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保障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统防统治得到越来越多农户认可。
农业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江门市将以实施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为重要抓手,发展环境友好型种植业和推进牲畜废弃物综合治理;依法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出台《江门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发展健康生态畜禽养殖业,促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整治;配合国土部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结合江门市农业生产实际建立产地环境监测点,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确保自然资源合理、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江门市政府党组成员容福华
2011年,在台山汶村试点“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晚造推广服务面积1800亩;2012—2013年间,服务面积扩展到6.1万亩,覆盖台山、开平、恩平;2014年承接世行项目后,服务面积突破6.3万亩……从试点到铺开,广东天禾公司近年来在江门市推动的“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规模化、社会化服务,已得到了广大水稻种植户的认可,成为加强农业面源治理、促进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而这仅仅是江门市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的其中一步。
今年4月出台的《江门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工作纲要(2015-2020年)》提出,江门市将通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开展耕地土壤环境保护,发展环境友好型种植业、健康生态养殖业和生态林业,推进禽畜污染减排,加强潭江水环境综合治理,保障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以此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强市。
统防统治更规范专业
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现代农业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人力,一是技术。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正是通过社会化的服务模式,解决了困扰农户的‘谁来种’和‘怎么种’的问题,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保证。”广东天禾农资江门配送有限公司台山分公司总经理赖广茂表示,而在这其中,“病虫害防治是种植管理的工作重点,也是确保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与传统农户“自己做”相比,赖广茂分析指出,由专业公司提供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有两方面好处,一方面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和了解病虫害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所采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更加专业,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有效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
统计显示,统防统治项目防治的农田,比农户自防每亩减少农药施用575克。以江门市2014年“统防统治”项目面积6.3万亩计算,全年有效减少农药施用量约36.23吨。此外,“统防统治”项目还把有效废弃物回收回肥地力,杜绝废弃物的田间残留,实现耕作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从成本而言,赖广茂认为,“表面上来看确实比‘自己做’要高,那是因为农户往往不计算自己投入生产的人力成本。可相较而言,统防统治的服务提供者,都是专业的农科技术人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更有保证。”因此,“统防统治的性价比更高,市场潜力会很大。”
据台山、开平农业部门测算数据,统防统治防治效果比农民自防提高10至20个百分点,比农户自防增产约60至80公斤,减少用药1至2次,节省用药成本25元/亩,节约用工成本10元/亩,每亩增收节支150元左右。
赖广茂很有信心,随着统防统治服务日渐普及和成熟,“一方面,意味着未来即使是不会种田的农户,也可以不用担心人力和技术问题,种好粮管好田;另一方面,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的统防统治服务,也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是迈向农业强市的重要措施。”
种植业更“环境友好”
启动化肥农药污染治理示范工程
发展环境友好型种植业,是江门市农业生态环境保耕作护行动的重要任务。在“推广测土配方和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施用控(缓)释肥、秸秆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同时,《纲要》提出,江门市还要加强源头监管特别是农业和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农药重金属残留抽检,推广高效安全生物农药、肥料等;继续加强农民施肥用药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加大对违规使用禁限用及高毒高残留农药行为的打击力度,减少违规使用农药对水环境的影响。
作为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的重点实施地区之一,加快推进环境友好型种植业子项目,已成为江门市加快发展环境友好型种植业的“抓手”。以台山、开平、恩平为重点,江门市现已启动化肥农药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其中,2014年台开恩三市,已有6790户农户参与项目实施,配方肥、控(缓)肥施用面积33118亩。
记者从江门市农业局世行项目办了解到,据抽样调查,台山与往年同期相比,项目区普遍减少化肥施用量达6%,磷肥每亩减少2.22公斤(折纯),每亩用肥费用由179元降低到121元,平均节约成本约58元。开平市测土配方施肥约每亩约80至90斤,相对往年水稻施肥量有了一定的减少。恩平市稻—稻—薯模式测土配方施肥每亩33至40斤,较以往早造每亩减少施肥月约15斤。
其中,随着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的推广,农田区域整体防控效果明显。通过推广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电动式喷雾器,特别是生物农药,结合村级技术助理的指导、示范推广,有效地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频率。据统计,早造施药次数由上一年同时期的平均3到4次,减少到现在平均2到3次;项目区稻纵卷叶虫、稻飞虱、三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等“三虫两病”,2014年比2013年同期明显减少,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项目实施以来,得到了农户们的普遍支持。而通过项目的推广和各级项目办的宣传,有越来越多的农户了解认识了项目实施的意义和目的,并参与其中,这有助于环境友好型种植业的发展。接下来,化肥农药污染治理示范工程还将继续实施推广。”江门市农业局世行项目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养殖业更“健康生态”
提高规模化养殖与废弃物处理水平
牲畜废弃物治理管理示范工程,是世行贷款项目的另一个子项目,也是江门市发展健康生态规模化禽畜养殖业重要一环。借助世行项目的申报实施,江门市将充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资金,引导江门市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污水处理示范等工程,提高江门市规模化养殖与废弃物处理。年内,江门市将重点抓好纳入计划的10家牲畜废弃物治理管理示范工程的建设实施。
与此同时,《纲要》提出,江门市还将重点抓好依法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出台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督促养殖场建设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完善用地、环保、防疫等相关审核或审批手续,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和档案管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以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动健康生态规模化禽畜养殖业发展。
