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专题中心 > 最新专题 > 农业技术推广专栏 > 防灾减灾

鱼类水霉病科学防控指南

时间:2025-02-21 16:09 来源:农业农村部质量安全监管司、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字体 分享到:

  一、水霉病的症状

  水霉病是一种淡水鱼类的真菌病,多由水霉寄生在鱼体或鱼卵上引起,病鱼游动迟缓,可见体表、鳍条、口腔等处的伤口上长出灰白色或淡黄色棉絮状菌丝;水霉寄生于鱼卵时,可见鱼卵表面有放射状的菌丝侵附,鱼卵形似“太阳籽”。

  固着类纤毛虫亦可在鱼体及鱼卵上形成类似症状,因此观察到以上症状后,还需通过显微镜对病灶处的絮状物做镜检,方可确诊。

  二、水霉病的流行特征

  水霉病主要发生在越冬期(水温13-15℃),水位浅、水质清瘦的池塘最易发生。水温剧烈波动、冻伤、寄生虫感染及机械损伤是水霉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三、水霉病治疗建议

  (一)成鱼治疗措施

  外用,每亩用五倍子末150-200克、食盐5千克,兑水后全池泼洒,严重时当天用2次。隔天用复合碘溶液(水产用)泼洒,每亩用约167毫升,隔天再用1次。

  (二)鱼卵治疗措施

  将鱼卵置于5-10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浴6-12小时,隔1-2天再浸浴1-2次。

  四、预防方案

  (一)成鱼预防措施

  发生水霉病的基本条件包括:1.养殖环境中有水霉;2.鱼体出现伤口;3.水温骤降。据此,预防水霉病应做到“五个不”:

  1、不浅水越冬

  越冬前加足水位以保证水温的稳定,减少因温度突变产生的应激。

  2、不带病越冬

  越冬前后加强鱼体检查,发现有寄生虫感染或鱼体有伤口后及时对症处理,防止水霉继发感染。

  3、不低温转塘

  低温季节不要捕捞转塘,避免鱼体受伤。

  4、不过早停料

  越冬期结合天气情况坚持适量投喂,根据鱼的品种视天气及水温按0.1%-0.5%的投饵率3-5天投喂1次,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和免疫多糖,提高鱼体的免疫机能,降低水霉病的发生风险。

  5、不使用有结网

  捕捞、运输、分池时使用柔软的无结网具并轻柔操作,减少鱼体机械损伤。

  (二)鱼卵预防措施

  死卵极易滋生水霉,因此孵化鱼卵时应使鱼卵均匀分布,通过底层微孔增氧、保持微流水等方式维持孵化池的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每天定时捞除死卵。

  五、警示以及注意事项

  1、孔雀石绿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禁止在所有食用动物中使用。

  2、兽药企业、兽药门店销售孔雀石绿用于动物养殖,违反《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按销售假兽药予以行政处罚。

  3、养殖户在水产品中使用孔雀石绿,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十九条,禁止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按第七十条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触犯《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