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杨池古村: 古村不“古”乡愁何处安放
挂满牌匾的墙壁见证了杨池古村曾经的辉煌。
杨池古村中夹杂多间新建楼房。
位于肇庆市封开县罗董镇,始建于明朝末年的杨池古村,因其完好保留了数十座古屋,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有着“岭南第一村”的美誉。2004年,杨池古村被当作景区开发,一度成为不少游客游玩的好地方。
然而近日,记者了解到,由于古村的风貌景致遭到破坏,如今古村的管理方已经撤场,景区陷入了无人管理的尴尬局面,古村落开发与保护问题再度引起大家关注。
历史:曾为“岭南第一村”
据史料记载,肇庆市封开杨池村始建于明代末年,距今近400年历史。当时一位叫叶翰彪的明朝官员,为躲避战乱,只身从京城逃到这里隐居。因村里有一口据传是叶翰彪亲自挖的池塘,并在池塘边种有杨柳,因此取名“杨池”。
杨池古村完整保留了明清古建筑群落的风貌,青砖、灰瓦、麻石和小巷……整个村寨顺着山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立体感强。古村里60多座古屋清一色砖木结构,石砖垒成窄门高屋,村落巷道如梳齿般纵向排列,为中国民居里为人称道的“梳式布局”。而古宅内壁画、灰塑和木雕精美非常,村里更有许多“墙壁文化”,庭院的墙壁到处是书法、绘画、描摹,或张贴名人书画,洋溢着村落中少有的文化气氛。
现状:无人管理、新房夹杂
来到杨池古村的村口,记者就看到一座挂着“游客服务中心”牌子的房屋。房屋大门紧闭,原用于售票的窗口也已积满灰尘、蛛网。窗口处贴着一张公告,落款为封开县岭南奇境旅游有限公司,公告称该公司从2013年1月1日起停止杨池古村的对外经营。
沿着古村道行走,两边房屋的墙壁上还能看到当初景区经营时设置的方向指示牌、介绍古屋历史的牌子等,但不少牌子历经风吹日晒,早已褪色,上面的文字也已不大能看清。不少的古屋墙体出现剥落,而且未见有修缮的痕迹。村子因之命名的“杨池”水面满布水葫芦,似乎久未有人打理。
在“杨池”旁一面墙壁上悬挂的十余块牌匾,记载了杨池古村景区曾经的辉煌:“2005年度最受欢迎自驾游目的地”、“2006年肇庆千里旅游走廊‘醇正岭南乡村游示范点’”、“2008年广东省旅游特色村”……然而这些牌匾经历时代的变迁,已经和背后的墙壁一样,显得破旧不已。
古村并非全是破旧的景象,从村口一路走来,记者看到,古屋中还夹杂着几间新建的楼房,瓷砖、铝合金窗,在古村景色中显得很突兀。
“2004年的时候,旅游公司过来说要开发景区,当时约定每年给村里每户一点钱,一开始的时候游客很多,到了2010年左右,过来玩的人渐渐少了,可能是因为成本问题,做不下去了吧,到了2013年就说不做了。”在古村里,村民卢阿姨对记者说。
分析:村落保护与村民居住需求存矛盾
“为什么杨池古村会做不下去呢?主要的原因就是古村原有的风貌已经被破坏。”对于杨池古村的现状,肇庆市旅游局资源规划科邓科长对记者说。
邓科长告诉记者,当初开发杨池古村景区时,开发景区的旅游公司和村民曾经约定,要保留古村的风貌。但是后来一栋栋新房还是在古村里拔地而起,有的还是拆掉了原本的古屋新建的。由于古村风貌不再,不少旅行社也放弃了这条线路,旅客们也不愿意再来,最终导致了景区管理方撤场。
而对于邓科长的说法,村民们也有自己的理由。
“古屋是很有价值,但是房子建了这么久,会破旧,有的都漏雨了。而且经历了这么多年,人口会增长,屋子这么小都住不下了,不建新房,我们能怎么办呢?”村民叶先生表示。
记者了解到,早在数年前,当地政府为解决古村居民居住需求和古村风貌保护的矛盾,曾提出让村民们集体迁移到古村附近的方案。但是政府部门选定几个迁移的地址后,却都因为村民意见未能达成一致而无法实施。
邓科长也表示,由于杨池古村是人居合一的,老屋宅基地属于村民,房屋又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政府部门无权强行要求村民迁移,也无法干涉他们新建房子,因此对于此事也深感无奈。
延伸:非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只能引导
对于杨池古村的现状,邓科长告诉记者,旅游景区开发实际上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部门在其中起到的是扶持和引导的作用,是市场的监督者和引导者,在村民实际需求与古村落保护相悖的现实情况下,政府部门也只能尊重事实。
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张西林表示,实际上,国内很多景区都因为种种原因,遭遇开发失败的情况。而据他所了解,在肇庆也有部分景区开发后经营未如理想,面临着失败或再开发的命运。
张西林补充说,所有的旅游景区都需要经历成长期、成熟期到衰败期的过程。到达衰败期以后,就需要进行再开发。
“如果投资方认为再开发的投入过大,可能这个景区就会被放弃了,这是市场所决定的。”张西林说。
建议:打造成旅游居住一体化景点
据邓科长介绍,如今在肇庆,像杨池古村这样具有旅游价值的古村落实际上还有很多,“肇庆市封开和怀集都有上百条这样的村落”,但是由于杨池古村的教训在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开发。
对此,张西林则表示,今后对古村落进行开发,可以参考一些外地的经验,“比如提前与村民协商好,让他们迁离古村落原址,做好安置工作。古村落本身除了让人观赏外,还可以对房屋进行一定的修缮,打造成可住宿的旅游区,让游客感受到与一般旅馆不一样的体验,体会古村落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旅客,景区的生命力也能更为长久。”他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