其中,以《江门市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划定和管理指导意见》为指引,江门市在依法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的基础上,还将编制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科学确定区域畜禽养殖品种、规模、总量。同时,以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成果为基础,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明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目标、任务、重点区域、污染防治措施等,确保养殖业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此外,江门市一方面还将加强引导,推动位于限养区、适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整治,督促限养区、适养区内已建畜禽养殖场限期补办设施农用地、环境保护、动物防疫等相关审核或审批手续;另一方面将加强禁养区执法,督促各市区制定畜禽禁养区清退工作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多部门联动的畜禽养殖综合监管执法检查,依法查处不符合用地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养殖管理、污染防治、环境卫生等要求的畜禽养殖场,督促畜禽养殖场做好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工作,引导畜禽养殖场守法经营。
从环境友好型种植业,到健康生态规模化禽畜养植业,江门市采取了“多管齐下”的保护措施,通过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为江门市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现代农业强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更加有效地保障江门市现代农业的绿色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
保护行动
行动目标
2016年
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和畜禽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划定,推进饮用水源水库第一重山的林相改造,农业源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80%以上的规模化禽畜养殖场配套建设固体废弃物和废水贮存处理设施。
2020年
农业资源保护明显加强,完成饮用水源水库第一重山的林相改造,农业源污染加剧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单位面积施肥强度减少8%,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实现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90%以上的规模化禽畜养殖场配套建设固体废弃物和废水贮存处理设施,非禁养区的规模化禽畜养殖场全部依法完善环保手续,完成省下达的“十三五”农业源减排任务。森林覆盖率达46.84%,生态公益林中一、二类林占比达85%以上。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立完善“市—县”两级农业环境监管体系,农业源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完成农业源减排任务,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行动举措
(一)发展环境友好型种植业
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控(缓)释肥、秸秆还田、水稻“三控”、病虫害综合防治。
2.加强源头监管。
3.加强投入品质量监管。
4.加快推进世行贷款环境友好型种植业项目。
(二)发展健康生态规模化禽畜养殖业
1、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
2.编制发展规划。
3.发展标准化养殖。
4.规范畜禽养殖管理。
5.加快实施世行贷款牲畜废弃物管理示范项目。
(三)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1.编制污染防治规划。
2.加大畜禽养殖综合执法力度。
3.加强减排项目督查管理。
4.开展畜禽养殖环境影响评价。
(四)加快生态林业建设
1.开展商品林改造。2.建设生态景观林。
3.实施森林碳汇工程建设。
4.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
(五)开展耕地土壤环境保护
1.开展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
2.开展产地环境基线调查。
3.加强污染源头监管。
4.实施耕地综合治理。
(六)加强农业资源保护
1、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2、加强沿海生态保护。
相关新闻
确保高标准 基本农田建设
年内完成逾25万亩 建设任务
记者从江门市农建办了解到,省下达江门市2014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为25.54万亩,2015年将重点抓好2014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的项目实施。其中,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的建设任务为16.55万亩,占64.8%,计划建设41个项目。待完成2014年度建设任务后,江门市将按照《江门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2015年度实施方案》继续开展相关工作。
为确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江门市从明确工作任务、狠抓规划与设计、加强项目组织实施、严格工程质量监管、加强廉政建设等五方面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其中,江门市做好做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特别是项目规划与设计的公示,争取群众的支持和配合,听取群众的意见与建设,把项目设计做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在加强对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工程建设跟踪管理方面,江门市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项目工程建设情况的检查,既要确保工作的进度,也要保证工程的质量。今年将计划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采取抽芯检测的办法对2014年度建设任务进行抽检,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同时,加大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宣传,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提高群众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度。
知多D:
世行项目启动
江门市是重点实施区之一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化肥、农药、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导致了水体功能受损,农田土壤、农村生态环境,农村饮用水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受到影响。2011年8月,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列入利用世界银行贷款2012—2014财年备选项目规划,开展广东农业化肥、农药、牲畜废弃物的管理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可持续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实施期为2014-2018年。江门市是项目重点实施地区之一。
2014年,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江门是项目重点实施区之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环境友好型种植业子项目、牲畜废弃物治理子项目等,计划总投资13.2亿元人民币。其中,环境友好型种植业示范工程主要在惠州、江门(台山都斛、冲蒌、斗山、赤溪、海宴;开平苍城、马岗、赤水、大沙、龙岗;恩平牛江、恩城、沙湖、那吉、良西等15个镇、街)实施,计划总投资3.2亿元人民币。牲畜废弃物治理示范工程全省计划建设300家规模化养殖场,计划总投资约8.7亿元人民币。江门市已有10家规模化养殖场列入计划,后续计划正在组织申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