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鹏携手巴马:以科技创新为农业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近年来,深圳市大鹏新区携手巴马瑶族自治县,把“四项行动”作为粤桂协作工作的“重头戏”,充分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力量,深挖细掘巴马资源禀赋,聚焦扩大种养规模、强化科技水平、提升加工效益,推动巴马香猪、火麻等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为巴马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已在巴马成功建立巴马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巴马香猪资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开发第一款国产化生物芯片“天鹏香芯”,成功获批普通级小型猪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书,构建“稻薯猪”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实现了香猪医用价值开发、产业链式高端发展、火麻多肽转化等有益尝试。
汇聚科技力量,破除产业发展瓶颈
聚焦巴马香猪产业中的难点、痛点和卡脖子问题开展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针对巴马香猪饲养周期长,规模化饲养比例低、成本高,农户饲养积极性不高,产业发展进程缓慢问题,通过科学培育、探索改良,为巴马香猪的产业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由深圳基因组所和巴投集团共同申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巴马香猪资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构建巴马香猪约20个组织的单细胞组学图谱,初步明确了骨骼肌等组织的细胞组分,为明确巴马香猪肉质优良的遗传机制奠定了基础。成功构建巴马香猪高质量基因组序列,开发出第一款国产化生物芯片“天鹏香芯”,实现基因组选择算法优化,推动巴马香猪育种分子设计育种,成功选育出优质的高产肉用品系,大大缩短了育肥周期且出栏体重翻了一倍。通过“科研单位+基地+村集体经济、困难户”模式,加大优秀性状巴马香猪培育,为脱贫村提供优良种猪、技术指导和优先安排脱贫户务工等服务,成功降低饲养成本,推动巴马香猪产业规范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今年7月成功获批普通级小型猪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书,巴马香猪基地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巴马小型猪实验动物生产基地。
创新种养模式,拓宽产业增值空间
为了进一步降低巴马香猪养殖成本,因地制宜实现产业发展利益最大化,让更多群众投身产业,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在成功实现巴马香猪资源保护与农业价值开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巴马土地和光温水气资源,积极探索推广“春夏种稻、冬闲种薯、薯糠喂猪、粪尿肥田”的“稻薯猪”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充分利用冬闲田增加土地单产,提升基地联农带农效益,促进群众稳定增收。马铃薯基地实行有机肥还田,消纳生猪粪污,实现农业生产的有机循环,并形成了一套适合巴马马铃薯种植的高效种植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经济转化率。2023年引进马铃薯品种10个,试种面积达200多亩,实现经济效益100万元。基地所在村集体利用每年80万元产出收益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村民就业难题;鼎农植保服务公司以为基地提供社会化服务为契机吸纳就业劳动力50名,人均增收3600元。同时,积极探索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运行机制创新。在“稻薯猪”模式中,利用水稻、薯类作物等农作物的副产品,发展液态饲料养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降低饲料成本。目前已建成“稻薯猪”高阶生态种养循环技术研发平台和第一个“样板间”,初步尝试马铃薯液态饲料饲喂巴马香猪,获得各级领导的关注和高度认可。
借助科技赋能,实现协作共享共赢
以巴马赐福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有效发挥农业科技优势,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实现对口协作两地共享共赢。立足于巴马特色水稻资源,开展黑米、糯米、墨米、巴马富硒、红米“巴马长寿五色水稻计划”,试点种植巴马特色品种红米、糯米、墨米、富硒品种4个,引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美香占2号,通过降低五彩水稻的植株高度,缩短生育期和提高产量,培育优质的五彩水稻品系;大力发展特色水稻种植,推广巴马的特色稻米,提高种植经济效益。针对珍珠黄玉米、火麻等特色长寿产品种子缺乏系统选育,品种材料退化严重,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以及农户缺乏高效种植技术,种植效益低等问题,由深圳基因组所联合中国农科院麻类所、县农业农村局在巴马赐福田园综合体的试验基地,集中筛选并种植收集的种质资源,筛选营养调控、性别调控及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调控剂或特种肥,为培育品种材料和建立高效的种植技术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协作两地在特色农业协作上互惠互利、共享双赢。目前已收获第一批实验数据,新培育的品种材料和建立的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后,将促进火麻面积扩大20%左右。正在开展珍珠黄玉米的矮化新品种培育、提纯培壮。
加强人才培养,锻造发展硬核支撑
整合中国农科院、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师资,利用中国农科院深圳研究生院、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的设施和场地,采取深圳—巴马两地、线上线下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调研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展“粤桂协作乡村振兴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专题培训班”“巴马2023年粤桂协作人才专题培训班”等专题培训,通过开设理论政策、农业科技、产业对接、实践课程等定制课程,实现人才点对点精准培养。2022年以来,共培训干部和高素质农民400余人次。由深圳基因组所与广西大学共同开展研究生定向培养计划,旨在为巴马培养科技产业应用型人才,提升巴马当地的科技创新转化能力。目前已为巴马培养对口研究生40余名。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小院——广西巴马香猪科技小院,成功搭建科技产业型人才培养新平台,为巴马特色产业提升和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注入了新的智慧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