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要闻动态 > 时政要闻

龙门宅基地改革两年退地15万平方米 | 惠州破解乡村振兴三大瓶颈深调研③

时间:2022-09-28 17:14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分享到:

  宅基地制度改革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农村地方建房缺乏规划管理,沿路沿边不断扩展,农房坐落无序、风貌杂乱。这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于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宜居水平的追求不相适应。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也是当前发展新型城乡关系、推行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


龙门县龙田镇旧梁村湴湖塘小组推动闲置房变身乡村民宿,发展旅游带动增收。

  2020年,惠州龙门县成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近日在龙门县调研发现,经过2年多的探索,龙门县宅基地制度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全县退出宅基地3585宗,退出面积近15万平方米,农村乱建房、一户多宅现象得到明显遏制,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同时龙门县各级干部在改革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龙门经验”,值得探讨和推广。

  改革背景:宅基地红线与村民住房需求的矛盾

  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辖区总面积2295平方千米,共辖2个街道、7个镇、1个瑶族乡,156个村1945个村小组,户籍人口35.82万人,常住人口31.92万人。农户以散居为主,宅基地总面积58929亩,“房地一体”调查公示128274宗。

  “多、散、乱。这是推行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前,很多村居的普遍特征。”龙门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龙门县地处山区,可用于集中建设宅基地的土地较少,村民历来都以散居为主,村居风貌不统一,农村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也难以规划建设。

  此外,还有村民长期在外务工定居,宅基地闲置荒废却不肯退出,也有村民建设新房后不愿拆除旧房,宁可作为猪圈、鸡舍。这些现象对于龙门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提升村容风貌是显著的不利因素。

  随着此前一段时间农村人口不断增长,已经有部分村庄出现建设用地扩张过度,甚至侵占生态用地和基本农田的情况。在平陵街道山下村,有村干部称部分村民的楼房长期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国土部门已多次督促整改,“一方面是国家耕地、生态红线不容突破,一方面是农民建房审批愈发困难,村民的合理住房需求也必须得到满足,村干部作为政府与村民间的协调人,面临着很大压力。”

  “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宅”“村民乱建房”等问题背后,是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土地权属不清晰,没有实现农村宅基地的“三权分置”,即厘清宅基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资格权之间的关系。由于缺乏明确的退出和补偿机制,加上村民对农民宅基地性质缺乏正确认识,在全面试点宅基地改革前,龙门县宅基地清退工作进展较慢,村容村貌没有明显改观。

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张坑小组探索“无偿退出”+“有偿使用”,盘活村庄资源建设美丽乡村。

  具体举措:有偿+无偿,有序建立宅基地退出制度

  2020年,龙门县成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为推动宅基地改革工作,仅2020年的国庆假期,龙门县就在试点镇村召开了上百场村民会议,邀请乡贤和村民代表座谈。此外龙门县还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江西余江、浙江衢州和宁波象山等地学习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改革经验做法。

  为厘清历史遗留问题,龙门县聘请多家公司对全部试点村开展权籍调查,至2020年底基本完成全县“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

  在完成了前期的动员、学习和摸排工作后,龙门县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进入快车道,在近两年的时间里通过在12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进行试点后,逐渐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推行试点后,龙门县先后制定出台《龙门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等10份文件。《办法》对成员资格取得、丧失等提出指导意见,对外嫁女、入赘婿、移居海外人员、服刑人员等特殊人员认定作出详细规定,对进城落户务工经商的村民,宅基地资格权保留固化10-15年,并约定其他情形由各村组民主决策后实施。《办法》的出台让各试点村推行宅基地改革有据可循,增强了基层干部的动员能力和积极性。

  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是当前农村宅基地改革的难点,为此龙门县经过实践,开展“一户多宅”的宅基地退出、“一户一宅”超占的宅基地、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偿使用宅基地等探索。

