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要闻动态 > 省内信息联播

大埔“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以“典”带面,强镇兴村

时间:2024-09-13 09:00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广东省乡村振兴促进会
【字体: 分享到: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结合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涵养文明新风,让乡风文明的新风吹进百姓心中……

  今年以来,广东梅州大埔县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充分发挥以“典”带面、示范引领作用,全力绘就乡村美、产业兴、有“灵魂”的发展新图景,形成一批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美乡村,形成人人参与家乡建设良好局面

  如何进一步凝聚力量资源要素?大埔县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以提升人居环境为抓手,让人民群众看得到变化、得到实惠,从而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实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变,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如今,漫步在百侯镇的镇区街道上,昔日脏污杂乱的景象已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透水砖紧密铺陈,道路质感不断提升。

  百侯镇以污水管网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污水治理+民生实事”模式。在铺设污水管网的同时,镇区街道改造融入了百侯古镇独有的文化底蕴与特色风貌,既解决了排污治理问题,又提升了镇区的整体形象与居民的生活质量。

  “百侯镇在污水治理过程中科学规划、精心布局污水处理设施,融合百侯古镇特色,精准把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锁定关键区域,力求实现全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百侯镇党委委员袁中表示,借助污水治理的东风,当地不仅净化了水质,还解决了道路老化、破损的痛点,大幅提升了镇区人居环境。

  在枫朗镇大埔角村,一个铺平道路、温暖人心的故事正在上演。

  大埔角村是具有圩镇功能的行政村。每逢农历一四七的圩日,乡村市场便会呈现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场景。

  但大埔角村市场周边道路历经20多年风雨,已是破烂不堪、污水横流,还偶发骑行群众因路面不平摔倒的情况。

  “每次赴圩,看着那条坑洼不平和脏乱的路,心里就盼着什么时候能修好和干净些。”郭阿姨的话语不仅是她一个人的心声,也是全村村民及赴圩群众共同的愿望。

  改善道路条件,保障群众出行安全,打造良好的圩日环境,成了大埔角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5月,当地首先将农贸市场及周边纳入污水管网建设最关键的区域,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污水泛流、积水发臭的难点问题,大幅提升了市场中心区的人居环境。

  “市场脏乱的问题解决了,可是路面修整的问题怎么处理?是不是正好趁着污水管网建设的契机,一并对路面进行提升?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的资金又该怎么来?”大埔角村党群联席会上,党员和村民代表展开了热烈探讨。在广泛听取党员和村民的意见后,大埔角村采取了“党建引领+理事会协调+村民参与”的模式,推动市场及周边路面提升工程建设。

  实干见成效,行动结硕果。根据工程初步预算及效果图,大埔角村“两委”干部积极向上级职能部门申请专项资金;党员代表联系外出乡贤,争取多方支持,理事会深入市场周边住户家中,宣传工程实施计划,共筹集了项目资金140余万元,其中自筹资金20余万元。

  镇村工作队和理事会积极协调矛盾、督促工程进度,顺利调解了路面提升施工方和污水管网施工班组之间的争议,妥善处理了市场周边住户群众出行需求和施工过程带来不便的矛盾,保障工程项目稳步推进。

  市场周边住户不仅纷纷出钱,主动收拾原来占道摆放的物品,还在施工过程中为施工方提供各种水电的便利,共同维护好施工后的路面,发挥“人人都是监督员”作用,全面保障工程质量。

  “在协调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资金问题、施工方案的选择、村民意见不统一等。但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我们多次召开村民会议,听取大家的意见,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了最优方案。”理事会党员代表郭万升激动地说。市场周边道路提升工程自今年6月实施以来,经过紧锣密鼓地施工,目前道路硬底化工程已完成。

图片

枫朗镇大埔角村新铺上的柏油路。

  村民切实感受到典型镇村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进一步激发村民主动投身建设的积极性,一个个美丽乡村的蝶变逐步涌现。

  兴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大埔的典型镇、典型村结合基础和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踏入大埔角村的灵芝培育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株形态各异、生机勃勃的灵芝,它们大小不一,却都展现出令人愉悦的娇俏姿态,宛如一把把精心展开的红棕色“小伞”,覆盖着厚实而细腻的孢子粉,处处散发着丰收的喜悦。

  2023年初,大埔角村党支部在广州海珠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积极推动下,敏锐地捕捉到了灵芝产业的广阔前景。村党支部和工作队通过主动联系派出单位和帮扶单位,成功筹集了20万元的启动资金,为灵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随后,村党支部充分利用村内闲置资源,盘活了300余平方米的老校舍和200余平方米村卫生站二楼,购置了一批规范化科技化的生产设备,打造了一个现代化的灵芝种植培育基地。大埔角村还成立了大埔县福角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灵芝产业的种植、生产、宣传、销售等全面运营。

