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池畔话丰年!南沙这样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9月24日,“南沙区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大会”在南沙都市农业实验园内隆重开幕。
“五谷蕃熟,穰穰满家。农虽旧业,其命惟新。”9月24日,由广州市南沙区农业农村局主办的“南沙区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大会”在南沙都市农业实验园内隆重开幕。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办好农民丰收节尤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大会以“庆丰收 迎盛会”为主题,立足南沙区农业农村文化特色,通过会和展两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向大众呈现南沙区的“三农”新画卷。
今年以来,南沙区积极把握RCEP签署带来的新机遇,探索打造涉农经济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节点,多次出台对标RCEP、CPTPP双协定的创新举措,围绕优化通关全流程、降低进出口费用、改善跨境贸易整体服务等方面提出29条措施,为建成预制菜进出口示范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畅通涉农贸易双循环。本次开幕式上,分别举行了2021年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21年广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广州市南沙区预制菜产业园实施主体、百企帮百村授牌仪式,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沙基地、RCEP预制菜质量控制中心、广州南沙RCEP预制菜展示体验中心揭牌仪式以及休闲农业观光游路线发布仪式。
此次大会上,举办了南沙五大农业区丰收成果展、南沙名优新农产品展销、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展及农用无人机装备展。其中,号称“蟹中极品”的南沙青蟹因其壳薄、肉多、味鲜的优秀品质,不仅入选“2021年度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百家手信”,更是于今年上半年连续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评2022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鱼界运动员”诚一鲜鲩,以淡水鱼类南沙(南繁)育种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院士团队为技术依托,在广东省级农业主推技术“现代生态健康养殖345技术模式”的养殖下,体型更修长且呈现“蒜子肉”特征,与普通草鱼相较,具有更加优越的胶着性、咀嚼性、硬度;新垦莲藕,业已成功被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名录,藕节短粗,口感松粉,藕香浓郁,略感有渣。万珠黑珍猪,火龙蕉,珍珠番石榴,浪漫红颜葡萄......秋天里的温柔,明显而又含蓄地藏在展出的农产中。
农业龙头企业授牌仪式
南沙区“百企型百村”授牌仪式
南沙区预制菜产业园实施主体授牌仪式
据了解,为牵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南沙区不断释放现代农业产业园集群效应、推动大湾区“菜篮子”提质升级。今年6月,南沙区预制菜产业园成功入选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本次共有18家预制菜企业携多种优势产品亮相丰收节现场。其中,“优品南沙酸汤鱼”作为南沙区与贵州安顺东西部协作过程中,“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市场+贵州产品”“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制造”“四+”模式下的最新成果,更是南沙区预制菜产业园、南沙区渔业产业园、南山婆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各自发挥优势、同力协契的重要体现。据悉,南沙五大农业区丰收成果展、南沙名优新农产品展销、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展及农用无人机装备展都将持续至9月25日。
近年来,南沙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特色、风貌提升亮色、基建完备底色、乡风文明本色、经济发展成色等重点工作,统筹优势资源要素,确保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开启南沙乡村振兴新征程。2021年全区农业总产值 122.66亿元,增速10.9%,连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18元,增速(7.8%)连续8年高于城镇居民,位列全市第二。2022年上半年,南沙区粮食种植面积约1.37万亩、蔬菜播种面积约14.89万亩、园林水果在田面积约8.6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约5.29万吨,生猪出栏约4.84万头,家禽出栏约106.67万只,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014元,同比增速5.86%。
农业是民生的基础,而农民则是保卫“菜篮子”“米袋子”的关键力量。本次盛会的顺利举行,不仅有效地调动起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农民群众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更是成为了展示农民新风采、农业新成果、乡村新形象的重要窗口,汇聚各方资源力量,有力地促进区内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由点至面推动南沙乡村全面振兴。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