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口夺粮 最大限度降低草地贪夜蛾危害
玉米心叶几乎被草地贪夜蛾吃空。受访者供图
远远看去,整片玉米地看不出什么异样,但走近一看,却是一派破落景象——叶片都被咬得七零八落,如果掰开玉米心叶一看,几乎被吃空,里边是蠕动的小虫和虫的排泄物……这是最近记者在广东不少玉米地看到的情况。
这虫子,便是今年以来肆虐我国的“妖蛾子”——草地贪夜蛾。自4月23日侵入我省以来,由于该虫的迁飞习性,加上我省食料作物充足、气候条件适宜,该虫在我省快速蔓延,虫情扩展迅猛,目前,全省21个地级市90个县(市、区)均已发生为害,为害作物以玉米为主,同时也为害甘蔗和香蕉。草地贪夜蛾幼虫在玉米上为害部位多,营养生长期主要危害心叶和嫩叶,繁殖生长期主要为害雄蕊和雌穗,成熟期钻入玉米苞谷为害。在甘蔗、香蕉上主要为害心叶和嫩叶。
乘风而来
乘季风北迁南回,成虫一夜可迁飞百公里
“草地贪夜蛾虫如其名,草食、爱熬夜。”全国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专家指导组成员、广东省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徐汉虹介绍说,草地贪夜蛾原产于美洲大陆,2016年因商贸货运传入非洲。这个“超级害虫”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席卷了撒哈拉以南地区,两年后,又跨海迁入印度大搞破坏。今年1月份,它在我国云南江城县首次被发现,现已席卷我国华南、西北地区,祸害了包括云南、广东、广西等20个省份。
为什么这样小小的蛾子能够跨越三大洲,造成如此大的破坏?在徐汉虹看来,从草地贪夜蛾的另一个名字“行军虫”中可见一斑——它迁飞能力极强,成虫可在几百米的高空中借助风力进行远距离定向迁飞,成虫通常在产卵前一夜可迁飞100公里。曾有美国媒体报道,草地贪夜蛾成虫在30小时内从美国的密西西比州迁飞到了加拿大南部,路程达600公里。
“不仅自己能飞,草地贪夜蛾还有一个‘得力助手’——季风。”华南农业大学农药学系教授张志祥进一步分析,亚洲是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地区,在我国,每年春夏季盛行的西南季风为草地贪夜蛾从南向北迁飞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
草地贪夜蛾是从缅甸“偷渡”到我国云南的,但是入侵我省的草地贪夜蛾虫源来自何方?这个问题,曾经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齐国君结合天气背景场,科学分析,破解了入侵广东的草地贪夜蛾的“迁徙密码”——其虫源地为越南和老挝的中北部区域,与入侵我国云南的草地贪夜蛾虫源地不相同。
此后,随着热带季风的加强,害虫群迅速向北方迁飞,在短短3个月内扩散到东至江苏、北至山东。目前山东境内只是检测到有草地贪夜蛾,还没有造成危害。但据张志祥预测,随着七八月份最强西南季风的“助攻”,我国华北和东北平原两大玉米主产区仍将受到草地贪夜蛾侵袭的威胁。
而这还仅仅是草地贪夜蛾北迁的路线,等到冬天,它们还会跟着东北、西北季风回扑南方,鉴于华南地区拥有温暖的气候和丰裕的粮食补给,是草地贪夜蛾的高度适生区,“草地贪夜蛾将很快在我国长江以南安家,建立本土种群,未来防控草地贪夜蛾将会是一场长期战。”徐汉虹对此忧心忡忡。
贪得无厌
肆虐快隐蔽性强,可危害300余种植物
草地贪夜蛾找到了“新家”,我国农民将会为此犯愁。
概因草地贪夜蛾实在“贪”。徐汉虹介绍,其为多食性害虫,可危害300余种植物,除了它最爱吃的玉米和水稻外,甘蔗、棉花、高粱、花生、甜菜等也是它啃食的目标。
“吃得多,草地贪夜蛾产卵也多。”张志祥说,一只雌蛾一次产卵达100—200粒,一生最多可产卵2000粒。这也是草地贪夜蛾快速肆虐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草地贪夜蛾的幼虫极具隐蔽性,徐汉虹介绍,对草地贪夜蛾的观察和发现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草地贪夜蛾幼虫在低龄期形态分辨度不高,容易与玉米螟、斜纹夜蛾等其他害虫混淆,农民难以区分,也就不能对症下药;二是草地贪夜蛾幼虫钻入玉米心叶和棒子后,不易被察觉。
“前期的幼虫起码能被肉眼观察到,防控难度相对小一些。”徐汉虹说,等到喇叭口期之后,草地贪夜蛾钻进玉米棒子里,从外面就看不出一点端倪了,到成虫产卵之后第八天到第十天农民才发现,去打药,已经晚了,所以这个虫后期是很难防控的。
正是由于草地贪夜蛾狡猾的伪装和习性,一旦虫害肆虐,会导致玉米减产20%—70%。有数据显示,2018年,草地贪夜蛾在非洲毁掉的玉米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6%,造成高达10亿—3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在广东,消费者们都比较挑剔,不要说棒子被啃了,只要有虫,我们的甜玉米就肯定卖不出去了。”徐汉虹认为,草地贪夜蛾对广东的玉米产业尤其是鲜食玉米产业影响很大,“草地贪夜蛾防控得好不好,对我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科学灭蛾
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战中的“信息战”
自今年1月我国云南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后,我省就高度重视监测预警工作,在多县市设立监测点,架设高空测报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因此做到了对害虫的飞行路线、过境时间的精准监测和预警,为我省防治虫害提供了科学参考。
