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要闻动态 > 省内信息联播

惠州博罗——农业不弱势,它也可以富民

时间:2010-06-10 00: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字体 分享到:

  摘要:通过原有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推进难度非常之大,效果微乎其微。在存量上做文章的道路已被封闭,于是,博罗选择在增量上做文章: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农业、高端生态旅游、走一条生态环保高科技的路子。

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的博罗横河,目前仍然没有任何工业企业。南都通讯员 邓东方 李首志 摄

博罗县委书记王胜 南都记者 田飞 摄

    今日样本·生态博罗

    博罗,位于珠三角的东北部,东临惠州,南接深圳,西临广州、东莞,毗邻港澳,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全县总面积2858平方公里,辖16个镇1个办事处,户籍人口80万,外来人口40万。

    2009年,新一届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榜单中,广东仅有2县(市)入围,博罗连续两次杀入,其竞争力、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和科学发展环境三项指标均为A级。

    “我可以容忍你不发展,但你不能搞破坏。”

    “我敢说,十年二十年之后,大家不会再拿G D P说事,大家会比较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比较治安环境。”

    ——— 博罗县委书记王胜

    地处珠三角东北部,紧邻广州、东莞等发达地区,而自身相对落后的博罗,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该如何抉择?

    通过原有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推进难度非常之大,效果微乎其微。在存量上做文章的道路已被封闭,于是,博罗选择在增量上做文章: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农业、高端生态旅游、走一条生态环保高科技的路子。

    “我可以容忍你不发展,但你不能搞破坏。”博罗县委书记王胜如是说。

    农业不弱势

    福田菜心走上特首餐桌

    清晨六七点,周边居民还在甜蜜梦乡,田头蔬菜交易市场早已热闹非凡。

    惠州博罗县福田镇村民的摩托车轰鸣而至,蔬菜刚从筐里卸下来,马上就又装进大卡车。这些卡车大多挂着粤A、B、S牌照,还有一些来自湖南、江西等省市。

    数小时后,这些来自福田村民菜地的青菜,将分别流向珠三角100多个大型超市和批发市场,还有不少青菜通过出口商进入香港市场。

    去年6月,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率领香港工商业界代表走访惠州,他惊奇地获知,平时特首所吃蔬菜多产于此地,而惠州是内地最大的供港蔬菜种植基地,占全省供港新鲜蔬菜总量的60%,连续7年位居内地同类产品供港量之首。

    自己的菜心能走上特首餐桌,这是曾金顺所没有想到的。13年前,24岁的曾金顺辞去佛山陶瓷销售高薪职务,回家乡博罗福田镇创业———他选择的是“农民的老本行”,拉着更多的农民种菜。

    福田菜心是惠州有名的农产品品牌,福田镇被惠州市政府评为“福田菜心之乡”的称号。2002年冬,福田菜心种子乘搭“神舟”4号飞船进入太空进行了科学实验,使福田菜心种子得以改良,品质得到提高,福田菜心得以免检供港。

    曾金顺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在博罗县福田镇办起两个田头蔬菜交易市场。目前,每天有湖南、江西和珠三角各主要城市的数百名菜贩,近万菜农到交易市场交易蔬菜,从而带动福田及周边各镇的2万多农户发展蔬菜种植。今年,市场交易额预计可超3亿元。

    因市场火热,仅福田镇就有100多农户专门种植菜心,供给曾金顺的市场销售,仅靠种植菜心,农户年纯收入已超10万。这种生机勃勃“经纪人+基地+农户”模式,在福田蔬菜市场上得到成功实践。

    金融危机期间,其他工厂产品可能滞销,而曾金顺的蔬菜市场丝毫不受影响。从2008年到现在,福田镇现在已没有新增菜地可供种植,曾金顺不得不将自己菜心种植户发展到博罗东部的杨村等地,新的菜场也在杨村投入使用。

