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逾六成农民住上钢筋水泥房
加大投入着力解决困扰老区多年的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
六成以上的农民告别泥砖土瓦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钢筋水泥楼房;去年全市农业总收入38.89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4271元。近年来,韶关南雄不断出台政策,扶持发展老区经济,大力推动解决困扰老区多年的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等突出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南雄加快教育发展步伐,改造学校88所,2008年全市中小学校舍面积达78万平方米,是1978年的四倍。为了解决山区孩子上学难问题,南雄落实了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学杂费的政策,每年定期组织70多名城镇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支援农村的教育工作。对口支教、智力支教、城乡互动等多种支教活动,提高了乡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据了解,南雄市小学和初中入学率保持在100%和99%以上,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也达到了85.2%,教育整体水平走在粤北山区前列。
为了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南雄市从2004年就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近年来,南雄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卫生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去年,南雄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有34万多,人口覆盖率为96.5%,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扣除农村外迁户、外出打工和参加其他医保人数,全市100%的农村人口享有合作医疗保障。据介绍,南雄市目前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40个,镇级卫生院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208个卫生站,有乡村医生287人,形成了完善的市、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
为了解决农民“行路难”等问题,南雄市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南雄于1999年完成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覆盖全市的公路交通网络。通讯事业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2000年南雄的各个乡村通上了电话,移动和联通的网络信号也覆盖到了全市的各个乡镇,信息网络逐步延伸到了农村。
通过有序推进人力资源培训转移配置工作,农民技能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民的就业和创业渠道拓宽了。南雄市近年来还推进了“安居工程”、“一池五改”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扶持因灾倒房的农民建房988套,改造农村危房880户,25个贫困村建立了228万元的扶贫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