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着力推动农业保险覆盖更多农企、农户
在韶关市丹霞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丹霞女公司”)的蔬菜基地,昔日被洪水淹没的辣椒田和玉米地,如今已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瓜田,藤蔓下挂满了水果吊瓜;不远处的菜地里,数不清的喷头旋转喷洒着水花,“喝”足水分的叶菜格外饱满,透着油油的绿。
“我们受灾后种的第一批作物陆续上市,今天出货2万多斤,按照现在不错的行情,估计全部采摘卖完能收回500多万元。”公司负责人申丽萍一扫1个多月前的愁容。彼时,韶关遭遇特大洪水,丹霞女公司2000多亩蔬菜被淹,一次性损失六七百万元。可喜的是,她当初制定的“损失挽回计划”正在实现。
配置农业保险,获得“安全垫”
“洪水如猛兽,处处一片汪洋,作物受损、库存农药肥料也没能幸免,农业太考验人了,太艰巨了。”申丽萍微信朋友圈的文字和照片记录了她当时的困境。当时,她第一时间想到刚买的保险。“很幸运及时买了保险,5月份买的,6月份就赔了,保险公司理赔也非常迅速,对于我们来说就像雪中送炭。”申丽萍说。
这份不幸中的万幸,得益于一群人锲而不舍的推动。为了推动农业保险覆盖更多农企,去年5月,广东银保监局、韶关银保监分局的调研队伍曾到访丹霞女公司,“当时我们了解到,这家新型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业保险认识不足,也没有享受到政策保障,于是多次到企业宣导农业保险政策,并督促保险公司对接好需求,直到今年企业主动申请购买了农业保险。” 韶关银保监分局副局长陈美玲告诉记者。
“丹霞女公司共投保230亩政策性蔬菜保险,自缴保费9200元,我们在4天内完成查勘定损,赔付了31.65万元。”人保财险韶关分公司农险部经理助理李昕告诉记者,这款保险的保费由各级财政补贴80%,农企、农户只需自缴20%。
申丽萍没想到,不足万元的保费可以立即挽回30多万元,“经过这次洪灾,我也总结了教训,做农业首先就要买农业保险,我不仅自己买,也要叫我的同行都把农业保险买起来。”一次“历险”经历,让申丽萍成为农业保险的新“代言人”。
抢种短周期品种,下好“先手棋”
“菜心2.8元/斤,水果吊瓜1.4元/斤,现在1亩能卖到受灾前2亩的价格”,申丽萍算了一笔账,“这也验证了我们当时受灾后的自救措施是明智的。”
“受灾当天,水还没退去,我们意识到不能啥也不做,于是召集技术骨干连夜开会商讨对策,决定换周期最短、产量较高的产品,抢在市场恢复前上市,尽可能挽回损失。”申丽萍预判,洪灾导致蔬菜供应受到影响,提前抢占市场先机,就能卖出好价格。
申丽萍选定叶菜和水果吊瓜两款在夏季较为畅销的菜品后,立即在网上下单600亩叶菜的种子,技术团队则开始为50多亩水果吊瓜育秧。他们争分夺秒,所有流程环环相扣。
但一个新问题随之出现,7月高温天气频繁,如何保障600亩叶菜的水分供给?团队又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投资200多万元建喷灌设施。申丽萍还要求生产基地就近打井,以保障蔬菜水源充足。
正是这一系列及时的防灾措施,让叶菜长势喜人,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有平台甚至提出包揽丹霞女公司全年的叶菜。“开出的价格也更高,但我考虑,如果为一个客户丢掉所有客户,长期下去销路被垄断,对我们是不利的。”考虑再三,她拒绝了,“一个平台最多占三分之一”。
按照申丽萍的计划,到8月底,受灾后种的茄子、辣椒、苦瓜、娃娃菜、松花、甘蓝等品种也该陆续采摘,“品种多,才能分散市场的风险。”显然,经历过一场灾难,她的防风险意识更强了,但做好农业的劲头也更足了,“农业说难做又好做,只要品质好,销路不用愁”。
■记者手记
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农业保险在稳定农民收入、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工作,不仅把农业保险作为防灾减损的重要方式,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政策工具来部署和使用。今天,我们在韶关市丹霞女公司这样的农业企业的身上,看到广东持续推动这项工作“扩面”“增品”“提标”的意义。
农业保险需久久为功,要不断加大农业保险政策的宣导力度,让尚未被“防护网”保护到的农企、农户充分了解其政策,发动他们积极参保,同时简化投保、理赔的操作流程,让这项惠农政策成为广大农民朋友用得顺手的常用风险工具。
长期以来,广东不仅推动水稻、生猪、能繁母猪、肉鸡等重要农产品应保尽保,还通过省级财政补贴,将全省的蔬菜、水果纳入政策性保险,丹霞女公司才得以“愿保尽保”。如今,全省落地近200种地方特色险种,形成了极具岭南特色的农业保险体系。
从事农业生产面临的不仅是自然灾害,还有市场风险的制约和威胁,一系列保障农民收入的价格保险、指数保险在广东落地,让农企、农户吃下“定心丸”,让农业保险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