    农业很高调

    搭乘飞船到空中育种

    种出名堂来的不仅是曾金顺,走出博罗的也不仅是福田菜心。

    紧邻广州东莞等工业发达城市,守着罗浮山青山绿水的博罗,早早地做起了生态农业的文章。借力现代航天科技,提升生态农业品质,博罗将传统农作物的种苗,由地下培育转到空中育种。

    早在1998年,博罗开始探索航天农业道路。在2002年,全国首家县级航天育种基地———博罗县航天育种示范基地成立,标志着该县正式开始启动航天农业发展。

    在10余年的发展中,成熟的航天品种抗病毒性强、品质好、口感好、产量高,未来的市场不可限量。包括福田菜心、罗浮山酥醪菜等在内的航天种子目前已在全县7个乡镇推广,其产品大量出口港澳。

    紧邻东莞的石湾镇,是全省面积最大的韭黄生产基地,因韭黄而赢得“中国韭黄之乡”美誉。黄西村民家家户户种植韭黄,少则三五亩,多则数十亩,每户农户仅此一项收入就有3万至5万元。黄西韭黄畅销珠三角和港、澳地区,全镇连片种植韭黄面积超过万亩,黄西韭黄基地如一个巨大的辐射源,辐射带动着全镇乃至周边地区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韭黄产业带。

    深处罗浮山中的酥醪菜,是惠州的名优特产之一。惠州酥醪村地处罗浮山北峰,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无污染,适合各种菜类生长,酥醪村人运用独特手法制作的干菜久负盛名。酥醪菜种与福田菜心一样,搭乘飞船到太空育种,使得品质更佳,正宗酥醪菜是由酥醪村的1200多亩地种出来,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成为罗浮山一大特色产品。

    “农业并非就是弱势产业,它也可以是富民产业。”博罗县农业局局长关文华说,博罗光、热、水分条件都很好,人均占有耕地在全省来说,也算较多。加上博罗地处珠三角,毗邻港澳,有市场优势。只要经营好了,经济效益也就出来了,农民也就能得到实惠。

    农业也休闲

    特色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业

    在政府主导之下,石湾镇的黄西韭黄也烹制出一道“文化大餐”。今年5月,博罗县石湾镇首届韭黄文化节举行,四方游客除了现场品尝各色韭黄美食外,还畅游了石湾镇今年开辟的“韭黄生产基地———现代化米业生产线———绿色家园———文化古迹”旅游线路。

    旅游线路开通,引来了石湾、园洲及东莞等地的自行车爱好者一行百人过来体验。当天,东莞某旅行社便组织了30多人的旅行团来体验。

    时机成熟,旅游与农业巧妙联姻。博罗县旅游局局长邓东方说,除了石湾韭黄外,该县还有许多特色农业和知名农产品。接下来,该县将把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休闲、观光农业。同时,还计划举办荔枝旅游文化节、菜心节等活动推动农业和旅游相融合,积极打造“珠三角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珠三角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基地”。

    同时,另一种源于惠东的颇具农民智慧的实践模式在博罗生根发芽———

    农业合作社,在2000年左右,由惠东四季鲜果荔枝专业合作社的新型合作模式在惠东开始酝酿。主要是由有魄力的大荔枝种植户组织其他的种植户,组成农业合作社,共同进行生产和市场销售,提高产品标准和规模化优势。农业合作社还通过网上销售将荔枝销往俄罗斯等国家。

    “打包”做大牌

    博罗荔枝卖进人民大会堂

    以前,博罗县各镇几乎都有成片的荔枝林,荔枝是博罗的第一大种植水果,荔枝种植已经形成了规模,并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但近几年,随着荔枝的不断增多,在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条件下,丰年滞销,果贱伤农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此,博罗通过政府的引导,打破了过去荔枝销售分散,缺乏优质名牌产品的局面。通过发掘博罗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博罗荔枝的文化内涵,把全县的荔枝统一在“罗浮山”牌荔枝这个品牌下,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品牌,从而拓宽了博罗荔枝的知名度。

