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贯彻《江门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工作纲要(2015—2020年)》
江门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图为农户在新会大泽的蔬菜大棚作业。
日前,江门市出台了《江门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工作纲要(2015—2020年)》,就如何贯彻实施《纲要》,江门市政府党组成员容福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农业强市《纲要》已于日前印发,结合实施五大行动,江门市接下来将从哪些方面率先突破,推动农业强市建设?
容福华:以落实《纲要》为抓手,细化分解制定目标任务责任,建立考核和倒逼机制,“拼”字当头,奋进实干,重点抓好开平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促进十大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推进市农业应急检验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化农业科技合作、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建设农产品电商物流平台、创新财政金融保险支农机制、推动旅游农业发展、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治理农业环境污染十件大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记者:园区建设对江门市新型经营体系建设有怎样的作用?开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市农业园区体系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容福华:农业现代园区是农业产业集约集群发展主载体,壮大园区农业、着力增强产业要素集聚能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走“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品牌化、科技化”的发展之路,园区建设具有标杆意义,开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市农业园区体系中具有标杆地位。
记者:下一步,开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将如何扩容提升?
容福华:下一步,江门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作为开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省级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的核心区,将着力在扩容、提质和招商上下功夫,拟将基地周边国有土地划拨基地统筹建设使用,扩大基地的范围,完善配套和运营模式,制定合作机制,加强精准招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开平市作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列入广东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扶持范围和统一管理,从2013—2015年连续三年,省财政每年安排建设资金3000万元。下一步,将全力做好广东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实施工作,强化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和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构建农产品交易中心,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记者:旅游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志着现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新趋势?结合江门市东西部地区的农业资源和特色,江门市将如何打造农业旅游品牌?
容福华:旅游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志着现代农业向多业态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的新趋势,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农业功能得到挖掘拓展,农业与旅游资源、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
江门市将结合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园区农业、会展农业、创意农业、设施农业、森林生态旅游、滨海港湾休闲渔业等新业态,策划十大农业旅游线路,打造“醉美江门100村”,开展乡村旅游十、百、千工程,即打造10个乡村旅游示范镇、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00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经营户)。规划建设10个融现代农业、生态景观、品牌宣传、乡土风情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和旅游农业示范区,重点以台山“广东第一田”为核心的农业文化遗址和岭南农耕文化博物馆,建设侨乡文化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创建国家农业公园。
记者:当前江门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现状是怎样的?下一步,借助“政银保”以及其他政策倾斜,将如何进一步加快企业的发展?
容福华:目前全市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5家,全市以龙头企业为骨干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共带动农户17万户,占全市农户的53%,户均增收4500元。下一步,江门市通过农业“政银保”合作贷款机制,撬动信贷资金整合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用电、用水等优惠政策,连续三年重点扶持10家农业生产、流通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到2016年年销售额超10亿元有6家,上市有1家;通过若干年努力,打造一批省、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记者: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落地,可以从哪几方面突破?
容福华:继续深化与农业部“四大院”、华农大、省农科院、五邑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出台新型民营科技机构发展意见,推进产学研合作,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建立现代农业专家人才库和江门市现代农业人才培养联盟,通过与五邑大学共办农产品检测专业等形式,培养农业专业人才、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构建现代种业科研平台,重点扶持广东鲜美、江门种业、开平广三保、新会科泽、鹤山墟岗王、鹤山金科珍禽、蓬江鸿豪科技等现代种业企业,构建“育繁推一体化”育种体系逐步形成,打造我省农作物、畜禽种业的重要板块。
记者:农产品流通中,加快电商平台建设有着怎样的意义?可以从哪几方面着手?
容福华:电子商务是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交易活动的一种新型商务模式。大发展电商平台,可以解决农业信息畅通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农产品流通问题,无疑为解决农业发展中农产品的流通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江门市将依托与阿里巴巴合作搭建产业带平台等优势,推进“江门农合商城”、淘宝“特色中国”江门馆及县级馆建设,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电商流通体系,促进“农业+互联网”,加速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配送服务中心和农村服务点建设。
记者:江门市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哪几方面措施?
