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约:三水乡村振兴如何亮成绩
挂图作战多方协作,绘就美丽蓝图
三水将以三大举措继续发力,实现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图为昆都山。三水区档案局供图
作为广东乡村振兴改革的唯一县区级试点,三水肩负着探路者的使命。根据“三年取得重大进展、五年见到显著成效”的要求,2020年三水将践行三年之约,拿出作为改革试点的重大进展。4月28日,三水召开乡村振兴推进会,各镇街、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在亮成绩找差距的基础上挂图作战再谋新发展。
回顾2019年,“三片联动、百村共建”的策略让三水多点开花,结出美丽果实。关键之年,三水又有哪些关键之举,三大重点工作如何让美丽乡村衍生出美丽经济?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提出“抓落实、抓特色、抓善治、聚资源”的部署,要求多方协作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三水蓝图。
乡村振兴为“广东第一村”乐平大旗头古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水区档案局供图
“五个美丽”推动三水建设
去年,白坭镇富景社区下灶村陆婆婆真实感受到了村庄的改变。整洁的巷道、漂亮的公园,这是三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一个改变。通过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村民们也成为了乡村风景的守护者。
“下灶村全村共有村民约350人,党员12人,村里划分不同片区,每个片区都有党员设立责任岗制,每个星期党员都会巡视1至2次,发现问题后党员会提醒村民把环境搞好。”下灶村村长陈耀华告诉记者,下灶村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岗的方式,确保村内的每一处地方都有人看管。
2019年,三水以自然村为载体全域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全区超80%自然村通过干净整洁村考核。与此同时,三水同步建立区、镇街、行政村、自然村组四级长效机制,让乡村从“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
美景也带来了人气。2019年的“五一”小长假,三水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村庄、祠堂、园区变得热闹、忙碌起来,成为了周边居民短途旅游的新晋网红打卡点。9月中旬到国庆黄金周,白坭镇七彩花海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国庆黄金周期间,乐平新旗村300亩的粤韵花海平均每天吸引超过5000人次游客前来赏花。
4月24日,三水向154条提前批次通过区级长效管理考核机制的自然村划拨了2019年11月至12月共计60多万元的奖补资金,这也是三水首笔区级长效管理奖补资金。
目前,三水以自然村为载体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建设,完成了216个农村公厕、572个垃圾收集点改造提升和120个分散式污水设施建设。深化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改造提升61.43公里农村道路。
2019年,三水全面启动“三沿一口”建设,完成了三水大道路面提升和沿线增绿,清理道路两旁垃圾杂物,美化村庄道路出入口,整治沿线100多个商铺外立面,三水大道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此外,三水完成403个棚舍整治,新建113个农用工具房,改善主干道两旁田园风貌;在全市率先超额完成2019年度城乡黑臭水体整治任务,改善了河涌水环境。
今年,三水将以“五个美丽”推动美丽三水建设。具体而言,将在沿主干道创建465个美丽宜居村,形成一批与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一流城市群建设相匹配的美丽乡村;全面完成主干道“三沿一口”环境整治,重点推进三水大道补绿、沿线商铺门前和外立面整治、高速出入口整治、棚舍整治等。
4月27日,三水区首创农村人居环境“美丽指数”,通过“美丽指数”全面展示三水区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的成效。三水区“美丽指数”以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结果为基础,在全面展示人居环境整治效果的同时,推进以“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和美丽廊道”等五大行动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在区内形成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为充分发挥“美丽指数”的导向作用,三水区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每季度农村人居环境美丽指数发布后,根据规定的奖补标准按照季度计发奖补。同时,对美丽指数排名靠后且达不到考核要求的自然村,除了不给予季度长效奖补外,还要进行全区通报、媒体曝光等,并限期整改。年度乡村振兴综合美丽指数作为镇街年度乡村振兴工作绩效考核的结果,纳入区对镇街的绩效管理和镇街对村(居)的绩效管理。
