识了,谁会买你的萝卜呢?”他说。
东冠鸡爪芋
“本地人参”缺乏知名度
在台山,鸡爪芋被称之为“本地人参”,对肠胃疾病有一定的疗效。芋如其名,长得像鸡爪,每个重约1至2公斤。
鸡爪芋种植时间比较长,一般在农历正月下种,年底才收成。
记者近日到鸡爪芋的种植集中地——四九镇东冠村委会进行探访。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里的鸡爪芋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开始收获上市了。如今,各家各户的鸡爪芋几乎都卖完了。
村民刘泽生今年种了3亩左右的鸡爪芋。他说,今年的销售价格不错,每公斤在2.8元至3.4元之间,最贵卖到4元。加上今年鸡爪芋的产量高,亩产达3500公斤。所以,说到收入时,刘泽生笑了。
刘泽生告诉记者,鸡爪芋在东冠村委会的种植历史不长,大概就10年左右时间。“最初,村民种植的数量不多。因为行情好,后来家家户户都加入了种植的行列,这里也就逐渐成为收购商上门收购的集中地。每到年底,大概也就收获季节前后,会有不少收购商来到这里询问鸡爪芋的信息。前后一个月的时间,收购商就会将村里的鸡爪芋收完,再销售到江门五邑各个地区。”
正如白沙的潮境萝卜一样,鸡爪芋虽有“本地人参”的美誉,但对其有所了解的群众也只限于本地。而且,鸡爪芋的种植时间长,收获时间短,一般过了冬季,就几乎不能在市场上买到新鲜的鸡爪芋了。
“有时,当地的村民会把鸡爪芋切成块,晒干,以便于储存。最近,这里的鸡爪芋干也受到市场的欢迎。有收购商开始尝试收购鸡爪芋干,经过打包后,出口至国外,听说很受国外中国人的欢迎。”刘泽生说道。
水步白菜干
传统人手制作限制生产规模
水步镇井岗村委会的村民素有晒白菜干的传统。凭借着这种传统手工艺,白菜干已经成为了这里的知名农产品。
起初,井岗村委会的村民晒白菜干只是自用,后来,慢慢发展到在市场上销售。因为市场行情好,家家户户都种白菜,晒白菜干,最近几年开始大规模制作。如今,制作白菜干已经成为村民增收的一大途径。
村民所种植白菜不同于普通的白菜,为黑叶白菜,个头大。井岗村委会蚬坑村的村民刘仕翘今年种了近60亩的白菜,用以制作菜干。他告诉记者,六七年前,村里白菜干制作规模比较小,近三四年,规模越来越大,入冬后,村头村尾都是村民制作菜干的身影,不少商贩直接到村里收购。收购商大多来自开平、台城、水步,收购后就到江门五邑地区销售。根据往年的经验,质量好的白菜干每公斤可以卖40元,白菜干已经成为村民最主要的经济收入。在制作菜干的冬季里,村民每月平均收入可达到1.8至2万元。
“去年,有一位收购商在我们这里收购了五六吨菜干。后来,听说他把菜干收在冷冻库里,直到今年初才重新包装,出口至国外,大赚了一笔。”刘仕翘感叹,通过此举,水步的白菜干在国外的华人圈子里已小有名气。他相信,今年将会有更多的收购商把菜干销售至国外,开拓更大的市场,成为菜干销售的另一渠道。
建议
引入社会资金
扩大生产规模
“台山是著名的农业大市。萝卜、鸡爪芋、白菜干,还有广海的芥兰、都斛椰菜花、白沙的马铃薯、大江的慈姑等,这些都是我们台山响当当的农产品。不少农户也因为种植这些极具特色的农产品而增收。”国家级农业技术推广员谭华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台山的农产品。
他同时也指出,这些农产品虽然味美,却因其自身的特点制约了发展,没有形成著名品牌。许多农户也只是把种植此类农产品当作日常种植的副业而已。
“白沙镇的萝卜,因为种植地域的限制,只能在潮境地区种植。离开这个地方所种植的萝卜就会逊色。所以,也就是白沙的萝卜一直无法扩大种植规模的主要原因。而四九的鸡爪芋,虽然有‘本地人参’的美称,因为深加工程度不高,销售的渠道不广,而且宣传不到位,很多消费者对其功效一直是一知半解。至于水步的白菜干,目前也只是局限于家庭小作坊式的制作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没有相关政府部门对其进行质量监控、认可,也就使其一直无法做大做强。”谭华进对各类农产品的劣势进行了逐一分析。
谭华进认为,目前台山在国内最为著名的农产品品牌仅有珍香大米和黑皮冬瓜。无论是萝卜、鸡爪芋、白菜干,还是其他的农产品,要想做大做强,就要走产业化的道路。
“就如珍香大米般,首先需要一个载体,那就是一个企业。有了载体,有了企业,对产品的消费方式进行统一规划,对产品质量进行统一把关,争取各项质量认定,同时加大包装、宣传力度,迅速树立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将会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谭华进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引入社会资金,对此类企业给予更多扶持,那么将有效做大做强台山本地特色农产品。
■记者手记
有资源要好好利用
工作多年,记者走访了台山多个镇、街,本地特色农产品在记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台山的农民一直是非常勤劳,无论是种植瓜果蔬菜,还是各类农产品的深度加工,都在不断尝试,不断地拓宽增收致富的渠道。但是,仅靠农民和收购商的力量,显得太单薄了,没有现代化的销售方式,通过种植农产品来致富,实在是有限制。
农产品产业怎么做大做强,让农民增收更快、更多,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台山市农业业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特色农产品销售,可以借鉴黑皮冬瓜的销售方式。在扩大种植面积和提升种植技术的同时,还需要有关部门在全国各地做好市场调查,寻找潜在的消费市场。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宣传,如参加各式各样的农博会、博览会等,让更多人了解这些农产品。
特色农产品是台山的资源,也有广阔的前景。要怎样好好利用这些资源,还需要政府,乃至社会各界一同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