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茂名电白:谭儒村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办实事结合在田间地头 讲党课送技术

 沙琅镇党员群众合力清理渠道淤泥。 刘栋铭 摄

  沙琅镇谭儒村以做大萝卜产业闻名远近,由于萝卜对水的需求量极大,“谭儒缺水”这个老难题一直困扰着当地。“谭儒地处下游,农业用水先流经上游两个村用后才到谭儒。”村民说。

  如何解决群众生产用水问题,成了谭儒最重要的民心实事。4月份以来,该村组织党员群众利用天晴有利时机,分成6个片区,对环村水渠、田间渠道进行全面整修,清理渠道淤泥,清理渠边杂草,确保渠系畅通和农田用水。“为了修好水渠,村里许多群众都主动请缨前来,而且不讲价钱。”70多岁的老党员崔永隆每天必到清理现场,已经带着大伙连续奋战了10多天。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谭儒村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办实事紧密结合,推出多种多样便民服务。基层党员干部带头为老百姓办“急”事、了“愁”事、圆“盼”事,通过一件件实事好事做到“学史力行”,进一步凝聚民心。

  干群合力建成“同心路”

  在谭儒村,党员张有锡是一位萝卜种植能手。他种植8亩萝卜、3亩田瓜,去年赚了10多万元。记者见到张有锡时,他正在教同村的阿强学土地整耕机。“我希望把所掌握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村中更多人,大家共同致富。”张有锡说。

  前些年,谭儒村党支部依托萝卜等特色资源,发动成立种养合作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如今,谭儒萝卜种植面积发展到3600多亩,年产值超过2600万元,还带动周边行政村发展萝卜产业。

  为进一步增强党史学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谭儒村将党史宣讲送到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心头,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在萝卜基地,该村党员干部利用农余时间给农户讲党课、送技术,以“家常话”诠释“大道理”。

  在田间地头讲党课、送技术,既让广大群众懂知识、明事理、感党恩,也让党员干部增强服务发展的本领和能力。”谭儒村党支部书记朱雄伟说。

  党员办实事,激发了全村群众投身建设乡村的热情。前阵子铺设鹅卵石巷道时,平日以装修谋生的朱日青夫妇义务投身鹅卵石巷道铺设。每天有200多村民自发加入修路,经过40多天建成了9公里长鹅卵石巷道,所铺设的每一块鹅卵石都是各家各户从江边捡上来的。村民都说,这是干群合力建成的一条“同心路”。

  “‘同心路’一分钱没花,因为广大群众都希望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渴望过上美好生活。”朱雄伟说。

  20多年坚持照顾五保老人

  走进谭儒村,每条自然村、每个辖区内的显著位置都有一个党旗形状的牌子,上面除了写着党员名字和电话,还有一句话特别暖心:“亲爱的村民,有困难请找我,我将尽心尽责为您排忧解难。”

  朱雄伟介绍,“有困难找党员”是沙琅镇2021年的党建品牌。在镇党委引领下,谭儒村的党员干部佩戴党员徽章、亮出身份,让群众有困难随时都可以找到,随时待命服务群众。

  为了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谭儒村采取党员主动认领、公开承诺等途径,办“急”事、了“愁”事、圆“盼”事,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落在服务群众的实处,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我帮村中五保户免费理发”“我负责为村里留守儿童上学习自我保护课”“我来教老党员学习用智能手机查看支部微信平台推送的知识”……在谭儒村公示栏上,“一名党员为群众办一件实事”的明细清单十分醒目。

  老党员邱桂兴20多年如一日照顾五保老人名伯的故事,成为村中一段美谈。邱桂兴与名伯并没有血缘关系,20多年前看着邻居名伯无依无靠,精神又出了问题,他主动扛起了照顾这位老人的重担。给名伯洗衣梳头、擦洗身子、端菜喂饭,问寒问冷,照顾得无微不至。

  “名伯的起居饮食以后包在我身上,我服侍他到百年归老……”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邱桂兴作出了这样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