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要闻动态 > 省内信息联播

打赢脱贫攻坚战 走好乡村振兴路

时间:2020-09-11 17:04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分享到:

怀集41条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

今年8月,对口帮扶鱼藤村的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投入50万元参与到沙山生态养殖基地发展中来。邓明奇 摄

  作为肇庆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县,怀集共有省定贫困村41条,占全市111条省定贫困村的36.9%;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的35.6%,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占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42%;2016年贫困发生率为3.4%。

  4年来,怀集举全县之力、聚全县资源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各驻怀扶贫工作队帮助下,以产业就业为着力点、从增收带贫上下功夫,施策精准,成效明显。截至6月底,全县41条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怀集县31727位贫困群众享受着收入增加、生活改善的硕果。

  发挥“资源+产业”优势帮贫带富

  “玉米梗、花生藤、秸秆竟然可以换钱了,今年我还专门多种了3亩玉米。”在怀集县中洲镇沙山生态养殖扶贫基地,鱼藤村贫困户覃凤莲挑着玉米梗前来换钱,交易完后她还专门在基地打了半天零工。

  覃凤莲的玉米梗是沙山生态养殖基地内150头西门塔尔肉牛和利木赞牛的重要饲料。自基地成立以来,当地农民一改过去焚烧农残物的陋习,还在抛荒的土地上种上庄稼。农闲时,许多像覃凤莲的贫困户还来到基地打零工赚钱,学习养牛技术。

  和传统养殖的黄牛需要一年多时间才生长到400公斤相比,西门塔尔肉牛和利木赞牛一年时间就能长到650—750公斤,肉质更嫩滑。今年8月,对口帮扶鱼藤村的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投入50万元扶贫资金参与到基地发展中来。今后5年,基地每年要将4万元分红作为鱼藤村集体收入。

  除投资沙山生态养殖基地外,中山火炬开发区还将100万元的扶贫资金投入到中洲镇怀宝水培温室蔬菜基地中来,包括鱼藤村在内的3条省定贫困村的贫困户可以连续10年共享每年10万元的分红收益。

  在各帮扶单位帮助下,越来越多扶贫资金参与到富有市场前景的产业项目上来,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壮大。截至目前,怀集县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人口数量14183人,约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727人的44.7%。

  “强大的产业夯实了脱贫攻坚的基础,不仅让贫困户每年有了稳定的分红收入,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就业选择,还能让他们接触到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和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怀集县扶贫办主任植嘉升表示。

  冷坑镇朗照村贫困户李石文在当地扶贫队开办百香果产业基地种植百香果、养殖鸭子,经过半年摸索、掌握养鸭技术后,他在村里养起鸭子,还在家门口开起了鸭档,售卖鸭肉。“掌握了技术,我可以自食其力。”李石文说。

  作为农业大县,怀集县累计发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3个、绿色食品认证9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怀集已累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1家、示范家庭农场4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4家,建成产业扶贫基地23个。

  2018年,省供销社在怀集县打造了5000亩丝苗米种植示范基地后,辐射带动周边约1.5万农户种植面积5万亩,增加农户土地租金收入325万元,聘请当地农户管水、育秧、筑埂、施肥、除草、维修水利机耕路等务工作业4100多次,扶贫带动作用明显。

  怀集县注重工业产业对脱贫攻坚的引领带动效应。2017年以来,中山火炬开发区已投资8450万元,在怀集工业园B区建设60亩6万平方米工业厂房,每年返回总投资的18%作为该区帮扶的8条省定贫困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固定收益。

  以奖代补推动就业增收

  “工资有3000元每月,还包吃住,很满意。”在肇庆军供站担任保安5个月后,怀集县洽水镇桂岭村贫困群众陈醒文习惯了新工作和生活。今年4月,受疫情影响,作为家中唯一劳动力的他久久没有收到复工通知,家庭失去收入来源。在肇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扶贫工作队帮助下,陈醒文重新找到工作。

  务工就业,已成为怀集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的主要来源。数据显示,2019年,在怀集县具有劳动力贫困户的10825人中,9022人通过就业实现脱贫,其中外出务工6537人、就近就业2485人。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贫困户难以外出就业赚取生活所需,增加了已脱贫贫困户返贫风险。”植嘉升说。面对这一特殊情况,今年2月起,怀集县扶贫办及各地扶贫工作队将保障贫困户就业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帮他们拓宽就业渠道。

