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要闻动态 > 省内信息联播

珠海:斗门幸福庄园里的“葡萄梦”:每年帮农户增收十几万

时间:2017-06-12 10:04 来源:南方都市报
字体 分享到:

  家乡:斗门区白蕉人

  年龄:46岁

  经历:2010年创办珠海幸福庄园,种植巨峰葡萄。2013年8月,和其他农户一起成立了珠海幸福庄园种养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合作社有30户农户,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经营,农户收入增幅近一倍。

  “成立合作社之前,采摘价一斤只能卖5元钱。而当年成立合作社,价格就达到了20元一斤,近几年保持在13元一斤。”

  ———杨志东说,成立合作社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避免了恶性竞争,另一方面统一施肥、下药、管理等,带来的是葡萄质量与产量双双保障。

  清晨,当第一缕和煦的阳光,照进珠海幸福庄园铁皮棚时,杨志东就已经醒来。推开大门,看见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沉甸甸地悬挂在葡萄架上,闻着扑鼻而来的果香味,满脸洋溢幸福。回首往事,他曾经历过国企下岗,在街头干过多年保安,顶住父母责备以及村民质疑,毅然选择来到斗门美丽乡村创业,一如这个夏季由青变紫的葡萄,演绎着幸福庄园里的酸甜人生。

  历练

  葡萄“领头羊”曾下岗干保安

  本月24日,位于斗门区白藤农场益沙社教围西的珠海幸福庄园,将迎来第4届葡萄节,这个每年吸引数万人次的葡萄节,已逐渐打造成为当地的“一村一品”,带动周边消费经济受益。

  而作为葡萄种植“领头羊”,老杨不仅自己种植葡萄致富,更是引入30户农户成立合作社,和其他农户共同走致富路。任谁也想不到,这个黝黑豪爽的汉子,每年帮农户增收十几万元的葡萄种植“领头羊”,其实并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25岁那年,老杨风华正茂,父亲在国企当厂长,作为家属,老杨也进入国企厂里上班。“当时都认为在国企上班是香饽饽,但没想到厂里亏损严重,后来无奈下岗。”

  下岗的时候,老杨已过而立之年,虽然铁饭碗打破了,但老杨坚称并不迷茫。“父母教育我,只要勤奋,就不会饿死,在哪都能干出来。”为此,接下来的日子里,老杨开始了一段艰辛的日子,先是去纸厂跑运输,开个大拖头车,有时一天也要跟几趟,早出晚归成为生活常态。

  2003年,老杨的工作终于较为稳定,他辞掉了跑运输的活,来到井岸步行街干保安,一干就是7年。

杨志东

  创业

  临近不惑之年选择下乡创业

  “很多人对保安这个职业有成见,实际上保安的工作锻炼了我,对我以后的创业帮助很大。”老杨调侃自身是资深保安,认为干保安最重要的是礼貌。“见到人打声招呼,敬个礼,开个门,微笑就是保安的名片,碰到有事调解,如果礼貌能加分,有助事情快速解决。”

  这套屡试不爽的经验之谈,也被老杨带到下乡创业中,当他遭遇外界阻力以及不被身边村民认可时,一次次用他耿爽的笑容化解现实中困难,融入周边村民生活中。

  “任何职业都应获得尊重。”2010年,由于保安合同到期,其中又和下一任老板存在分歧,让老杨意识到,一辈子打工显然难以出头,毅然决定自己创业。

  创业该干些什么?在老杨看来,自己最向往的生活,是到了退休后,伺候几亩地,看见田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内心总有一种幸福感。“工字不出头,农字出千头。”老杨认为,自己过腻了打工的生活,而斗门区自然资源优越,随着社会发展,农业在未来最有前景,在这块土地上一定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种水稻?栽草莓?做大棚蔬菜?”当老杨为创业发展何种农作物犯愁时,拥有种植葡萄技术的姑妈支招,劝他栽种葡萄,而从未下田干过农活的老杨,从此开始了他的葡萄梦。