省农业农村厅植保植检处处长陈喜劳认为,草地贪夜蛾的防控策略应该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要因地制宜采取化学防治、物理诱控和生态防控技术,注重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
华南农业大学师生在本次草地贪夜蛾防控战中亦主动承担,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例如,为降低农民在灭杀草地贪夜蛾时的施药成本,大学专家组专门发明了一种在喇叭口精准施药的喷雾器械。据介绍,该喷雾器对于草地贪夜蛾防控有诸多优点,操作方便,成本不高,更为关键的是,该喷雾器对喇叭口进行精准点施,虫一爬出来,在喇叭口就会被药泡住,直接灭杀,起码减少用药量50%以上,达到减量增效的效果。同时这个药不会滴到地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在华南农业大学专门成立的实验室中,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草地贪夜蛾室内活体饲养体系及细胞系离体培养体系,对草地贪夜蛾的基因进行比对、研究,帮助了解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指导田间用药,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战中的信息战。
目前各个专家团队的工作都在深入开展和推进中,专家们纷纷表示有信心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战,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陆空布控
最大限度降低草地贪夜蛾危害
对于草地贪夜蛾的具体防控措施,徐汉虹告诉记者,主要有5方面的举措。首先是监测预警。如在玉米、甘蔗、水稻和马铃薯等草地贪夜蛾为害高风险作物种植区设立重点监测点,应用黑光灯、高空测报灯、性信息素诱集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和动态;在发生区可采用大田普查和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卵、幼虫、蛹数量、危害程度及其动态,“监测到草地贪夜蛾后,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徐汉虹说。
“幼虫防治也很重要。”徐汉虹说,幼虫防治是目前草地贪夜蛾幼虫防治最有效措施,采取该措施时,应该抓住低龄幼虫防治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穗部。
“幼虫防治又分为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两方面。”徐汉虹进一步分析,化学防治只要是在幼虫虫口密度大于10头/100株,采用虫螨腈、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乙基多杀菌素、氟虫双酰胺、虫酰肼、除虫脲或灭幼脲等杀虫剂喷雾处理;生物防治,在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1—2龄期)发生时期,虫口密度小于10头/100株时,可采用微生物农药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或植物性农药印楝素、苦皮藤素、苦参碱等进行叶面喷雾处理。
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另外一个有效措施就是成虫诱杀,“这阶段的措施,适用于成虫发生期,主要是集中连片采用杀虫灯诱杀,可搭配性诱剂和食诱剂提升防治效果。”徐汉虹解释道。
同时,草地贪夜蛾的防控还可以采取蛾卵防治。这一措施,主要是通过选用甲氰菊酯、唑虫酰胺、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卵活性杀虫剂,结合印楝油、矿物油和植物精油杀虫剂溶渗卵块绒毛,通过桶混喷雾处理,从而降低草地贪夜蛾卵孵化率。
生态调控技术也是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措施之一,徐汉虹介绍,针对目前入侵亚洲和中国的草地贪夜蛾属于玉米型,其主要取食危害玉米,“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玉米生态阻截带,诱集草地贪夜蛾在玉米阻截带上集中成虫产卵,然后精准施药防治阻截带上草地贪夜蛾,降低其扩散几率,从而达到农药减量增效目的。”
监测预警
应用黑光灯、高空测报灯、性信息素诱集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和动态。
成虫诱杀
采用杀虫灯诱杀,可搭配性诱剂和食诱剂提升防治效果。
幼虫防治
①化学防治:在幼虫虫口密度大于10头/100株,采用虫螨腈、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杀虫剂喷雾处理。
②生物防治:在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1-2龄期)发生时期,虫口密度小于10头/100株时,采用微生物农药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进行叶面喷雾处理。
蛾卵防治
选用杀卵活性杀虫剂,结合印楝油、矿物油和植物精油杀虫剂溶渗卵块绒毛,通过桶混喷雾处理,降低草地贪夜蛾卵孵孵化率。
生态调控技术
建立玉米生态阻截带,诱集草地贪夜蛾在玉米阻截带上集中成虫产卵,然后精准施药灭杀阻截带上草地贪夜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