三水区区长胡学骏表示,三水乡村振兴已经取得不错成效,接下来要区镇联动、多部门协作,将乡村振兴工作进度量化为图表,做到心中有数。
“精品理念”打造精美示范区
去年7月初,三水全面启动“三片联动、百村共建”示范片区创建工作,提出打造岭南水乡、千年村落、生态屏障三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带动全区全域高品质推进乡村振兴,构建一幅“鱼翔三江、鹤舞南山”的现代岭南水乡图。
同样是在去年7月,佛山宣布打造800平方公里“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以“农旅融合、多位一体、各美其美、相得益彰”为原则,打造一条彰显岭南水乡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三水区西南街道和白坭镇被纳入其中。
西南街道和白坭镇是三水乡村振兴南部“岭南水乡”片区,三水区委常委、西南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学坚担任南部片区联合党委书记。他表示,南部片区通过组织共建、项目联建、产业共兴、生态共融举措,取得了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绩。
目前,南部示范片区102个项目有95个已完工,7个正在动工。其中,西南以昆都山、江根村村容村貌改造提升等节点工程,白坭以乡村振兴展示馆、粮食博物馆、沙围村为重点,串联打造三江汇流水生态、饮料之都水产业、基层善治水文化,建成昆都山森林公园、樵桑花海、七彩花田、西江河鲜美食街等,西江十里画廊雏形显现,成为“网红村”和“打卡地”。李学坚表示,接下来南部片区将加快推进南部岭南水乡片区项目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进阶提升,深入推进富民兴村产业发展。
示范片区建设带来了镇街之间更为活跃的互动。去年,中部示范片区就密集地进行了产业、文旅互动。在乐平镇举办的三水区智造新动能工业展暨海外优质项目路演活动吸引了三水区中部片区的47家高质量企业参展,并集中展示三水中部片区农旅科文产业发展成果,搭建高端资源对接平台,推动中部片区各镇街优势产业对接,探索三水中部片区交通互联、产业互融、文化共享,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随后,乐平镇与芦苞镇、云东海街道又联合举办了“千年古韵 长寿风情”——2019三水区乡村振兴中部片区秋色狂欢月系列活动,以文化振兴带动产业振兴,共吸引5万人次前来游玩。共筑湾区菜篮子的大塘与南山也成立了北部乡村产业振兴联盟,推动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的融合交流。
目前,三水三大示范片区建设基本成型,通过成立片区联合党委统筹辖区内的资源,引入项目资金竞争分配机制,完成260个项目的建设。南部岭南水乡片区建成昆都山森林公园、三江花源、创意良仓、西江河鲜美食街等示范点,西江十里画廊徐徐展开。中部千年村落片区完成小明星纪念馆、广府绿野仙踪、长岐古村崎乐岭民宿等示范工程,千年水道和古村落焕发勃勃生机。北部生态屏障片区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六一梅花村等节点建设,湾区“菜篮子”基地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此基础上,三水将全力推动示范片区提质提速。依托一环西拓、三水大道提升、新永大线等路网完善,进一步完善三大片区串联,更具整体性。其中,南部片区加快十里画廊沿线村庄及两镇街交界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昆都山、西江院子、三巷漆艺文化村等项目建设,打造全省一流的“岭南水乡”精品线路。中部片区加快云东海湖北湖连片、乐平蓝城本味项目、芦苞祖庙及长岐温泉片等建设,丰富片区内涵。北部片区加快莘田片区、大埗塘农业园建设等,进一步突出湾区菜篮子功能。
黄福洪要求各个镇街要根据已有思路打造特色项目,同时通过片区联动真正形成精品片区。
“富民兴村”引领经济发展
美丽乡村,衍生美丽经济。2019年,三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537元,连续两年增速全市第一。
