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铺金 大地如画
梅县区15.625万亩晚稻即将完成收割,预计总产量7.42万吨
“亩产550公斤左右,按现在的价钱,复耕的3亩水稻能增收5万多元。”站在曾经还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上,看着金黄的稻谷颗粒归仓,松源镇金星村村民张志平黝黑的脸上满是幸福。
喜看稻菽千重浪,田畴沃野丰收忙。10月中旬以来,梅县大地晚造水稻相继开镰,处处可见“稻田飘香人欢颜”的丰收图景。梅县区农业部门表示,今年该区晚稻种植面积约15.625万亩,平均亩产475公斤左右,预计总产量7.42万吨。
在丙村镇溪联村的稻丰米业水稻机械示范基地,500亩稻田像是铺上了“金地毯”,金黄稻穗接天际,阵阵稻香沁人心脾。轰隆轰隆……两台全自动收割机逐着稻浪前行,稻米倾泻而出,惊起了在田间小憩的鸟儿。不一会工夫,收割机便收获满满一仓脱粒的稻谷,田埂边的农人两人一组张开粮袋,喜悦地看着饱满的稻谷“哗哗”落入袋中。
“在前期试种的基础上,今年我们首次大面积种植‘19香’丝苗米,亩产约500公斤。”蹲在田埂边,基地负责人薛伟民轻捧着颗粒饱满的稻穗仔细察看,“‘19香’株型中集,抗倒力强,穗长粒多,亩产可达500公斤左右,而且米质好,口感更加软糯。”
作为梅州的农业大区,今年以来,梅县区将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紧盯粮食生产稳面积、稳产量目标,在撂荒地复耕复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上持续发力,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
依托产业优势,当前梅县区正加快推进2023年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相关工作,突出“生产+加工+科技+流通”全产业链要求,放大产业优势,补齐加工短板,塑造品牌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产业集群,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将梅县区丝苗米产业园打造成广东省稻米精深加工综合示范区、广东省绿色高质高效丝苗米产业示范区、粤东北智能化粮食烘干储藏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