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发挥生态优势 打造特色农业产业
火热的7月,连平县鹰嘴蜜桃销售着实红火了一把。这段时间,前往连平的客人络绎不绝,他们几乎都是为桃而来的,摘桃、品桃、买桃……蜜桃市场俏销,这只是我市特色农产品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总目标,采取得力措施,舍得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三农”工作亮点纷呈。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6.43 亿元,比增4.63%,其中农业产值 20.24 亿元,比增3.23%;牧业产值12.06亿元,比增7.14%;渔业产值1.34亿元,比增6.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65元,比增5.71%。
无公害农产品73个 绿色食品产品43个
近年来,市农业局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一、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种植业工作的重点来抓,抓好耕地保护和丢荒耕地复耕工作,落实增产技术措施,种植业生产喜获丰收,养殖业生产稳步发展。
二、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抓好东江上游特色水果产业带项目建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建设等工作。
三、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选择有地方特色、市场占有率高、有较大影响力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今年5月,连平县鹰嘴蜜桃标准化示范区顺利通过省考核验收。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至目前,全市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5个,通过国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73个(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2个),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6个,绿色食品产品43个(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1个),组织申报有机农产品认证2个。
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扎实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加大农业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下乡和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加大对新型农民的技能培训力度,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
五、着力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组织化进程。加大对农民培训、服务力度;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截至目前,全市农民组建合作社达608个,其中有22个申报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
六、着力推进农业政策制度化进程,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重点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以及农业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全市形成21个特色农业专业镇
近年来,我市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86.14亿元,比2006年的70.49亿元增长22.3%;农业增加值达52.76亿元,比2006年的44.33亿元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29元,比2006年的4073元增长16%;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均稳步增长,其中粮食总产86.1万吨,比2006年增6%;蔬菜总产44.8万吨,比2006年增8%;肉类总产10.51万吨,比2006年增6.5%;水产品总产3.43万吨,比2006年增14.8%;茶叶总产2969吨,比2006年增10%;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3700多万美元,比2006年的526.4万美元增长6倍。
二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得到夯实。
2007年至2008年全市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72亿元,整治农田面积26.3万多亩。农村户用沼气池1.68万个。东江上游特色水果产业带建设列入财政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中央财政计划总投资1.3亿元,目前已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12个、6000亩,备耕工作全部完成,并已完成种植3300亩。河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初步完成项目论证和专家评审工作,有望获省立项建设。自2003年起实施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以来,全市共落实购机补贴1959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57.69万千瓦。农业良种良法大面积推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85%。
三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提高。
2008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173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3家,实现营业总收入18.6亿元。
全市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82个,比2007年增加205个,其中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22个,合作社总数及示范单位数均居全省地级以上市首位,2008年获省扶持资金220万元。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15.3万农户,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300元。发展“一镇一色”和“一县数品”,形成了21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专业镇。
全市已建成广东特有的紫金春甜桔、和平猕猴桃、连平鹰嘴蜜桃基地共10.8万亩;已建设优质稻基地面积18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5.99万亩;茶叶基地面积8.3万亩;南药基地面积2万亩。生猪规模养殖场3311户,年出栏量 63.54万头;肉鸡规模养殖场5651户,年出栏量2402万只。规模养殖水产面积0.7万亩,占全市淡水养殖面积的10.5%。
四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效益明显增强。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至目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73个,比2006年增加19个;绿色食品43个,比2006年增加27个;有机食品26个,比2006年增加22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实现了零的突破;广东省名牌产品13个,比2006年增加2个;省著名商标3个,比2006年增加3个;全市通过各种认证的农产品种养面积31.02万亩,产值4.6亿元。
标准化示范区面积增大。2008年全市建设或正在建设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9个、面积89710亩,其中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面积24000亩;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5个、面积65710亩。
农业招商和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2008年成功举办市首届现代生态农业推介暨农产品展销会,共落实招商和农业购销资金34.886亿元。参加省第二届现代农业暨名优新农产品展销会,签订产品经贸合同2.3亿元。
舍得投入 积极支农
农业很大程度靠天吃饭,只有多投入,才能有多产出。2003年以来,我市舍得投入,逐年加大支持农业生产的力度。
一、农机补贴。2003年至2006年,全市财政共安排农机补贴资金 370万元。2007年至2009年上半年,包括中央指标,共安排农机补贴资金1589万元,其中2007年安排150万元,2008年安排569万元,2009年上半年安排870万元。
二、扶持龙头企业。2003年至2006年,共安排790万元。2007年至2009年上半年,共安排435万元。
三、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003年至2006年,共安排基地建设资金755万元。2007年至2008年,共安排390万元。
四、种粮直补。2004年至2006年,共下达种粮直补580.11万元,其中2004年下达77.44万元,2005年下达249.2万元,2006年下达 253.47万元。2007年至2009年上半年,共下达种粮直补2985.56万元,其中2007年下达485.7万元,2008年下达1229.26万元,2009年下达1270.6万元(预拨全年)。水稻良种补贴。2008年中央安排良种补贴资金3022.5万元,省级财政安排80万元。2009年上半年,市财政预拨良种补贴资金115万元,省财政安排80万元。综合直补资金。2006年,全市财政共安排综合直补资金1662万元。
五、能繁母猪保险。2007年至2008年,全市市、县财政共安排能繁母猪保险资金404.07万元,其中2007年安排175.48万元,2008年安排228.59万元。能繁母猪补贴。2007年至2008年,共安排能繁母猪补贴资金1662.205万元,其中2007年安排635.205万元,2008年安排1027万元。
六、支持东江上游特色水果产业带建设项目。2008年投入5000万元。
七、渔业油价补贴。2007年至2009年上半年,全市共发放渔用柴油补贴资金812.1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