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要闻动态 > 时政要闻

给农机技能人才“加油” 今年全省培训一万人次

时间:2022-09-02 09:15 来源:南方农村报
【字体: 分享到:

  日前,全省农机使用一线技能人才培训班首期在湛江举办,来自粤西地区百余名学员参加。培训班授课内容丰富,理论结合实践,实操现场指导。这样的农机使用一线技能人才培训班在广东全省成了农机手们要听爱听的抢手“香饽饽”。据了解,自2020年,在省农业农村厅的培养下,广东已有10名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近200名省级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一批批农创客、年轻人加入到农机使用一线技能人才的预备队中。今年还将举办4期全省农机使用一线技能人才培训班,以线上线下培训结合的形式,预计培训学员1万人次。

  培训课程常学常新

  徐金玉,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机人,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参加此类培训班。

  “在培训班上可以学习到各种知识,培训班会组织我们去科研院校、农机公司、农机合作社或电商公司现场学习观摩,对自己在农机行业内成长有很大帮助。”徐金玉说。

  2014年,在外务工的徐金玉回到家乡,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始了规模化经营。头脑活络的他,在水稻收割后种植起南瓜。

  农忙时节,雇佣水口村、迈龙村、七星岭村等周边村民,彼时,每人每天平均工资130元,村民们也跟着增加收入。广东农垦湖光农场柳秀队这些年对徐金玉的农机服务质量比较满意,70多亩水稻全程让他来种植。

  今年,徐金玉被评定为全省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2021年,在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广东省农机驾驶员初赛上,徐金玉从全省15地市38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机手?徐金玉的回答是,“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经常参加培训班,与专家、同行交流切磋,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

  门外汉渐成百事通

  长在茂名市电白区沙琅镇农村,前几年回到村里的吴狄洪发现,原来生机勃勃、种满粮食的田地,大都已荒废,无人耕作。

  适逢各类乡村振兴政策支持,2019年,吴狄洪萌生了购买农机在家包地种田的念头,成立皇桐家庭农场。早年吴狄洪在电器经销公司工作,积累一定电器维修经验。触类旁通,吴狄洪相继获得挖掘机驾驶证、中级技工等证书。

  在吴狄洪看来,一个专业且出色的农机手,必须熟练掌握农机操作、组装和维修技能,准确识别农作物病虫害,科学运用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学以致用,让农户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效果。

  由于早年经商,吴狄洪的农业种植经验并不算丰富。第一年的辛勤劳作并没有给吴狄洪带来理想的收益。因为经验不足,种植千禧果不仅没赚钱,他反而亏了本。“难点不是怎么熟练操作农机,而是要准确掌握什么作物、什么季节、什么病虫害需要什么农药,这是一门大学问。”为了学懂弄通这门大学问,吴狄洪把农业当成自己的大课堂,没事儿就出去转一转,与同行交流,或者上网学习,抑或是在各类学习软件学习,很快便从“门外汉”变成了“百事通”。

  摆弄机械年轻人在行

  在安铺镇的一处农机库房,停满了插秧机、收割机及育秧播种成套设备。湛江市廉江市安铺镇急水超超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弯着腰与小伙伴们一起给农机设备做“体检”。

  社员王乐华,第一次参加此类培训班。18岁的他,刚开始接触无人机植保工作3个月,对于他来说,操作无人机,管理水稻,一切都显得稚嫩生疏。

  与他同行参加培训班的,还有合作社社员黄浩桢。相较于王乐华稍显稚嫩,黄浩桢的农机使用经验较为丰富。

  黄浩桢今年22岁,入行初衷,是想帮家人减轻负担。出身农民家庭,黄浩桢打小跟着父母在自家稻田里转,假期也不时摆弄着家里的各类农机。如今,入行已经3年,随着对农机的了解更深入,黄浩桢不断认可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自己也成了合作社里独当一面的“多面手”。

  手中的农机设备一年比一年先进。“这几年,愿意从事农业种植的人员有年轻化的趋势。”合作社负责人陈超说,合作社成员有107人,80、90、00后成员约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