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以专题调查成果助力盐碱地可持续利用
日前,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盐碱地土壤专题调查成果形成培训。广东省土壤普查办作为唯一省级单位进行了典型发言,全面展示了盐碱地土壤专题调查的创新成果和亮点。广东通过深入分析土壤普查数据和历史资料,梳理了盐碱地的现状、变化及原因,并结合区域特点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综合利用对策,为盐碱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盐碱地专题是全国土壤普查工作需最早形成的报告成果,对接下来系列成果编制和盐碱地改造提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广东省土壤普查办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坚持“盐碱地优先”原则,全过程高质高效推进盐碱地专题工作。针对成果编制时间紧、任务重难题,从采样、制检、质控等各环节,严格控制时间节点,尽量给成果编制预留足够时间;针对盐碱地工作专业性强、基层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组织华南农业大学的专题队伍,从统筹设计、省图编制、县图切割、现场核验、内容分析等关键环节提供全程服务和指导,为各级盐碱地成果高质量完成提供有力保障;针对盐碱地样点数量少、带状分布、区县分布不均等困难,提前预判,自主加密样点115个,并采用不同区域尺度和11种模型提高盐碱地制图精度。
此次培训中,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马常宝总农艺师对广东盐碱地土壤专题调查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调查成果科学性和实用性强,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下一步,广东省将继续发挥组织统筹和技术优势,按照国家要求完善盐碱地土壤专题调查成果,努力为全国土壤普查工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