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要闻动态 > 时政要闻

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乡村振兴促进工作情况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9年高于城镇居民

时间:2022-09-29 11:13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分享到:

  9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审议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促进工作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7年全国第6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9年高于城镇居民,其中2021年达到22306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至2.46:1。总体来看,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协调发展出现显著变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粮食安全纳入考核硬指标

  建成2519万亩高标准农田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报告指出,我省将粮食安全纳入乡村振兴考核硬指标,建立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调度监测体系,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产量稳中有增,总产量由2016年的1204.22万吨,上升到2021年的1279.9万吨,粮食产量和面积实现双增长,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连年获得“优秀”。

  为促进耕地保护,我省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创新开展垦造水田和拆旧复垦,创新激励政策开展撂荒耕地整治,截至2021年底累计建成2519万亩高标准农田。

  与此同时,种业振兴行动也持续推进。报告披露,我省实施“粤强种芯”工程,多项工作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广明2号”白羽肉鸡新品种配套系、南美白对虾品种“海兴农3号”“海茂1号”、地方猪育种技术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值得注意的是,我省还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和全域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建成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智能化畜禽遗传物质保存实验室——“广东省畜禽种质资源库”。

  全面强化粮食安全的同时,我省还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基本建立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报告透露,目前已累计创建18个国家级、288个省级、7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主要农业县、主导产业和主要特色品种全覆盖;创建了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65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39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578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

  此外,我省还创新建设了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菠萝、荔枝、柚、丝苗米等特色农产品保持产销两旺;组织化、系统化推广发展预制菜产业,在省级层面出台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95.98%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

  报告指出,我省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将帮扶对象由行政村上提一级到乡镇,对全省1127个乡镇分类分级,采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人员、志愿者、金融助理等”模式组团结对帮扶,目前派驻帮扶工作队已超13000人次。

  与此同时,我省还全面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监测帮扶范围,为“三类监测对象”全部购买防返贫保险。各地政府为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258.1万人次、代缴金额3.61亿元。此外,社会帮扶也持续推进,2021年以来,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认捐金额达77亿元,“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新增发动2268个企业结对帮扶2665个村庄,投入帮扶资金28亿元。

  另一方面,我省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升村民幸福感。

  目前,全省圩镇和自然村基本完成人居环境基础整治,257个圩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5.98%,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7%,累计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12个。

  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已基本实现全省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农村人口自来水普及率达99%。通乡镇和行政村路面硬化率、行政村通客车率、农村公路列养率均达到100%,基本实现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此外,在教育方面,常住人口规模4000人以上行政村举办规范化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95%以上,2021年累计改造完成农村寄宿制学校1891所,累计改造完成城乡达标寄宿学位132万个。

  每年统筹涉农资金超300亿

  九成以上投向欠发达地区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广大乡村实现和谐稳定有序。

  报告显示,我省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村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比例达99.5%,并实现对村(社区)“两委”干部的全覆盖培训。

  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实效,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覆盖率均达95%以上,98.67%的行政村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创建标准。10个镇(乡)、96个村创建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168个镇(乡)、1650个村创建成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创建110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在要素保障供给方面,报告披露,省级财政安排农林水、自然资源及其他相关支出逐年增加,每年统筹涉农资金规模超300亿元,八成以上投向市县基层,九成以上投向欠发达地区。2021年以来各地安排用于乡村振兴领域专项债券资金857.77亿元。此外,我省成立全国首家金融支农联盟,农业保险险种基本覆盖省内特色农业生产主要品种。

  此外,为强化用地保障,省级每年安排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并明确涉农市县各级应安排不少于10%的计划指标,用于保障乡村振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报告统计,截至2022年6月,“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累计培训超768万人次,累计培训乡村工匠8.2万人次,认定农村乡土专家6879人,农村实用人才规模达到121.74万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3市已建成县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76个、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587个,累计举办近百场高层次人才下基层活动。此外,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已带动群众就业超1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