    同时,为了打响“罗浮山”牌,2004年,博罗县政府由县长亲自挂帅,带领有关人员和大量荔枝北上,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罗浮山”牌荔枝推介会。在出售荔枝,签订合作项目同时,为博罗荔枝北上铺平道路。

    此举对广大果农和流通户而言,不啻于一次大胆的示范。很多农户反映,以前想都没想过要到省外去拓展市场,博罗荔枝卖进人民大会堂,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信并让他们开了眼界。

    不仅如此,博罗还以荔枝为媒搭台唱戏,在2007年的荔枝节中,400多海内外客商参加荔枝节暨投资环境推介会,共签约60宗投资项目,总投资79亿元。

    作为荔枝丰产地,新一届荔枝节即将在龙华镇举行。打造特色农业的同时,生态旅游项目似已成为博罗基层官员的共识。

    龙华镇委书记潘燕梅说,此次荔枝节在推介博罗的招商环境之时,将重点推介龙华镇及周边的生态旅游环境。其中,跨越300多年历史,被誉为岭南古民居之典范的“陈百万古民居”也将重点推介。

    一方面对外积极开拓市场,另一方面,是引进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柏塘镇的光华食品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这间公司主要生产名优产品“光华凉果”,而作为光华产品的供应基地之一,横河镇的青梅生产基地和冬瓜种植基地为其提供大量优质原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两个地区的农产品销售压力。

    招商“忍”字诀

    五条硬指标砍掉污染项目

    2007年初,王胜刚到博罗任县长,便开始马不停蹄走访调研。

    很快,王胜得出一个结论:再过十年八年,博罗可能也赶不上东莞现在的经济总量,但是东莞要恢复到博罗的生态水平,别说十年八年,就是二十年三十年也做不到。

    基于对县域经济和博罗现状的把握,博罗县委书记王胜认为,博罗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他说,“在整个珠三角范围内,博罗的生态优势最为明显,博罗不可能也决不能走东莞老路!”

    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博罗生态的伤害太大,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不能适应需求。该如何转呢?

    在存量上做文章?已有事实证明,通过对原有产业增加投入、技术改造难度非常之大,效果微乎其微。只能基于现状,在增量上做文章。

    王胜曾被省委组织部派往美国学习经济和公共事务管理,他对欧美国家的生态环保印象深刻。他首先在班子成员中统一思想,将保护生态放在重要位置。他看过广东省地矿部门的报告,博罗的土壤资源丰富,富含微量元素,水土保持较好,而博罗生态优势和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生态农业、精品农业、特色农业是博罗的不二选择。

    金融危机席卷广东,博罗原有的传统工业面临危机,一些“两头”在外的企业濒临倒闭,如传统强项服装、制衣行业面临转型,而生态农业却并无影响,市场反应还比预期要好。这也佐证了王胜的判断,金融危机对博罗来说,是促进产业转型的良机。

    “博罗已经过了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的时期。”王胜有自己的理由:从2007年开始,3年间博罗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5.6亿元上升到12.38亿元,翻了一番还有多。“我敢说10年之后,各县区之间比较竞争力,将不再拿G D P说事了。”王胜说,去年博罗的G D P做到250多个亿,从现在开始算,不出现大的波动的话,不用10年,甚至5年之内博罗的G D P肯定过千亿。王胜认为,十年二十年之后,G D P只是一个数字,而大家比的将是生态环境,比较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比较社会治安环境。

    就任县委书记之后,王胜“说话的声音更大了一些”。王胜说,他会在大会小会上都跟同事们宣讲他的生态理念。

    王胜在和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官员的谈话中曾郑重表态:“我可以容忍你不发展,但你不能搞破坏。”他认为:你没发展是客观条件限制,如果把生态都破坏了,那就是在犯罪!