杨志东的母亲端着葡萄给客人吃。

  遭灾

  遭台风葡萄一夜之间烂地里

  2010年,老杨在白藤农场益沙社教围西选了10亩多地,但是两口子打工多年积攒下来的辛苦钱远远不够投资,为此一方面向朋友借钱,一方面也问自己的老爸要点钱。

  “我只要开口说去种葡萄,母亲就会骂我。认为好不容易从农村出来了,现在却回去做农民。”老杨说,母亲为下乡创业的事情,整整责备了自己4年。

  筹到资金,拿到地后,开始买树苗、做大棚、建水泥柱……老杨投资10多万元,率先在斗门区引进巨峰葡萄种植,由于邻近幸福河,附近也有个幸福小学,老杨也给自己的葡萄基地取了个好名。“幸福也是我内心的一种向往,所以叫幸福庄园。”

  没干过农活,不懂技术,肯定干不好种植。老杨深知自己是“门外汉”,有了自己的葡萄基地后,每天早出晚归忙于田间作业,呵护小树苗的成长。“早晨天还没亮就起来忙,天黑了才回家休息,一天到晚都是住在庄园内搭建的小屋内。”他告诉记者,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顶着烈日在葡萄基地挖水沟已成为常态。“小树苗太小了,担心雨水太多将其淹没,所以需要‘未雨绸缪’挖水沟。”

  什么时候该下药,什么时候该下肥,姑妈在庄园帮忙做技术指导,老杨就边干边做日记,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老杨干完活晚上躺在床上休息还在琢磨。

  虽然忙碌,可老杨却认为值得,而每当看见小树苗发芽时,他心中甚是欢喜。更让他欣喜的是,经过两年的精心栽培,葡萄架上开始挂果。看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沉甸甸地悬挂在葡萄架上,闻着扑鼻而来的果香味,他笑开颜。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满院葡萄架上挂满葡萄时,一阵突如其来的台风,把老杨从丰收喜悦中一下子拍醒。“树上的葡萄爆了,树下的葡萄烂了,全废了。”总结经验教训,老杨认为,自己不该贪图一年结2批果,而是要坚持只结1批果,闲置下来时在地里种植蔬菜,这样还能贴补每年生活费。

今年葡萄个头偏大,是个丰收年。南都记者袁平峰摄

  共富

  成立合作社和农户一起致富

  幸运的是,由于葡萄技术保证,老杨的幸福庄园总能保持2500-3000斤每亩的稳定产量,每年都能给老杨带来10余万元的稳定收入。

  附近有个江西企业来斗门种植,参照江西的种植葡萄方法,葡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尽管对方不是合作社农户,老杨仍然拿出自己的技术,对比斗门潮湿的天气以及土地偏咸的特征,耐心指导对方,指出矮化种植肯定行不通。

  “我老家在白蕉镇,对于白藤这边来说,算是个外地人,刚开始并不被本地村民认可。搭个棚子,会有人投诉;帮村民垫层石粉,方便前来采摘的市民,这类做法也会有人冷嘲热讽;更有甚者,有人将低价招牌挂到我的庄园前面。”老杨对此不予理会,坚持把自己的事做好。显然,政府也意识到类似恶性竞争问题。2013年8月份,由当地农业局牵头,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经营,成立了珠海幸福庄园种养专业合作社,而由于老杨种植的巨峰葡萄口感俱佳,被推荐为发起人,吸引了其他农户纷纷加入。

  “成立合作社之前,采摘价一斤只能卖5块钱。而当年成立合作社,价格就达到了20元一斤,近几年保持在13元一斤。”成立合作社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避免了恶性竞争,另一方面统一施肥、下药、管理等,带来的是葡萄质量与产量双双保障。

  此外,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将其打造成“一村一品”。2014年,幸福庄园首个葡萄节开幕,吸引了6万人次前来采摘,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农庄、餐饮等消费。

  而合作社成员们也赚得盆满钵满,截至今年,已经吸引了3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农户收入增幅近一倍,每家农户年收入平均在10多万元以上。今年6月24日,珠海幸福庄园将迎来第4届葡萄节,记者昨日走访庄园了解到,今年葡萄庄园一共有180亩结果,其中60亩对外开放采摘。和去年相比,今年葡萄产量保持稳定,且个头更大,口感胜过去年,预计届时将有数万市民前来采摘,价格和去年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