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多家生态农场联手促销 农夫市集专推有机农产品
农夫市集的生态食品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驻足购买。
当季蔬果、土猪肉、杂粮等本土生鲜食品以及自制草莓酱、有机葡萄干等食品依次摆开,市民不仅能现场品尝并购买刚出土的有机食材,还可以到农场里追溯每一种农产品的 “成长历程”。3月12日,中山多家生态农场抱团在五桂山大地家园里举办第二场农夫市集,吸引了中山本地及珠三角的消费者前往“赶集”。
■多家生态农场发起农夫市集
夹杂着泥土的蔬菜,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鸡鸣狗吠声此起彼伏,以往只能在农村偏远地区才能见到的市集场景,出现在五桂山大地家园永续农场里。与传统市集不同的是,这些来自中山多家生态农场的生产者,多是有过城市从业经历,而后选择躬行绿色有机耕作的返乡青年,他们售卖的都是自家农场生态种植的当季农产品。
张定娴是大涌镇陆泉沙农场蔬果种植的项目经理。3月12日,她把陆泉沙岛上的有机胡萝卜、粉葛、甜菜根等搬到了农夫市集上售卖。胡萝卜和粉葛都是每斤8元,相比普通市场上的稍贵些,但比超市的有机蔬菜要便宜,因此,也有不少消费者驻足购买。
“目前,前来市集的大多是以前微店的熟客,普通市民对我们的认知度并不高。”张定娴说,他们固定的消费群体一种是高学历、对生态种植、有机产品有一定认识的,另一种是很注重生活质量的消费群体。
张定娴说,以甜菜根为例,他们种植的是欧洲的品种,市场的多是东北品种,口感也没那么好。“我们种植不用除草剂,都是人工除草,一亩地的除草人工大概是600到800元之间,生产期3到4个月的要除两次草。但较高的人工成本,换来的是安全和口感的保证。”
参与市集的除了五桂山的永续农场、大涌的陆泉沙农场外,还有民众的大西牛幸福农园、三乡的龙腾果蔬生态采摘园等。农夫市集上每个农场售卖的农产品基本不重复,但集合起来的品种也不少。
■“新农人”抱团推广生态种植
陈鹏是大地家园永续农场的牵头人,四年前辞去餐厅服务员的工作,来到五桂山镇南桥槟榔山村成立了永续农场。四年间,他在6亩多地上不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除草剂种菜;不用抗生素、激素养猪养鸡。
这种更为生态环保的种植方式可谓吃力不讨好,但陈鹏慢慢开始发现原来中山珠海都有不少志同道合的 “新农人”。2015年3月开始,这些“新农人”开始抱团,并成立了生产合作社,农场间彼此协调种植的品种,避免重复,也使得大家能集中精力种植自己擅长的农作物。
种出来的农产品需要流通,陈鹏一开始只是在微信群里向熟人销售。“如果每个农场都自己建一个流通平台,大家都辛苦,成本也高。”陈鹏说,大家经过商量后,统一支持由陈鹏发起的第三方机构“伴诚品”来负责配送。
2015年,“伴诚品”正式注册公司,主营生鲜食材配送,链接本地生态农场、全国新农人及同行机构。“我们的理念是集结生态消费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正向发展。”如今,陈鹏专心负责“伴诚品”的运营,永续农场则交由同伴负责。
■农夫市集的“破”与“立”
“以前市民认为有机食品高不可及,我们如今成立了合作社,拓展流通环节来降低成本,为的是要打破这种观念,好的蔬菜好的东西,也有平民化的价格,让更多人接受。”
“中国的传统几千年来都是‘圩’的形式,生产者之间拿自己的东西到同一个地方交换。这个传统应该重拾,不过内容要创新。”陈鹏说,农夫市集旨在搭建一个平台,让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户够和消费者直接沟通、交流,既帮助消费者找到安全放心的产品,也帮助农户拓宽市场渠道,鼓励更多农户从事有机农业,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
市集尾声,张定娴正在把胡萝卜、甜菜根等打包。“这些有叶菜是寄到东莞等附近城市的,这些甜菜根是寄到辽宁去的。”记者了解到,农夫市集在深圳、广州、北京等地已经举办了多年并形成了各自的生态圈,中山的农夫市集2016年1月正式形成。
在短短几个月时间,中山“新农人”的生态环保理念逐渐被更多大众所知。4月1日至3日,兴中广场将提供一块免费场地协助举办第三场农夫市集,这也将是中山农夫市集首次在城区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