乡村振兴改革关键年,三水提出以“富民兴村”引领美丽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三水将以农业产业“园区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重点启动建设5万亩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三水渔世界产业园,打造三水渔世界乡村振兴十公里示范带。借力全市百里芳华规划建设,立足三大示范片建设成果,深入挖掘文化、生态等资源,统一包装宣传推介,整合形成若干条精品线路,形成“吃住玩购”乡村全产业链,促进农旅文融合,将“人气转化为财气”。利用园区等载体促进农村集体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收益,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上述举措,力争2020年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以上。
疫情突袭,水产销售遭遇困境,位于大塘的三水渔世界产业园的水产销售却逆势上扬。完整的产业链条,让渔世界产业园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尝试,实现了网络销售、社区配送的新布局。如今,其水产品已经覆盖众多社区线上生活平台。
三水还积极发掘城市第二生活空间美丽新经济。融入全省农业旅游路线,积极打造南粤古驿道乡村“文化之旅”、都市农业“体验之旅”、“三江水、三水味”“寻味之旅”。三水传承乡村文化,保护活化古村落,焕发祠堂新魅力,全面推进陈氏宗祠等30个乡村游示范项目建设。同时发展乡村民宿经济,小农街等民宿项目受到市场热捧,长岐古村白房子、白坭西江院子、南山水韵民宿等项目加快建设,投资超20亿元的大旗头广府文化体验基地项目动工建设。
此前,2019年度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名单正式出炉。入选名单中,三水乐平是佛山市唯一入选的镇。入选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后,乐平将根据计划发展三大示范区,分别是广府文化创意示范区、大同湖生态示范区、广府文化创意示范区东延。
乐平引入的超20亿元纯文旅项目大旗头古村广府文化体验基地项目,将打造包含康养颐养中心、民宿酒店、特色美食、文旅文创、民间艺术展览、地方风俗节庆活动、亲子研学教育基地、浪漫花海、田园综合体、智慧农业等于一体的特色文旅产业集聚区。
振兴乡村必然要惠及农民,三水全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广“合作社+小农户”共营共享发展模式,发展区级以上合作社134家,芦江水产合作社成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三水舜丰职业培训学校等作用,每年培养职业农民超5000人次。
在云东海街道福田村,100亩的水稻田长势喜人孕育着收获的喜悦,这是云东海湿地公园建设项目之一。负责这片水稻田种植的是福仔农业专业合作社,福田村村民小组长徐耀忠是福仔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我们6个村民一同组成了这个专业合作社,承接了湿地公园水稻田的耕种工作,未来随着福田村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合作社将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徐耀忠介绍,合作社耕种稻田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受益,也为政府节省了支出。
福田村是三水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依托云东海北湖、湿地公园建设,福田村将大力发展旅游观光、民宿等旅游产业。今年,云东海街道将通过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改变农村面貌,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带,真正推动富民兴村工作。在不远处的欧南村也正在实施软硬件提升工程,以“小岭南新天地”为目标打造美食产业集聚区。
黄福洪表示,乡村振兴要抓善治,通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五大路径”,推动基层治理。同时,他重点强调要在集聚资源、调动村民积极性的同时,发挥乡贤、科研机构、院校的作用,形成合力。
■链接
三水2019年乡村振兴亮点速看
1.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镇街、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区260多个家乡建设委员会、乡贤慈善会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形成“党建引领、三治结合、四会联动”治理模式,该模式获得2019年中国十大民生决策奖。
2.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37元,连续两年增速全市第一。
