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千年大叶古树茶开采
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带动瑶族群众增收致富
随着瑶族采茶歌响起,瑶族莎腰妹走进古树茶林采茶。黄津 摄
数百年甚或千年树龄的古树茶是什么味道?连南瑶族自治县的野生大叶古树茶能给你谜底。
3月31日上午,春雨霏霏,涡水镇马头冲村一片云山雾绕。随着瑶族采茶歌响起,10多名身着瑶族服装的莎腰妹迈着轻快步子,走进古树茶林开始了采茶。
当天,“千年瑶茶·连南大叶”——高山古树茶开采仪式在马头冲村举行,1500多棵不施加化肥农药、纯天然生长的野生古树茶经采摘后,将制成红茶或绿茶与消费者见面。
由于生长在昼夜温差大、海拔高、多雾露重等自然气候条件与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连南古树茶有着易起膏、韵味好、“冷后浑”等特质,受到了业界的青睐,曾卖到9000元一斤的高价。
千年古树茶冒新绿带动瑶寨村民增收
树高5米多,直径一人合抱竟还围拢不过来!在连南瑶族自治县涡水镇马头冲村,笔者见到了一棵树龄近千年的古树茶。
上午10时许,随着连南县长唐金文等人为千年古树茶挂红,也宣告了古树茶开采仪式的启动。瑶族阿贵哥唱起了欢快的采茶歌,莎腰妹们走进古树茶林开始了采茶。
“一棵古树茶能采摘两至三斤,高一点的能有四五斤。”正在采摘茶叶的55岁村民沈二妹透露,目前茶青能卖到20元一斤,一棵古茶树的产值大概在50至100元之间。
马头冲村是个瑶族村寨,村前村后种满了古树茶。“听村中长辈说过,这些茶树在建村前就有了。”马头冲村村委委员沈城东介绍,村子这片茶林有1500多棵古树茶,都是几百年的老树,一些五六米高的估计有近千年的树龄。
连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瑶就有茶”。瑶族人家历来有种茶、制茶的习惯,特别是每当他们迁居到一处新地,家家户户都会栽种茶树。
在连南,古树茶的分布较为分散,主要在涡水镇马头冲、大麦山镇黄连村以及大龙山群峰片区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未能产生经济效益,不少古树茶被砍掉,改种其他树木。
近年来得益于政府对茶产业的重视、支持,不少村民种茶、制茶的热情再度提升。特别是随着云南掀起的“古树茶热”,其价格迅速飙升。辖区内尚存的数千亩野生古树茶,成为了连南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以前的古树茶,村民都是自制自喝没有售卖。2016年开始,随着有公司前来收购茶青,村民开始意识到古树茶的经济价值,也开始了规模种植茶树。
“我有50多棵古树茶,一年能增收3000多元。”沈二妹告诉笔者,除了古树茶外,她还新种了400多棵茶树,按照野生茶树模式不施农药,每年由公司定点收购,“一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
沈城东介绍,近年来,村民发展茶产业热情高涨,近两年就新种了35亩,预计能为村民带来100多万元的增收。
打响连南古树茶品牌促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连南的古树茶有着易起膏、韵味好以及‘冷后浑’等特质。”前往马头冲村收购茶青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八排瑶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八排瑶山公司)负责人覃生介绍,这是一种很独特又稀少的茶树群落。
当地农业农村部门人员介绍,由于一些古茶树种植在田间地头,其枝叶过于繁茂,往往会妨碍耕种,不少村民会把茶树砍掉,只留下树头部分。因此山上的茶树看起来长得并不大,但实际可能有几百年的树龄。据广东省茶科所专家小组的调查考究,现存最高龄的连南大叶茶树有近千年树龄。
在制茶过程的揉捻步骤中,连南野生古树茶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起膏的现象。“我认为,这是因为古树茶及野生茶在生长过程中不施加农药化肥,因而茶叶中富含有机物质所致。”覃生说,在众多产品中,野生古树茶是该公司的拳头产品,曾卖到9000元一斤的高价。
连南古树茶为野生茶,属乔木型大叶种,主要分布在海拔600-1200米的高山上。解放初期,茶叶专家莫强、张博经等专程到连南调研,成功改制红茶,引起我省茶叶工作重视,并正式将此茶种命名为“连南大叶种”。
“连南古树茶茶叶的品质的确很好,然而目前知名度还不高,需要加强品牌培育,也需要形成成熟的产业链。”覃生说。
为打响连南古树茶品牌,连南在2019年9月举办首届“连南大叶杯”斗茶大赛,经省内外五位专家连品鉴,决出五款金奖茶,引起业界关注,也打响了连南大叶茶、古树茶的名声。
八排瑶山公司今年将收购连南40万斤野生大叶古树春茶和夏茶,能为当地农户带来600万元收入。覃生介绍,目前该公司有茶园2000亩,除收购茶青外,仅劳务收入就能为当地群众带来500万元的增收。“当前我们正加快对大叶茶品种的培育,采取生态和林下种植的方式,力争在2年内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带动更多茶农增收致富。”
■延伸
建设“稻鱼茶”省级农业产业园
申报大叶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为进一步加快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连南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推动民族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机遇,围绕“生态与文化立县·全面高质量发展”目标和“149”发展布局,用活现有资金、政策优势,投资2亿多元建设“稻鱼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连南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稻鱼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办公室副主任李一贵介绍,该产业园将建设稻鱼茶产业园培训孵化基地、坑口示范茶园,加强与省农业科学院、省茶叶研究所等合作,开展茶叶种植及加工培训、优种培育等,推动茶产业发展。同时,申报连南大叶茶、连南稻田鱼两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及红茶、绿茶两类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扩大产品知名度。
2018年底至今,连南新种茶园超过2000亩,全县茶叶种植总面积已逾1万亩。李一贵介绍,仅2019年春茶季,产业园帮助茶农销售茶青超过12.3万斤,为茶农带来近200万元的收入,连南茶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