容福华:江门市将以实施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为重要抓手,发展环境友好型种植业和推进牲畜废弃物综合治理;依法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出台《江门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发展健康生态畜禽养殖业,促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强化农业面源和点源污染整治;密切配合国土部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建立产地环境监测点,加强农业环境保护。
江门市蓬江区
争做现代农业发展强区
蓬江区区长温伟文表示,蓬江区作为中心城区,农业科技含量、生态理念引领水平较高。展望未来,蓬江区将以全市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工作纲要为引领,围绕“发展五大产业”、“健全七大体系”、“实施五大行动”的战略目标,重点抓好扩大精品农业覆盖率,大力发展以石斛、虫草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的深加工业,以锦鲤、龟鳖为主的观赏农业,通过打造杜阮镇上巷村特色农业科普体验基地,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深度挖潜农业外延经济增长点;加大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打造以广东鲜美、江门种业、蓬江鸿豪科技为龙头的现代种业基地,引导广东省汇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增资扩产,发挥远洋冷库传统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上创建农产品电商物流业,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的总部经济;依托智慧潮人径、五邑文化绿廊(北新区)、滨江亲水绿廊(潮连、荷塘)、森林田野绿廊(棠下、杜阮)“一径三廊”,打造现代生态休闲旅游农业。
蓬江还将通过主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质升级,完善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构筑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进生猪禁养专项整治行动,高质量完成席帽山郊野公园建设和启动龙舟山规划建设等工作,抓好现代农业配套体系建设。此外,蓬江区还将大力整合资源,创新财政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出台强农惠农鼓励奖励政策措施,主动破解发展制约颈瓶,贯彻落实好全市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工作纲要精神,争做现代农业发展强区。
江门市新会区
推进农业大区向现代农业强区转变
江门市新会区区长文彦表示,新会是江门市农业大区,按照《纲要》要求,新会将以“两项改革、两个计划、两大机制”为重点,加快农业大区向现代农业强区转变。
一是深化两项改革,使农业“活”起来。新会区是广东省5个“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之一,也是广东省20个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区)之一,去年开始,这两项改革在新会已全面铺开。下一步,新会继续深化改革,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搞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使用关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启动三江农资物流园区和三江、睦洲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等项目,实现与大型蔬菜基地“农超对接”。
二是启动两个计划,使农村“美”起来。新会从今年开始启动新一轮幸福新农村建设计划和“美丽乡村”计划,聘请专业机构强力打造连片、串线、高品质的新会乡村旅游品牌,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分3个阶段打造6个乡村旅游示范区、1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45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将新会打造成为立足珠三角、面向粤港澳的著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三是创新两大机制,使农民“富”起来。从今年开始,新会将创新两大机制,扶持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第一项是创新区、镇、村三级共享发展机制,具体由区、镇两级从新增财力中抽出10%设立扶持村级发展专项资金,多措并举鼓励发展村级物业,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持久来源。第二项是创新金融支农机制,实施农业“政银保”合作贷款项目,构建政府、银行、保险三方联动新机制。
江门市高新区、江海区
落实“三个保障” 做强“五个特色产业”
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江海区区长周惠红说,高新区、江海区提出了落实“三个保障”、做强“五个特色产业”的农业发展规划,要以“农业强市”建设为契机,促进该区农业做大做强。
高新区、江海区是市民的“菜篮子”“农家乐园”“和”“氧气吧”,抓好农产品质量与森防安全是首要职责。因此,在落实“三个保障”方面,一是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让市民吃上“放心菜”;二是建立和完善动物防疫安全体系,让市民吃上“放心肉”;三是建立和完善森林防火安全体系,确保白水带生态森林的安全。
同时,结合高新区、江海区“农产品集散交易区”、“葡萄之乡”、“桃花之乡”、“锦鲤之乡”等都市农业的特点,将着力推进“五个特色产业”。其中包括,推动该区农副产品(冷链)配送中心的建设,逐步打造区域性购销平台;以向民巨峰葡萄为主打,配套培育更多的夏季优质水果品种,每年举办葡萄乡村旅游节活动;利用礼乐向东桃花、菊花等年花盆景的传统与特色,定期举办“年花节”活动,推动花卉业发展;拟重点打造该区海瀛锦鲤场、大禾源锦鲤场的“前店后场”经营模式,完善锦鲤养殖规划,创建锦鲤科研基地,努力打造集养殖、销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的“江门锦鲤”特色;以近郊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为载体,以礼东主灌河为主线,扶持发展沿线20多家“农家乐”等特色农庄。
鹤山市
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和幸福新村建设
