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都市农业总收入超3000亿元
近年来,广州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业产业融合、科技创新为突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数据显示,广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75%,居全国前列。这就带你走进西头村蓝莓基地、马岭观花生态园等地,一起探访广州都市现代农业的特色亮点吧。
广州是我国三角梅主要产地之一。在广州市花都区,马岭观花植物园的三角梅已经成为广州市民和不少外地游客必打卡的赏花景点,从2024年1月1日试营业以来,超过30万人入园观赏游玩,带动了周边民宿、餐饮业发展以及农产品销售。
广州马岭观花植物园副总经理郑栋恩介绍,未来将推动植物园成为集科研、生产、消费、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省级观花植物种质资源库,突破种源“卡脖子”问题,实现花卉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我们计划从世界各地引进3000种观花植物,目前园内已经有500多种观花植物了。国内三角梅的品种大概有300多种,我们园内引入有200多种”,郑栋恩介绍,公司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展开产学研合作,打造了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正研发更多新品种。
马岭观花植物园。
眼下正是广州市花都区的蓝莓成熟采摘季节,在狮岭镇西头村蓝莓种植基地,25万棵蓝莓树挂满果实,600多亩的基地里员工正忙碌采摘蓝莓。该基地是花都区2023年首个建成投产的蓝莓生产基地,成功探索出一套“国企+民企”合作新模式,共同打造花都蓝莓产业“标杆示范”。
当前花都蓝莓产业用地每年土地流转均价2300元/亩,直接或间接增加集体收入超千万元,有效助推村集体增收。蓝莓产业发展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家门口就业,拓宽当地村民收入渠道,小蓝莓俨然成为托起群众幸福生活的“致富果”。
狮岭镇西头村蓝莓种植基地。
成立于2023年的广州智都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广州市花都区种植有1700亩蓝莓,其中,西头村蓝莓项目作为该公司“5G智控无土栽培蓝莓”的第一个基地,大棚面积达104亩,2023年已完成46万株蓝莓密植种苗培育,种苗移栽完成后年产蓝莓约100万吨。该公司通过种业技术创新,引进并本土化选育出糖度、产量、货架期上都优于普通品种的蓝莓新品种,打造了“南高八号”“花芝蓝”等本土蓝莓品牌,不仅填补了华南地区冬季鲜果市场空白,还推动广州市花都区蓝莓产业快速发展。
广州智都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冬波介绍,西头村基地是种苗培育中心,基地年产能达46万株,辐射带动花都区17处基地投产,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推动蓝莓产业从“分散种植”向“集约化、智能化”升级。“规模600亩左右的一个基地,只需要一个水肥管理人员,就可以完成所有水肥灌溉工作,通过精准化管理,针对作物的不同时机进行灌溉,让作物能够得到最佳营养配置,效能大大提升。”朱冬波介绍。
都市农业具有食品生产、生态景观、经济支撑和社会文化等多元化功能,对建设绿色、可持续城市有重要意义。广州以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强市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建设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推进“智慧农场”“蔬菜工厂”“低空+农业”等数智应用迭代升级,都市农业总收入超3000亿元。
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副总经理李庆怀介绍,“从育苗、种植到作业,包括种苗繁育、自动移栽、收割、打包装箱,整个流程全部是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植物工厂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面,恒温恒湿,没有病虫害,不用农药。”在广州市白云区的种业之都,广东省良种引进服务公司打造了336亩研发基地,推动农作物新品种的研发、繁殖,在这里,新技术“叶类蔬菜健康栽培法”正规模化生产安全健康的叶菜产品。并且从2012年开始,广良就开展了集约化育苗研究和种苗工厂化生产,目前已分别在广州、佛山、湛江建成了3座现代化的育苗工厂,年产优质蔬菜种苗一亿株,植物工厂的使用也大大缩短了蔬菜生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