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要闻动态 > 时政要闻

用好大湾区“资源库” 守好粤港澳“菜篮子”

时间:2023-02-14 10:01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分享到:

20230214_006_03_106648.jpg

张海波(右二)邀请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到鸿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广东基地进行现场指导。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深圳市鸿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这样一批“候鸟菜农”,秋冬驻扎在广东,到了春天北上至宁夏。他们每年纵横2500公里,为的是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植出高品质的菜心,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提供放心菜。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2月印发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同年5月,广东省广州市印发《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用三年时间构建以广州为枢纽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及流通服务体系,提供更多更优的食用农产品。

  三年时间,一座座“菜篮子”生产基地拔地而起,一批批有志于农业的人们找到方向,一场场科技、资本、人才交流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农业发展……

  平台基地统标准

  绿色通道助通关

  2019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在广东省广州市正式启用。

  “平台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是以供港澳质量标准为基础,引入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法要求,并参照欧盟食品安全法来制定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广州市农业农村局蔬菜办主任陈首钢告诉记者,经过多级认证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纷纷以平台标准为标杆,严格遵守质量安全和行为规范要求。“政府会为认证基地提供贷款贴息、用药用肥补助、设施设备购置补助等多项优惠政策。”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直指导我们做市场开发。”深圳市鸿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波说道,“没有销路的生产是盲目的,以销定产避免了生产端人力和资源的浪费以及农产品浪费,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率,也减少了我们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为保障农食产品及时、安全地运往港澳地区,广东省内海关针对鲜活易腐农食产品出口设立优先查检和“5+2”预约查检的“绿色通道”。省内各个海关也根据当地情况出台了更多措施提升通关速度。

  在黄埔海关、地方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下,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通关(增城)便利区正式成立,包含检验检疫、报关报检、信息化等几大功能。“黄埔海关把关口搬到了我们公司门口,通关速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增城昇永蔬菜基地经理林源贤表示,公司供港的蔬菜从报关到运输抵港只需要不到4个小时。珠海斗门海关针对供澳鲜活农食产品,实施“7×24小时”预约通关,叠加提前申报、即到即检、快速出证等一系列便捷通关服务措施,全年无休保障活猪、冰鲜禽等鲜活农食产品高效快速、源源不断供给澳门。

  2022年2月,受疫情形势影响,陆运情况艰难,广州依托交通网络发达、水路口岸直通香港等优势,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开辟水运应急保障通道,保障生鲜商品供港。“水路有两个优点,一是运力充足,二是货物接触人员相对较少,运送流程安全。”张海波说,“我们公司及时与粤海广南行(广东)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合作采用水路运输,是全港第一家用船将新鲜蔬菜运输到港的企业。”

  诚信本味高品质

  助农增收促就业

  据《广州蓝皮书: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2022)》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已有港澳地区、内地24个省(区、市)、138个地级以上市(州)加入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体系合作共建行列;广州市与各合作地市共认定1285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93个“菜篮子”产品加工企业,并在全国布局建设17个配送中心(分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遇,基地和企业也以重本味、守诚信、高品质的农产品赢得湾区消费者的信任。

  “农产品生产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是最重要的。”陈首钢表示,认证基地要把诚信和食品安全摆在首位,“如果安全意识不到位,投入再多的资金,使用再先进的技术,产品都会出现问题。”

  “现在好多蔬菜都失去了原有的‘菜味’,我们坚持品质,力求保留‘小时候的味道’。”张海波介绍道,广东的夏天气候湿热,种植出来的菜心品质偏低,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公司在宁夏和广东均设立基地,冬天在广东种植,夏天在宁夏种植,最大限度保证蔬菜质量。2022年叶菜总产量约24090吨,其中40%供应香港市场,以安全、优质、新鲜的产品享誉业内外,还获得了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的“信誉农场”认证。

  自2011年创办健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来,社长叶桂柱十余载如一日坚持诚信经营,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从种子的培育到农作物收成,叶桂柱都会进行严格把关。

  “要种就种放心菜!”叶桂柱说,“我宁可牺牲利润,也不能让不合格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合作社每日有近6万吨蔬菜运往港澳等地,在2022年首届澳门厨房展上,健叶农产品被摆放在展品架的中心位置。

  “菜篮子”生产基地也为广东乃至全国各地有志于农业的企业家、农民等提供了创业与就业机会。鸿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圆埔洋东门基地聘请周边农户130人,带动周边2100亩的蔬菜种植,并建设扶贫车间,用于检测和收购周边合格的农产品并输往市场。健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累计带动周边280户农户参与种植,为农户增收合计达200万元。2016年,香港的三名“90后”罗伟特、梁立锋、谭慧敏来到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展鱼菜共生项目的科研和创业,如今他们的公司已成为获海关备案的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

  科技数字破壁垒

  资本人才共交流

  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自获批建设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大湾区农业科技、资本、人才交流促进活动,成为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南方十一个省区链接科研院所间、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间的桥梁。

  “科学家与企业家之间的信息存在着不对称性。”科创中心主任刘玉涛介绍道,“目前的农业产业需要从生产、加工、流通到农商品、文创品甚至再生品这种链状的技术,但现在单一科研机构、专家只能提供单一技术或截面技术,科创中心为此提供了技术集成和串联的平台。”

  2022年12月9日,以“农业+”为主题的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科技交易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科创中心举行,为大湾区科技、资本、人才交流提供了平台。“农业+科技”主题会上,“湾区种质数字港”启动,旨在打破信息壁垒,共享种业信息;“首席专家谈农技”栏目邀请全省51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线上讲解农业全产业链各类实用技术并进行互动交流。“农业+数字”会议通过“线下+线上”联动方式,从拥有核心数字技术优势的涉农企业中精选12项农业实用技术和产品,展演了大数据应用、物联网、元宇宙、智慧果园等12个代表案例。“农业+规划”会议介绍了EPCO(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下,广东英德“湾区豆腐小镇”、化州高端预制菜产业链等地EPCO模式的成功范例……

  “农业+”不仅包含传统要素,还包含金融、保险、人才等18类新型要素。目前,广东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平均年龄是57岁。“对于逐渐老去,从事农业开始力不从心的传统农民,我们将提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支撑;而对于返乡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这类未来将成为农业主力军的‘新农人’则需要‘农业+金融’的新模式。”刘玉涛告诉记者,特别是对于退役军人群体,科创中心精选了100多项技术专门匹配给他们,既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避免人才浪费,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从业者老龄化问题。

  “我们每次和广州市农科院、广东省农科院进行种植技术、科技交流时,都能学习到很多新技术、新经验,帮助我们提升生产技术和产品品质。”林源贤表示,公司也派人参加了这次大会,会后还在公司开展了经验交流活动,员工都表示受益匪浅。

  张海波告诉记者,公司一直在探索智慧农业的模式。“除了割菜以外,平整土地、旋耕、起厢、喷灌、喷药、冷藏这些步骤都在采取机械化手段。我们也在和高校合作开发割菜机器人,希望可以在保证精准割菜的同时节约人力。”

  这几年,不仅是广东省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积极参加交流活动,其他省市相关人员也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开展交流。“粤港澳地区交通互通程度高,很多港澳同胞在珠海、佛山都有办公室,交流是非常频繁的。”刘玉涛说,去年的大会,还有来自莫桑比克、肯尼亚等国家的外国专家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