    “从2007年起,博罗再没有引进一家电镀、漂染企业。”在今年初博罗两会期间,王胜坦然告诉与会代表,因坚守环保门槛,有17家污染企业联名到省里上访,而在惠州市的县区党政领导考评中,王胜失去两块绿牌而排在各县区末位。

    博罗招商的“五道门槛”,即项目环保指标、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指标、财税贡献指标、科技含量指标和项目带动力。这也是在2009年博罗县第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时任代县长的徐云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的“四个指标,一个带动”。

    即使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博罗也严格执行这个标准,坚决不上落后生产力企业。王胜时常告诫基层干部,一定要“忍”住,把住“招商选资”原则。

    贫困镇也坚守

    不上污染项目一样能发展

    刚开始,横河镇镇长杨寿坚感到纳闷,别的领导都要求发展经济,为何书记却提出这样的要求?

    横河镇位于沙河和显岗水库的上游,是博罗保护饮用水源地。因此,横河在发展工业方面受到了政策限制,横河镇也因此成为全县唯一没有受到工业污染的镇,从而造就了横河优美清新的生态环境。

    同时,横河也是惠州为数不多的贫困镇之一。以前到县里开会,与其他镇的书记镇长坐到一起,杨寿坚总觉得脸上无光。因为没有工业项目,横河经济一直难有起色,镇政府囊中羞涩。

    有一次,一个博罗老板找到杨寿坚,老板看中横河的一块地,想投资做一个木材加工厂,投资规模很大,生产效益也很高。杨寿坚见该项目无污染,不耗费资源,且效益可观,便兴冲冲地向县委书记王胜汇报。

    结果却很失落。王胜略加思索便否决了项目,他担心横河及周边百姓会偷伐森林。他说,“我相信厂家有先进的生产技术,我相信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我不敢保证农民能守得住山林。”

    类似木材厂项目的事情曾多次发生,横河与不少大项目擦肩而过。杨寿坚心有失落,但他还是庆幸县委书记帮横河守住门槛。

    俗话说,靠山吃山,不让老百姓砍山,那他们的出路在哪里?在2008年,博罗县人大通过一项关于生态林保护议案,决定由县财政每年拿出320万元,这笔资金直接打到每个农户账户,对横河28万亩生态林予以保护,这在惠州尚无先例。

    事实证明,没有污染环境,一样可以发展。横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淳朴的民风,吸引了明丰罗浮山水度假村、深圳景田百岁山矿泉水厂等环保型企业进驻。2003年,横河税收100万元左右,财政收入不足30万元、农民人年均纯收入仅2985元,到了去年,当地的税收提高到1100万元,财政收入超过600万元、村集体经济全部脱贫、农民人年均纯收入达到4550元。

    两头都要硬

    发展高端旅游+引进高科技产业

    博罗一方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漂染、电镀行业等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电镀行业整合入园,原有的130家电镀企业目前已关闭、注销执照和整合入园57家。开展东江、沙河、公庄河、柏塘河流域,以及水库、鱼塘周边禽畜养殖场污染整治,特别是养猪场污染整治工作,确保用水安全。目前已关闭拆迁养殖场42家,6月底前全面完成禁养区内非法养猪场清理和拆迁工作。

    另一方面,大力推动绿道建设,2010年,该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用于绿道建设,启动了省绿道网3号、5号线博罗段建设,规划了8条主题绿道与省绿道对接。6月底前完成32公里示范段建设,力争2010年完成98公里的绿道建设,实现“一年基本建成”的目标。

    不过,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仅靠生态是硬不起来。

    2010年以来,博罗县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头号工程”,大力开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年”活动。王胜表示,这种转变体现在从主要依靠物质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发展先进技术、高端产业转变。博罗引进了中兴通讯等一批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以推动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这种转变还体现在从主要依靠发展工业向依靠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转变。2010年启动了创建省旅游强县工作,罗浮山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加快推进。引进了总投资40亿元的罗浮山名流·幸福农庄,新加坡悦榕集团投资的罗浮山悦榕庄世界顶级旅游度假酒店、总投资23亿元的罗浮山香江旅游生态城等一批高端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