3.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全域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超过80%的自然村通过干净整洁村考核。全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四级长效管理机制,首批154个自然村通过长效管理考核。推动农村“三大革命”建设,完成216个农村公厕、572个垃圾收集点改造提升和120个分散式污水设施建设。
4.三大示范片区基本成型,以片区联合党委统筹推进“三片联动、百村共建”,完成260个项目建设。
5.全面推进40所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提标,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推进三水新城和中部乐平、南部白坭3家公立医院建设,建设北部大塘医疗中心,全部镇街创建成为国家卫生镇。建设30个“祠堂+文化”模范村居,构建五公里政务服务圈,村民就近享受无差异政务服务。
■延伸
各镇街2019年乡村振兴成绩单
乡村振兴,镇街无疑是主战场。三水乡村振兴推进会系统地总结梳理了7个镇街2019年的工作进展与成效。会上,黄福洪提出,计划在今年6月下旬,通过“擂台赛”的形式让各个镇街秀秀肌肉、互相启发。在黄福洪看来,乡村振兴要抓特色,重点就是各个镇街要有明晰的框架思路,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
西南街道
精雕细琢精品初现
西南街道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聘请专业团队高水平策划江根片区,深耕人文,精雕细琢,精品初现;在江根片集中建设一批风貌相宜的农用工具房,凸显美丽田园;举办擂台赛,促人居环境整治提速;大望岗村多年来坚持通过与集体分红、宅基地申请等挂钩,督促村民遵守村环境管理规定,养成村民文明行为习惯,村容村貌常年保持良好。
白坭镇
提供乡村振兴样板
白坭镇乡村振兴超前谋划、系统部署、整体推进,先行建设良仓展示馆、沙围片区和西江农业园,提供乡村振兴样板。改造西江河鲜美食街、建设西江院子民宿、引入合作社发展农业产业等,同步实施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让发展成果更早更多惠及农民。政府积极介入,有效推进土地向园区集约流转。整合特色小镇资源,统筹推进城镇区的“三线”入盒、建筑外立面美化等整治,促进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共融发展;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发动新白坭人参与等,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外生动力。中社村乡贤回村带领村民集约土地发展产业,促进村民增收。
云东海街道
挖掘粤剧星腔文化
云东海街道挖掘粤剧星腔文化,建设粤剧小明星纪念馆,推动伏户片区环境改善。探索推进“三线”落地,以较高标准推进欧南村等综合整治。农村垃圾收集点改造提升和“三沿一口”环境整治进度较快。
乐平镇
创新多项举措加速项目建设
乐平镇引入蓝城本味项目,为示范片区建设注入社会资本。推广“新枫桥”经验,调解农村矛盾。实施镇街主要领导挂帅督战的“3+1”行动,项目建设展现“乐平速度”。实行与惠农政策申请挂钩等奖惩机制,设立诚信贷,发动村组力量整治人居环境;引入司法力量助力“三拆除”,“三拆除”力度较大;按全区最高1:1.5比例配套奖补资金,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开展西二环乐平出入口环境改造和乐大线沿线绿化提升、棚舍及商铺外立面整治等,道路环境显著改善。
芦苞镇
打造特色花海船游路线
芦苞镇围绕芦苞涌打造一河两岸特色花海船游路线。聘请专业团队深挖文化特质,策划独树岗特色主题建设,引入长岐村崎乐岭民宿,推动长岐村环境提升。建立分片包干、动态巡查、快速响应等机制,持续加大整治力度,干净整洁村验收通过率位居全区前列;率先在全区选定长效管理第三方考核单位,运行镇街、村居、组三级长效管理机制;农村公厕改造提升推进较快,建筑风貌与农村相宜。三水大道芦苞段部分商铺外立面经整治有所改善。
大塘镇
发展农业总部经济发挥村民力量
大塘镇建设六一世外梅源片区,沿线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明显。连滘村编制“三拆除”任务清单,明确“三拆除”标准,发挥村民自身力量推进清拆,效果明显;窑溪村等清拆力度大,拆后空地进行适当围蔽用于村民耕作等,有效整合利用空地;引进广东广良种业研究院发展农业总部经济;利用农业新业态发展用地政策,已落实合洋水产公司建设用地100亩,为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南山镇
建设幸福小区 挖掘归侨文化
南山镇建设幸福小区,挖掘归侨文化,片区环境明显改善。开展“小手牵大手,共建美丽家园”主题活动,发动师生及家长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依托十里水果长廊,定期开展农业品牌推广;与市农科所签订合作建设农业科技孵化示范协议;漫水河沿线环境整治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