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菜市场登陆增城市新塘
天天百菜园配送员送货上门。
郭女士是增城市新塘人,今年已经60岁,平日在家带孙子,去菜市场或超市都要开车20多分钟,尤其下雨天的时候,更是不方便。自从增城市新塘的天天百菜园开张以后,只要一个电话,或者在网上下单,需要的各式各样的菜就能够送到家门口。网购,再一次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创新经营模式 打造网上菜市场
随着区域物流的快速发展,网购时代的来临,“网上卖菜”应运而生。“只要轻轻点击一下鼠标,新鲜的瓜果蔬菜、蛋禽鱼虾就会自动送上门来……”曾几何时,在这种“新人类”的时尚概念下,卖菜网站悄然登陆增城市新塘镇。
刘国民是天天百菜园的董事长,在2014年时就看中了新塘潜在的商机,在分析大部分广州卖菜网都失败的原因之后,他开始筹资在增城新塘创办卖菜网。“大部分卖菜网试水失败主要有两个原因:‘战线太长’和产品不足。”刘国民认为大部分卖菜网是生产、运输、销售都自己做,“战线太长”,导致管理繁琐且混乱,而考虑到食品的保存,许多商家不敢囤货太多,产品并不齐全。2014年9月12日,天天百菜园在新塘正式开放。
天天百菜园作为一间网店,它具有电商的所有特点,网上下订单、配送员送到家门口、网上支付或货到付款。作为生鲜类食品,消费者对食品的新鲜度要求极高,“只要提前两小时通过网站或者电话下订单,预约好送到时间,我们小区的配送员就会按时将菜送到消费者手中。”百菜园与新塘宁西与中新交界处蔬菜种植基地和增城龙门、永汉、正果等养殖基地进行合作,在东莞中堂采购不打水牛肉。同时,百菜园将供港基地作为农副产品货源地。“营业以来,我们没有收到一例投诉我们产品不新鲜的。”刘国民说。因为只做“销售”这一块,大大精简了企业员工队伍,目前天天百菜园有员工50多人,派送员100多人。另外,天天百菜园产品的种类十分丰富,产品数量是根据市场而购进,所以基本不存在产品卖不出去而滞销的情况。
小区店主当派送员 更有亲和力
目前天天百菜园在增城市新塘有25个小区的配送点,两小时送货上门,无疑是需要十分多的人力的。天天百菜园做的是小区生意,在开业之初,刘国民就在新塘的少数小区选出符合特定条件的业主来做派送员,业主必须是在该小区内开有店铺且喜欢与人打交道、性格热情的。宋进鹏是最早一批成为派送员的人之一。宋进鹏今年30岁,住在凤妍苑小区,自己开了一间小店,平日就在店里看店。看到天天百菜园招收派送员时,他立刻去应聘并选中。小店里有冰箱,一些肉类可以放在冰箱保鲜。卖出去的菜均为百菜园的订单,不存在卖不出去的情况,“这种只赚不赔的事,谁不乐意干啊?”宋进鹏说道。
因为宋进鹏平时跟社区邻里都十分熟悉,一些老街坊更是经常一起聊天,新鲜肉类和蔬菜有了,再摆上一把秤,小店俨然是个小仓库。不过与普通菜市场不同的是,客户要通过网站下订单,直接网上支付或者货到付款,随后宋进鹏会在预定时间内将菜送到客户家门口。送货的时候,宋进鹏会随身携带一个小秤,能让客户当场重量,如果对新鲜度不满意,客户还可以当场在网站或APP上退款。一来二去,客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提高了,大部分客户就直接在微信、电脑网站或APP上下订单和选择网上支付了。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小区有了配送点,目前,新塘90%以上的小区都有三到四个甚至更多的配送员,包括待业或无业的业主,但配送点均为在小区内有店铺的配送员处。
集团客户为主 多元化开发个体客户
与不少卖菜网站定位的目标人群不同的是,天天百菜园的一大部分客户是集团客户,包括幼儿园、酒店、停车场、企业、政府机构等,“这些是构成我们客户的主要来源。”现在,这些集团客户不仅每天能为天天百菜园带来较稳定的订单量,支撑着整体运营,也是天天百菜园主攻的目标客户。
第二类客户是个人客户,除了没时间买菜的白领、不愿意出门买菜的宅男宅女,更多的是在家里带孩子的家庭主妇、出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一些老人不懂互联网,就可以通过天天百菜园发放的菜单打电话下订单。针对个人客户,满30元不收取配送费,少于30元则会收取5元的配送费,“不过一般人家里买菜都会超过30块钱。”刘国民说道。
为了吸引个人客户,菜园网网站上设有限时抢购、每晚预定等栏目,微信也会时常进行推广活动,食品的平均价格比市场价低一些,也是吸引个人客户的一个因素。
当地超市、菜市场面临竞争压力
百菜园除了卖新鲜的瓜果蔬菜、蛋禽鱼虾外,也已经开始将日常用品、当地特产和其他省份易保存的干货特产搬上网站。“四个月的运营证明,我们的方式是对的。”公司经营良好,目前个人客户日订单超过400单,刘国民开始计划短期内在增城市中心区域发展新的业务。
网商对传统销售模式的挑战在“菜篮子”里又一次重演。网上菜市对于种菜的菜农而言,这是一件好事,种的蔬菜、养的家禽有公司来收购,不愁没有下家。而对于当地的超市、菜市场和菜贩等传统方式经营者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竞争压力。对此,刘国民很带点当年马云的口吻对记者说,“互联网时代早已到来,网上菜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我们要做的,是顺应历史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