平陵街道山下村白芒坑小组激活闲置资源,发展红色生态旅游。

  以平陵街道山下村为例,为了解决村民合理住房需求,并满足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风貌提升需要,山下村推行自愿无偿、有偿的方式引导村民退出闲置宅基地。对于村内“党史学习路”、“四小园”、停车场、沟渠等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村内多次召开动员大会号召村民无偿退出,其中6户村民无偿退出并拆除457平方米的破旧老宅。对于村内由67.5间房间组成、16户村民共有的红四军休整地的旧址,为保全旧址的历史性价值并利用其财产性价值,村小组民主决议农户以200元/间/年的价格有偿退出房地使用权50年,用于发展红色旅游教育。

  在麻榨镇坳头村,经过长期的组织动员、入户宣传和开会协商,最终全村达成“有偿退出+有偿取得”的改革模式。其中,有偿退出分为现金方式和“地票”方式两种。以现金方式退出的农户,每平方米可获得500元的退出补偿,未来申请建房,需支付500元/平方米的价格取得宅基地使用权;而以“地票”方式退出的农户,未来则可凭借地票证,无偿取得相应面积的宅基地申请建房。

  而在蓝田乡上坑村张坑小组,村小组在探索无偿或地票退出宅基地的同时,向几户不愿退出超占宅基地,但暂时不影响村庄规划建设的村民收取有偿使用费。村委会负责人表示,通过有偿(无偿)退出+有偿取得的方式实现了村内宅基地资金利用的有效循环,增强了村庄的长效发展动力。

  此外,龙门县广泛发动基层党员并进行动员,要求基层干部以身作则优先退出;利用各镇村已有的村民理事会等组织,发动乡贤力量对村民进行宣讲,增强村民对政策的接受度。

  龙田镇西埔村是著名的“好人村”,西埔村党支部书记黄子能曾被评为“中国好人”。在好人文化的熏陶下,当地村民热心公益,关心集体事务。在被列为宅基地改革试点村庄后,西埔村整体动员水平很高,全村335户以无偿退出方式退出宅基地2.72万平方米。“党员干部、村小组长带头拆,亲朋好友、乡贤、保洁员跟着拆,对钉子户上门做通思想工作依法拆。”黄子能对记者说。

龙田镇西埔村盘活土地资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取得成效:盘活土地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经过近两年的试点探索,龙门县宅基地改革已有较为明显的成效。目前,全县宅基地退出3585宗,退出面积14.7万平方米。随着大量老旧荒废宅基地被清退,农村土地资源得到盘活,村容村貌以及村庄产业状况发生了大幅改观。

  “之前退出宅基地时很多村民不理解,但住上新房后大家都很高兴。”张坑村小组干部介绍,目前村内集中规划的15户宅基地已经建成,连排成片整洁美观,用水用电、污水处理也是统一规划建造,村内还利用闲置的土地建设了文化室和村民广场。目前村内剩余可分配宅基地16宗,接下来有新建房需求时,农户可按程序报建。张坑小组的整村退出、整村规划,不仅确定了资格权认定办法,确保“一户一宅”,也让村容村貌大幅提升,村民的宜居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大片闲置土地退出后,不少村庄将闲置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出来,引进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龙田镇旧梁村湴湖塘村民小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流失,不少房屋处于长期无人居住状态,日渐破败。经过宅基地改革试点后,村委会将村民退出的宅基地“变废为宝”,盘活利用24户闲置农房1530平方米,与爱宿民宿合作开发民宿项目,今年5月已经投入运营,每年可增加村委会收入2000元,村小组集体收入2.3万元,相关农户收入9200元。

龙田镇旧梁村湴湖塘小组推动闲置房变身乡村民宿,发展旅游带动增收。

  龙门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举措,龙门宅基地试点改革守住了“三条红线”(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在满足村民住房需求的同时,为接下来乡村振兴中改善村容村貌和壮大集体经济等工作打好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