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要闻动态 > 省内信息联播

中山市三角镇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有了“完全版”

时间:2013-11-04 00:00 来源:中山日报
字体 分享到:

 农村“富民强村”工业“强身健体”

  记者在走基层中发现,三角镇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农村转型升级也探出了一条新路子。“升级不仅仅在工业领域,还应包括农业、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三角镇党委书记黄泽科告诉记者,三角镇有了转型升级的“完全版”。
  10 月29 日17:30,夜色降临。三角镇光明村村委会的办公大楼里,党支部书记陈伟明正介绍光明村“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后进村升级带来“光明”
  2001年合并之前的光明村并不怎么“光明”。陈伟明介绍说,光明村是由原光二村、东平村、光明村合并而成,2001年合并时是一个后进村。表现在:村“两委”班子不协调、党群干部关系紧张、债务沉重、村容村貌差等,是个典型的“问题村”。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农村又该如何转型升级?为改变光明村的旧貌,市、镇先后选派5批15名干部驻村进行整顿,一手抓保障、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手抓教育、引导群众共建和谐新农村。
  “要改变村里落后面貌,就要加快‘富民强村’政策。”陈伟明说,在抓好班子建设,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之后,该村就要抓发展了,强化村集体经济实力。
  福源路的开通,给具有交通优势的光明村带来了新机遇。该村通过招商引资、盘活空置厂房、建物业出租、发包土地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光明村与民众镇接壤的地带,由于以前交通不便,土地租金只有300元左右/亩/年,而且还没有人愿意租。在市镇两级的投入下,该村大搞基础设施。路通了,租金上涨了,如今种植土地每亩上升至1200元/亩/年,养殖土地出租更是超过了2000元/亩/年。
  “目前已全部还清所有负债。”陈伟明感觉一身轻松。他说,今年,该村集体收入将达到170万元,明年有望达到250万元。同时,通过采取大力追收欠款,以地以物抵债等多种途径,分期分批化解历史债务。
  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后,光明村村民按股份平均每年每人分红1200元。通过建立农业基地、引导村民发展稻后菜、冬瓜、粉葛、养鱼等特色农业,每亩收益1万元,今年,该村村民人均收入将达12000元,比合并前翻一番。
  ■淘汰旧设备少了“切身之痛”
  中山汇伟塑胶工业有限公司是三角镇工业转型升级中依靠技改“轻装上阵”的典型。
  “把原东莞厂的设备全数搬入,大部分是上世纪90年代的设备,甚至有部分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设备。”中山汇伟塑胶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江强告诉记者,现在回想起来深感切身之痛。
  这种痛来自哪里?郑江强说,这些设备,耗电大、机型技术差异性大、难管理、陈旧、维修多;自动化程度低、产量低、用人多。高耗电造成成本高、利润薄、竞争力下降。
  “如果继续这样,企业生存都成问题,根本谈不上发展。”郑江强说。面对这一现状,该公司痛下决心转型。在创新和技改方面,公司先后投入了近3000万元引进16台自动化程度高的自动注吹机,6台压盖机替换,组建了研发中心,实现企业拥有15个发明专利,50多个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新的生产线投入,旧的设备改造,使该公司的产品产量高、耗电小、质量稳定,竞争力增强。
  “现在我们引来了蒙牛、伊利、光明、雀巢等新的优质客户。”郑江强说,该公司今年产值预计实现50%的增长,但用电只增长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