  大埔角村党支部书记郭华添介绍,大埔角村在2023年开始种植第一期灵芝前,就组织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也去了其他灵芝生产基地进行参观学习。通过第一期生产培育实践后,在技术、管理上都更加成熟了。今年以来,合作社共种植了超2.5万包灵芝菌包,预计可产出孢子粉约550斤,产值可达20余万元,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5万元以上。

  当地灵芝产业的发展还直接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农户不仅获得了稳定的工资收入,还能通过协助经营销售获得利润提成。这种“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农户在灵芝产业链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收入的稳步增长。

  “自从村里发展了灵芝产业,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我在外面打工,工作不稳定,收入也不高。现在,我在家门口的灵芝基地就能找到工作,每天忙着种植、养护灵芝,收集孢子粉,虽然辛苦,但能同时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生活幸福多了。”大埔角村灵芝种植基地工作人员连大姐高兴地说。

  “大埔角村充分盘活闲置资源,进一步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灵芝及其他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形成‘党建引领、村集体带动、农户参与’的良好格局,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实现村民增收致富。”枫朗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图片

莒村。

  在湖寮镇莒村,梅州市寮里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莒村村委会集约的120亩土地为基础,全年累计投入超过350万元,建成百亩航天辣椒种植试验基地;百侯镇侯南村引进当地乡贤盘活了1500平方米的闲置房屋、土地,投资1000多万元打造了品质民宿翰林别院,弥补了文旅产业食宿方面的短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条镇村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的道路铺展开来。

  铸“灵魂” ,创新传承涵养文明新风

  美丽乡村需要美丽“灵魂”,“百千万工程”持续推进建设下的大埔农村,正创新传承乡风文明的方式方法,引导广大村民摒弃陈规陋习,让乡风文明的新风吹进百姓心中。

  在三河镇旧寨村,村民吴叔嫁女的事迹在邻里间传为佳话。他践行婚事新办理念,不炫富攀比、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女儿结婚时主张举办新式文明低碳的婚礼,并付诸实践,为邻居喜事简办带了一个好头。

  “选择伴侣注重的是人品和感情,幸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彩礼不重要,踏踏实实过日子最重要。我从小教育女儿要诚信本分、勤劳踏实,现在国家也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简办,只要他们夫妻把小家经营好就是我最开心的事。”婚礼当天,吴叔准备了5桌家宴招待亲友,整个婚礼仪式简单却同样喜庆。

  近年来,三河镇“出实招”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围绕治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广泛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将移风易俗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合起来。

  为确保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持续有效,三河镇“宣传倡导+规章制度”双管齐下,以教化人、以规立德,让群众树立文明健康新理念,建立文明行为“新标尺”。各村(社区)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村规民约,红白喜事到村委会登记备案管理,破除陈规旧俗,反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

图片

河镇汇城村积极打造“四小园”,提升乡村“颜值”。

  当地通过开展“厚养薄葬”“植树缅怀”“低碳出行”等主题的移风易俗、崇尚文明新风宣传活动,充分利用LED显示屏、悬挂横幅、张贴各类移风易俗标语等进行宣传。同时,积极动员党员群众带头支持移风易俗工作,营造崇尚文明新风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三河镇利用春节、清明节等节点开展专题宣讲20余场次,累计张贴标语45条,发放宣传单300余份。

  其中,典型村汇城村定下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对村里的红白事进行统一管理和规范。倡导厚养薄葬,推进文明节俭治丧,严格控制治丧规模,简化治丧程序,缩短治丧时间,倡导丧事办理不超过三天时间。同时,主动为婚丧事主做好服务,倡导文明殡葬,一方面送去慰问,另一方面进行现场宣传,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杜绝因殡葬活动讲排场导致人员、车辆聚集,并对有大操大办婚丧嫁娶意向的群众说服教育,进行正确引导。

  不少村民表示,以前村里办酒席,攀比风气比较重,现在村里红白理事会提倡节俭办事,确实减轻了不少负担,大家都支持。

  喜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新风尚在汇东村已蔚然成风。今年4月,汇东村村民张某父亲因病去世,张某一家没有选择传统的繁复丧礼,而是遵从父亲的遗愿,积极响应政府“丧事简办”的号召,主动配合村“两委”要求,以一切从简的原则,不办丧宴,不收礼金,仅通过简单的亲人团追悼会来为老人送行。“如今,村里白事中的陈规陋习逐渐被摒弃,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悄然吹开。”汇东村红白理事会成员邓振先说。

  针对以往节日期间祭奠逝者、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问题,五丰村积极开展“文明祭祀新风尚 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村“两委”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深入居民小区,发放宣传资料,讲解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号召大家通过居家追思、鲜花祭祀、网络祭扫等多种形式,追思先辈、祭奠逝者,树牢文明绿色祭扫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群众纷纷响应,节日期间不再燃放烟花爆竹、文明祭祀,村内环境更加整洁安静,群众也在新的庆祝方式中感受到了更多的欢乐和温馨。

  “满眼皆美景,抬头见文明。”如今,村里勤俭节约的多了,铺张浪费的少了,低调文明的多了,大吃大喝、大操大办的少了,乡风文明正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