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幽韵飘远 兰协争芳
伴随花香的袅绕,沙湾兰花协会成立了近20年。作为番禺区先进民间组织之一的沙湾兰花协会成立于1990年。成立之初,协会仅有会员60人,时至今日,会员人数增至将近300人。在这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会员在协会的带领下,不断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养兰、育兰”的技术,探寻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种植方式从最初的小范围天台、庭园种植,到后来的规模化基地、示范地种植;种植面积也从原来的300亩扩展到现在的1000多亩;销售范围由全国到远销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地。沙湾兰协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兰花(墨兰)种植示范基地,沙湾兰花花香四海。
2008年,沙湾兰花年产值达7500万元,其中出口销售额占30%,兰花的产、经、销成为沙湾镇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尽管各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沙湾兰花上半年的产值仍达到2500万元,实现了产业的稳健发展。
作为会员信息沟通、技术交流的平台,沙湾兰花协会在推动沙湾兰花向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不遗余力。协会在沙湾镇新洲村、涌口村先后建立了三个墨兰种植示范场,推广墨兰生产标准化,以提高兰花农户的经济效益。据沙湾兰花协会会长韩志成介绍,一号示范场,场主韩荣,占地13亩,主要种植品种为企黑;二号示范场,场主莫志坤,占地15亩,种植兰花品种比较多样,包括企黑、金咀、白墨、桃红等;三号示范场,场主卢荣全,占地13亩,主要种植品种为企剑白墨、桃红、银针、企黑等,多为有色兰花。三个示范场作为优质墨兰种苗的基地,为著名优质墨兰“企剑白墨”实施提纯复壮,保证标准化示范区墨兰种植的苗株品种优良纯壮。同时,三个兰花种植示范场的建立,在推广墨兰种植的良好经验及提高墨兰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服务会员及便于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兰花协会内部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首先,根据会员所在地域,实行按地域分片的层级管理,并设立片长以传递会务信息,避免由于会员分散而信息沟通不及时的情况。其次,协会每年定时召开会员大会,定期召开理事会议(每年4次)、片长会议(每年8次)以及主要领导班子会议(每月1次),并举行大型的学习交流考察活动,提高会员凝聚力,增强协会向心力。再次,协会定期组织理事到会员兰花场实地巡场、鼓劲,及时协助会员解决疑难问题。协会每季度出版会刊《沙湾兰花简讯》,及时向会员和兰花爱好者传递农业政策和市场信息,成为会员沟通政府与社会的桥梁。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沙湾兰花协会硕果累累。2003年,沙湾墨兰名种“企剑白墨”被评为“广州市名优农产品”;2004年,沙湾兰花注册的“青萝牌”商标,为全国第一例兰花注册商标。2008年,兰花协会负责起草的《墨兰栽培技术规范》,成为广州市农业科技规范的重要文献,并于近期通过了专家评审,将于年内以推荐性标准的形式发布,该标准的通过,填补了广州地区墨兰栽培技术标准的空白。近年来,沙湾兰花参加了昆明世界花卉博览会、陈村花卉世界博览会等全国、省、市博览会,屡次披金戴银,至今所获奖项已超过100个。
为了让兰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沙湾兰花协会与华南农业大学进行“产、研、学”的互利合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合作项目已进入植料配置研究试验筹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