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变宝地 租金涨数倍
自2007年以来,中堂镇先后在湛翠、槎滘、中堂村等7个村推行农田标准化建设,盘活了1.7多万亩保护农田,带动了农田的产出效益,农田每年租金由原来的100~300元/亩,涨到1000元/亩,最高的涨到了2000元/亩。
标准化引来农业投资者
近年来,拥有不少田地的中堂、麻涌、望牛墩等水乡镇街,通过实施农田标准化建设,部分农民以及农业投资者尝到了甜头。
中堂槎滘村的李炳泰是其中一位。说起眼前的农庄,他神情雀跃起来:据他介绍,2008年前,这片地上除了香蕉树外,其余的基本为荒地。虽然户籍农民手上都多少有一点地,但因为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不全导致,农民耕种的积极性不高,“每亩100块钱的租金,都没有人要”。2008年,槎滘村将连片的1600亩的地拿出来实施农田标准化建设,1600亩地摇身变为“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肥沃、高产出”的良田。
“标准化后,农田租金平均1000元/亩,不愁租不出去。”老李说,这不仅吸引了外来农户及投资者,本地农民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他自己也相信可以在土地上折腾出一番事业,于是投资200万元承包了180多亩地,建设了一个农庄,主要经营名贵树种。
在老李的农庄里,可看到鱼塘、畜禽,以及10万棵郁郁葱葱的名贵树种。平时,他既可经营事业,又可邀约朋友过来游玩。过去两年间,不少生意找上门来。老李告诉记者,目前他正在寻找另一块合适的标准化农田。
到目前,该镇农田标准化建设吸引了20多家种植大户签约落户,其中像老李这样以种植特色种植物为经营模式不少于3家,有的以种植花卉为主,有的则专门种植草皮。“在中堂,尽管这种经营模式,还很少,但这是中堂提倡一种模式,也是中堂将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中堂农办洪庆强说。
个体农户也收获实惠
老李等投资者的农庄,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也便利当地农民的就业。目前,他的农庄为20个人提供了工作岗位,每个农民每天的收入达到50元。这对于闲坐在家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好差事。
此外,对以种菜为主的外来散户来说,农田标准化建设意味着产出高、收入高、方便交易。陈先生来自广州,此前来过槎滘,但直到2009年才以每年1000元/亩的价格租了4亩地。他解释了其中的原因:“标准化前,连摩托车都进不去,根本运不了菜。而在这里,客户可以把汽车开到田边,于是客户越来越多了。以前浇水要靠自己挖水坑,或者跑很远的路跳水,现在水渠就在田里面,很是方便。”
目前,已有50多户菜农被吸引到槎滘的标准化农田上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