鹤山市长谢锦波说,作为江门东部一员,鹤山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发展现代农业具有较好基础和条件,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是推进经济蓄势、建设幸福鹤山的重要举措,鹤山市将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和幸福新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据介绍,鹤山将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目标,建设西部的双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东部的现代农业龙口花卉示范区和古劳岭南水乡特色产业园三大核心工程。同时,鹤山将发展五大产业,即提升特色产业、壮大园区农业、培育现代种业、发展农产品流通业、做强旅游农业;通过“创特色、建基地,强龙头、树品牌,活流通、促增收”等措施,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如在提升特色产业方面,鹤山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23.8万亩和总产9万吨左右。谢锦波表示,鹤山也将健全农业基础设施保障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和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七大体系,致力于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以及推进绿化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如到2020年,鹤山全市森林覆盖率拟将达51.63%,农业面源污染将得到有效遏制。
台山市
担当起“核心”重任
“江门推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工作纲要,措施契合实际,令人振奋。江门市更清醒地认识到,江门要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作为江门的农业大市,台山责无旁贷,必须扛起大旗,担当起‘核心’的重任。”台山市市长卢永权表示,该市将以工作纲要为契机和再动员令,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力争走在前列,做出典范。
对照江门市的工作纲要,台山市将重点从 “强化基础、培育主体、完善管理、创新经营、做强品牌、盘活流通、兜住底线、保障质量、防控疫病、保护生态”十大方面具体落实。
据介绍,2015年,台山市计划投入2.7亿元开展10大项农田水利建设,并实施好“广东第一田”建设、广海渔港改造、横山渔港申报国家一级渔港和沙堤渔港申报国家中心渔港工作、烽火角渔船避风塘升级改造前期工作以及一批渔船更新改造等,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该市大力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四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2015年培育省级供销社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家,江门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
开平市
六个“优化” 谋现代农业提质
开平市长余雪俊表示,开平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农业经济和农产品总量在珠三角乃至广东省都占有重要位置,粮食、蔬菜、禽畜产品、淡水产品产量位居全省前列,并于2010年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是开平市农业强市发展的优势和坚实基础。
接下来,开平市将通过六个“优化”的工作方略,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一、优化四大主导产业发展,重点打造“沿潭江流域特色养殖产业带、开阳高速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带;二、优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该示范区在建项目有20多个,包括核心区植物组培繁育中心建设、裕茂公司海峡两岸精品水果种植基地改建、现代农业展厅和多功能培训体系建设项目等;三、优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着力打造蔬果、家禽、水产等开平农业特产交易、冷链物流综合批发市场,建立全市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管理平台;四、优化生态乡村休闲农业旅游,以岭南农业文化、世界文化遗产碉楼与村落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为核心,大力扶持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发展;五、优化金融支农模式,继续从省级专项资金中,安排300万元用于“政银保”项目,并将农业部“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共计3000万元,全部投放至农业政银保及贷款贴息项目;六、优化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今年计划投入350万元,在苍城、马冈镇的9个项目区,实施世界银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恩平市
做强现代生态农业
恩平市长薛卫东表示,恩平市将认真按照《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把握机遇,扎实推进新形势下恩平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未来六年,恩平农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发展集生态、高效、经济、人文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结合实际,恩平市计划实施六大工程,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实施培育特色产业工程。保持粮食和马铃薯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生产稳定。
二是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工程。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面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把恩平山泉大米、菜心、簕菜(茶)、薯类、萝卜、山泉脆肉鲩,瑰宝腊味等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
三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健全县级和镇级农(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能力。
四是实施农产品流通体系工程。大力培育新型农产品流通市场营销主体,建设农村淘宝项目县级服务中心,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电商流通体系。
五是实施农业生态保护工程。开展潭江流域锦江河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六是实施旅游农业工程。以温泉、举人村、石头村、河排林场等为核心,推进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大力打造温泉游、农家乐、森林公园等休闲旅游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