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要闻动态 > 省内信息联播

新型城镇化需保留“莞味”

时间:2015-01-23 14:27 来源:广州日报
字体 分享到:

  东莞市振华路夜市究竟该不该撤?老城保护与新型城镇化怎样和谐进行?文化遗产应该如何有效传承……这一系列既现实又长远的话题是东莞社会发展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昨日,东莞市政协委员做客“阳光会客厅”,为新型城镇化如何传承“莞味”建言献策。

  关于振华路夜市 

  有利于盘活老城区经济 

  昨日做客“阳光会客厅”的有政协委员、民进东莞市委副主委、东莞中学教师梁聚峰,以及民进会员、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教师张志云。其中,梁聚峰一直很关注振华路的复兴。

  梁聚峰在昨日的节目中谈到,“夜市是自发形成的。我以前建议老城区设立夜市,觉得这是民心所向。这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与民众对老城的情怀有关,也与不少人的创业需求相关。”梁聚峰表示,现在老城区人气比较淡,希望通过夜市的设立,能盘活老城区的经济发展。

  关于老城保护 

  整体保存有价值建筑物 

  提到老城保护问题,记者了解到,民进东莞市委员会此前提交了一份《关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建议》。据悉,提案建议注重维护人、技、艺、物与社区、村落的整体生态性保护。不过在现实中却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很难避免大规模拆旧建新,很多包含传统文化生态的旧村落已经面临“人去楼空”的局面。

  梁聚峰表示,东莞正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展《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针对“新型城镇化”的进程,确定了多个历史遗产保护对象。他希望决策部门在编制城市发展建设规划时需要充分论证、充分考虑地理地貌、人文风俗、文化传统特色,对有文化价值的建筑物要有计划地保护,保留城市的历史年轮,避免大拆大建、照搬照建。“少一点商业因素的影响,多一点文化视角的考虑。切勿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发展’的旗号,以建设的名义损坏文物古迹。”

  梁聚峰说,几年前,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虎门太平手袋厂厂房被拆掉而改建为商品房。“如果能够保存下来,开发为一个博物馆或是创意文化区,是多么有历史意义和价值呀。”他认为,现在东莞确定了保护点,应该是整体保存,将文化保护当作一个生态系统。

  关于文化遗产 

  可引入民间力量和资金 

  提案还建议东莞要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靠民众的实践让文化遗产保持生命力。但张志云坦言,东莞目前一些风俗习惯、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慢慢消失,例如七夕贡案、大步巡游,可能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

  在张志云看来,东莞有着“千角灯”、“木鱼歌”、“赛龙舟”、“麒麟舞”等多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很大一部分的非遗项目需要政府和社会来推动,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