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三区四市实施五大行动推动农业强市建设
江门正在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迈进!!日前,《江门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工作纲要(2015-2020年)》已印发,三区四市将结合实施五大行动,推动农业强市建设!

江门市政府党组成员容福华表示,以落实《纲要》为抓手,“拼”字当头,奋进实干,抓好十件大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1、重点抓好开平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
2、促进十大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
3、推进市农业应急检验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4、深化农业科技合作
5、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
6、建设农产品电商物流平台
7、创新财政金融保险支农机制
8、推动旅游农业发展
9、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10、治理农业环境污染
接下来,三区四市将从哪些方面推动农业强市建设?如何打造农业旅游品牌?如何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今日,小编就为你一一揭秘↓↓
蓬江区:争做现代农业发展强区

江门市蓬江区将以全市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工作纲要为引领,围绕“发展五大产业”、“健全七大体系”、“实施五大行动”的战略目标,重点抓好扩大精品农业覆盖率,大力发展以石斛、虫草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的深加工业,通过打造杜阮镇上巷村特色农业科普体验基地,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加大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打造以广东鲜美、江门种业、蓬江鸿豪科技为龙头的现代种业基地,引导广东省汇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增资扩产,发挥远洋冷库传统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上创建农产品电商物流业,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的总部经济。
此外,依托智慧潮人径、五邑文化绿廊(北新区)、滨江亲水绿廊(潮连、荷塘)、森林田野绿廊(棠下、杜阮)“一径三廊”,打造现代生态休闲旅游农业。
还将通过主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质升级,完善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构筑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进生猪禁养专项整治行动,高质量完成席帽山郊野公园建设和启动龙舟山规划建设等工作,抓好现代农业配套体系建设。
此外,蓬江区还将大力整合资源,创新财政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出台强农惠农鼓励奖励政策措施,主动破解发展制约颈瓶,贯彻落实好全市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工作纲要精神,争做现代农业发展强区。
江门市高新区、江门市江海区:落实“三个保障” 做强“五个特色产业”

江门市高新区、江门市江海区提出了落实“三个保障”、做强“五个特色产业”的农业发展规划,要以“农业强市”建设为契机,促进该区农业做大做强。
在落实“三个保障”方面,一是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让市民吃上“放心菜”;二是建立和完善动物防疫安全体系,让市民吃上“放心肉”;三是建立和完善森林防火安全体系,确保白水带生态森林的安全。
结合高新区、江海区“农产品集散交易区”、“葡萄之乡”、“桃花之乡”、“锦鲤之乡”等都市农业的特点,将着力推进“五个特色产业”:推动农副产品(冷链)配送中心的建设,逐步打造区域性购销平台;以向民巨峰葡萄为主打,配套培育更多的夏季优质水果品种,每年举办葡萄乡村旅游节活动;定期举办“年花节”活动,推动花卉业发展;打造集养殖、销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的“江门锦鲤”特色;以礼东主灌河为主线,扶持发展沿线20多家“农家乐”等特色农庄。
江门市新会区:推进农业大区向现代农业强区转变

新会将以“两项改革、两个计划、两大机制”为重点,加快农业大区向现代农业强区转变。
一是深化两项改革,使农业“活”起来。新会区是广东省5个“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之一,也是广东省20个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区)之一,去年开始,这两项改革在新会已全面铺开。下一步,新会继续深化改革,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搞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使用关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启动三江农资物流园区和三江、睦洲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等项目,实现与大型蔬菜基地“农超对接”。
二是启动两个计划,使农村“美”起来。新会从今年开始启动新一轮幸福新农村建设计划和“美丽乡村”计划,聘请专业机构强力打造连片、串线、高品质的新会乡村旅游品牌,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分3个阶段打造6个乡村旅游示范区、1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45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将新会打造成为立足珠三角、面向粤港澳的著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三是创新两大机制,使农民“富”起来。从今年开始,江门市新会将创新两大机制,扶持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第一项是创新区、镇、村三级共享发展机制,具体由区、镇两级从新增财力中抽出10%设立扶持村级发展专项资金,多措并举鼓励发展村级物业,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持久来源。第二项是创新金融支农机制,实施农业“政银保”合作贷款项目,构建政府、银行、保险三方联动新机制。
台山:担当起“核心”重任

台山市将重点从“强化基础、培育主体、完善管理、创新经营、做强品牌、盘活流通、兜住底线、保障质量、防控疫病、保护生态”十大方面具体落实。
2015年,台山市计划投入2.7亿元开展10大项农田水利建设,并实施好“广东第一田”建设、广海渔港改造、横山渔港申报国家一级渔港和沙堤渔港申报国家中心渔港工作、烽火角渔船避风塘升级改造前期工作以及一批渔船更新改造等,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
大力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四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2015年培育省级供销社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家,江门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
开平:六个“优化” 谋现代农业提质
开平市将通过六个“优化”的工作方略,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优化四大主导产业发展,重点打造“沿潭江流域特色养殖产业带、开阳高速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带;
二、优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该示范区在建项目有20多个,包括核心区植物组培繁育中心建设、裕茂公司海峡两岸精品水果种植基地改建、现代农业展厅和多功能培训体系建设项目等;
三、优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着力打造蔬果、家禽、水产等开平农业特产交易、冷链物流综合批发市场,建立全市农产品流通信息化管理平台;
四、优化生态乡村休闲农业旅游,以岭南农业文化、世界文化遗产碉楼与村落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为核心,大力扶持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发展;
五、优化金融支农模式,继续从省级专项资金中,安排300万元用于“政银保”项目,并将农业部“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共计3000万元,全部投放至农业政银保及贷款贴息项目;
六、优化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今年计划投入350万元,在苍城、马冈镇的9个项目区,实施世界银行贷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鹤山:推进现代农业和幸福新村建设

鹤山将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目标,建设西部的双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东部的现代农业龙口花卉示范区和古劳岭南水乡特色产业园三大核心工程。
同时,鹤山将发展五大产业,即提升特色产业、壮大园区农业、培育现代种业、发展农产品流通业、做强旅游农业;通过“创特色、建基地,强龙头、树品牌,活流通、促增收”等措施,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如在提升特色产业方面,鹤山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23.8万亩和总产9万吨左右。
鹤山也将健全农业基础设施保障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和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七大体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以及推进绿化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如到2020年,鹤山全市森林覆盖率拟将达51.63%,农业面源污染将得到有效遏制。
恩平:做强现代生态农业

未来六年,恩平农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发展集生态、高效、经济、人文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结合实际,恩平市计划实施六大工程,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实施培育特色产业工程。保持粮食和马铃薯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生产稳定。
二是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工程。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面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把恩平山泉大米、菜心、簕菜(茶)、薯类、萝卜、山泉脆肉鲩,瑰宝腊味等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
三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健全县级和镇级农(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能力。
四是实施农产品流通体系工程。大力培育新型农产品流通市场营销主体,建设农村淘宝项目县级服务中心,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电商流通体系。
五是实施农业生态保护工程。开展潭江流域锦江河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六是实施旅游农业工程。以温泉、举人村、石头村、河排林场等为核心,推进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大力打造温泉游、农家乐、森林公园等休闲旅游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