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深化“以奖代补”模式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自2024年6月《广东省农村小型公益性项目建设以奖代补工作指导意见》印发以来,全省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迅速行动,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奖补机制,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行动。其中,江门市台山市深井镇创新采用“以奖代补”机制,极大激发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工匠参与小型乡村建设项目的热情,有力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政府搭台,激发村庄内生动力
深井镇政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搭建“以奖代补”项目实施平台。通过精心策划,明确了项目申报的条件、审批的原则以及奖补的标准,为村庄的自主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在这一模式下,建设资金被重新定义为“奖补资金”,用于激励村庄的自主发展。政府鼓励村民自筹资金、社会力量捐助,与“以奖代补”政策挂钩,形成自筹越多、奖励越多的良性循环,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深井镇政府在项目实施上坚持“缺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围绕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精准施策。从规划建设办选派项目辅导员深入村庄,为“以奖代补”项目提供申报指引,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目前,深井镇小江村已成功入库项目9个,镇政府投入奖补资金96万元,撬动村级建设资金约640万元,实现了资金的高效利用和项目的快速落地。
村村参与,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好政策需要广宣传。该镇工作人员介绍,在“以奖代补”政策实施初期,各自然村对这一新模式并不理解,也没有积极申报。面对这一困境,深井镇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各自然村进行调研,听取基层意见,解答群众疑惑。驻点团队和村委会干部走村入户,耐心讲解政策,阐明“以奖代补”项目的好处。他们告诉村民,和之前“上级给什么、村庄建什么,上级给多少、村庄用多少的”情况不同,现在只要村庄建得好,就会有奖励。
在镇村干部的不懈努力下,湾肚村成为突破口。该村决定将未来两年村集体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升级村场,并成功获得镇政府奖补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湾肚村的成功案例激励了其他自然村,湖山、新湖等9个自然村纷纷积极申报项目,主要以道路硬底化、村容村貌提升等民生工程为主。
湖山村在上级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开展三期村容村貌提升工程,修缮人行栈道,沿路加装路灯,成功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新湖和旧湖村则按照群众意愿,通过民主决策将巷道修缮、硬底化道路作为项目申报,真正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群众受惠,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深井镇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原则,多次召开群众议事大会,推动达成共识。镇村两级政府做好规划协调工作,所建项目经各自然村村民或户代表进行商议、表决后进行申报,群众参与了项目的申报、建设、监督、验收、管护的全过程。项目建设流程简化了,项目实施效率提高了,项目更加公开透明。
此外,深井镇还鼓励本地工匠承接“以奖代补”建设项目。例如,上甲和下甲村的村场硬底化项目由小江强村公司——深江红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承包,并优先聘用本地工人。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当地群众的就业增收,还保证了建设项目后期的管护,小修小补能马上进行维修,这种及时响应的机制极大激发了当地群众的参与热情,提高了群众对项目建设的满意度和支持度。
“以奖代补”模式推行后,群众不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旁观者,而是名副其实的建设者。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村容村貌,更凝聚了人心,激发了乡村内生动力。
深井镇将继续深化“以奖代补”模式,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径。在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良性互动中,深井镇正朝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