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要闻动态 > 省内信息联播

东莞高埗芦村百年渡口再续繁华

时间:2014-11-18 14:55 来源:东莞日报
字体 分享到:

  根据东莞市政府相关规划,高埗镇芦村正式被列为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第二批特色村之一。近日,该镇召开城建领导小组会议,专题讨论芦村特色村庄规划设计方案。据了解,该方案提出以芦村特色的“渡口文化”为主线,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宜居居住区、绿色生活休闲区、商文化展现区、滨水休闲区等四大功能片区,明确片区定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景观亮点,活化村庄内涵,从而打造成东莞水乡特色村庄。

  打造四大特色功能区 

  据设计单位前期调研显示,芦村目前在创建特色村上具备一定优势:一是水网、农田、村落纵横交错,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风格和完整的岭南水乡布局;二是保留大量岭南特色古建筑群;三是具有丰富的戏曲、龙舟等传统民俗文化;四是农村乡土气息保存较为完善。

  因此,设计单位提出以芦村特色的“渡口文化”为主线,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四大功能片区,即宜居居住区、绿色生活休闲区、商文化展现区和滨水休闲区,明确片区定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景观亮点,活化村庄内涵,从而打造成东莞水乡特色村庄。

  记者从方案中看到,该村古村区将定位为商文化展现区,规划建设历史码头、麻石商业街、休闲公园;新村区将定位为宜居居住区,将规划建设舒适居住区、文化广场、幼儿园;现农田公园区将定位为绿色生活休闲区,将规划建设生态农田体验基地、美食农家乐;现环岛休闲区将定位为滨水休闲区,将规划建设滨江步道、休闲公园。

  按市有关要求,该设计方案在该镇城建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将报市规划局审查,再报市水乡委审核。在通过市水乡委审核后,可按市镇1:1的资金比例申请市财政补贴进行建设。

  芦村“渡口文化”延绵百年 

  芦村位于高埗镇西部,紧邻万江、中堂,又正处稍潭水和潢涌水交汇处。据了解,芦村有着厚重的“渡口文化”,村内曾有两个渡口,一个是连接中堂凤冲的北渡口,另一个是连接万江滘联南渡口,是当年连接万江、高埗、中堂三地人民的重要交通枢纽。

  渡口特殊的区位优势,为当年的芦村带来了巨大商机。据《高埗镇志》记载,鉴于南北两个渡口连接成的通道人流量不断增大,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探花陈伯陶决定捐资把南北亮度口间的通道修建成麻石路。自此,这条麻石路成了旧时两岸人们生活的热闹“墟市”,也为当年的芦村带来了巨大繁华,也衍生出了浓厚的“渡口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莞市“撤渡建桥”逐步开展,时至今日,芦村南北两个渡口已陆续停渡。尽管如此,高埗镇委书记黄耀成依然充分肯定芦村独特的“渡口文化”,他指出,之所以选择芦村创建市第二批水乡特色村,除了因为该村近年来村容村貌有显著变化外,更看重的是该村极具东莞水乡特色的“渡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