  2月10日,肇庆市农业农村局驻怀集县马宁镇扶贫工作队队长袁育枝来到贫困户李秋莲家中,帮她查询班车信息,并协调解决从村子到县城的交通问题。第二天,李秋莲就回到了佛山上班。“早一天上班,多一天收入。”

  让怀集县大岗镇岭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梁记梅没想到的是,驻村第一书记张家烨将他过年前提的帮忙找工作的事记在心上。大岗镇秀林村的新辉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刚刚复产,张家烨就找上门来帮他谋职。如今,梁记梅已经在家门口上岗就业,确保有稳定的收入。

  为鼓励贫困户就业创业,怀集县出台就业奖补政策。建档立卡户在一二三产领域发展产业或自主创业,正常经营3个月以上的,给予每户一次性奖补3000元;对成功推荐贫困劳动力在全县企业实现就业,并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村(社区),推荐就业10人的,每年给予一次性就业工作补助3000元。

  同时,怀集县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对成功吸收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按每人5000元标准一次性给予用人单位补贴。

  怀集县还将招聘会开到贫困户家门口。3月10日,肇庆高新区、鼎湖区两地共22家企业带着2813个就业岗位来到怀集诗洞、永固两镇,现场达成143份就业意向。贫困户冯炳生来到招聘现场半小时不到,看了四五家企业后,就和宝信金属达成就业意向。

  与此同时,通过开展“点对点、面对面”劳务对接活动,怀集今年已用专车将1324名有就业意向的贫困户接送到县工业园区和企业,共有605人成功落实就业。

  开在村子里的扶贫车间也成为贫困户就业的重要渠道。如今,肇庆奥科有限公司、广东华辰玫瑰有限公司、岗坪镇双丰鞋厂、马宁镇金塘农家乐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在怀集县建设扶贫基地(包括扶贫工作坊)23个,为76名贫困劳动人口提供了就近就地就业岗位。

  力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

  每天忙完农活以后,怀集县冷坑镇朗照村贫困户黎维党都会抽空到村里的休闲场所打球健身,定期到村里的图书室读书“充电”。对他来说,脱贫攻坚提高的不仅是他的收入,还有生活品质。“村里有6个篮球场,走到哪条自然村都能和球友‘干’上一场。”

  朗照村完善的基础设施得益于扶贫工作。2016年,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扶贫工作队来到朗照村后,就将提升村硬件设施、改善村容村貌作为帮扶重点。“希望通过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让省定贫困村村民普遍受惠。”朗照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陈永乐说。

  4年来,扶贫工作队利用自筹和公司帮扶资金,对6.5公里村道实施硬底化改造,新建卫生站1个,修缮完善村党政服务中心和朗照小学,新设垃圾集中回收点1个,实现自来水、电力、通信信号、宽带互联网、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

  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夯实了脱贫攻坚的基础。从村里流过的排洪渠是全村农业主要水源,扶贫工作队利用扶贫资金新建水闸、疏浚渠道,确保旱季有水可用、雨季及时排涝,稳定全村农业用水。

  2016年,扶贫队刚到朗照时,全村没有一个变电站,“用电高峰时经常跳闸,家里的电饭煲都煮不熟饭”。在扶贫工作队协调下,4个变电站陆续建成,村民家里的冰箱、电视机、热水器、空调等电器也逐渐增多,生活质量随之提高。

  朗照村逐渐完善的基础设施、不断向好的新农村风貌,只不过是怀集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各对口帮扶单位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培育贫困村(户)内生发展动能,大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以中山对口帮扶怀集县驻县组为例,自2016年4月以来,该工作组投入自筹资金2428.4万元,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217个,其中改造、扩宽硬底化村道76.2公里,拓宽、改造桥梁11座,新建、改造小学教学设施20座,安装路灯2951盏,新建、修缮水利设施21座,新建、改造体育文化广场21个,设立农家书屋6个。

  “我们不仅要保证脱贫人口不返贫,生活兜底有保障,更要加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能的培育,激发贫困人口自主脱贫、贫困地区自力更生的原动力。”怀集县委常委、中山对口帮扶怀集县驻县组组长黄兴辉表示。

  在接受各对口帮扶单位帮扶的同时,怀集县也主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2019年,怀集县共投入2.937亿元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类,完成全县2769条自然村的“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建成“四好农村路”179.75公里。同时,怀集县探索“确地赋权”登记制,鼓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村内流转,推动土地资源变资产。

  今年6月,怀集县制定出台《怀集县推动长期稳定脱贫实施办法(试行)》,从扶贫资产管理、稳定扶贫就业等方面保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防止边缘户返贫,确保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