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专题中心 > 最新专题 > 农业技术推广专栏 > 农业科技特派员

广东:农友圈“数字化+精准化”推动农技推广服务提质增效

时间:2025-06-27 11:21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
字体 分享到:

  “农友圈”微信小程序是广东省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农技服务,为农技专家精准对接生产基地需求和农户问题打造的公益性线上服务平台。平台汇聚全省涉农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机构、社会化服务组织技术力量资源,通过网上“一键下单”模式,精准对接农业科技服务与农业生产者的需求,有效解决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与农业生产力和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有效推动人才和科技下沉服务乡村一线,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主要做法

  一是汇聚人才,畅通机制。汇聚全省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机构、社会化服务组织、企业共9253家机构、23397名科研专家、农村乡土专家和农技推广人员等人才资源,构建全省21个地市、111个涉农县区的“网格化”农技服务管理和人才调度机制,各市县确定一个统筹运营主体负责本区域人才的调度和需求管理。“聚焦“百千万工程”,建立“典型村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专题”,以典型村为关键节点,拓展服务百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专项行动专题化的管理模式。

  二是精准联结,高效服务。农户、生产经营主体在“农友圈”上可以像发布微博、朋友圈一样,轻松在平台上发布需求和问题。农友圈”后台根据农户需求以短信形式自动“派单”给就近区域专家提供服务,专家迅速响应,为农户提供针对性的线上或线下解决方案。48小时内未接单的需求,由各地统筹运营主体定向指派专家或提报至上一级协调解决。

  三是量化评价,有效激励。建立团队和专家电子服务档案,常态化技术服务、防灾减灾服务、科技攻关性服务活动均可在平台进行登记,农户可以对专家服务进行评价。以“积分制”形式建立全省县区、机构、专家服务排行榜。自2022年起,设立全省“十大先锋人物”“十大先锋队伍”“十大典型服务案例”等荣誉激励;2024年,推动农业科技特派员依托平台服务典型村有关成效纳入“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重要内容,服务经历在职称评审时视为基层工作经历,作为职称评聘、省农技推广奖申报等重要参考依据。

  四是资源共享,促进发展。按照广东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建立农技服务目录,涵盖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类别,将需求对接、田间服务等典型案例进行展示,及时传播各地服务解决方案和动态。专家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技术方法分享到平台上,与其他农户进行交流和学习。定期调度各市县、各时期服务人数、次数、产业和类型等要素,一张图汇聚全省服务大数据,形成服务简报,通过网络平台宣传。

  取得成效

  “农友圈”平台通过创新的服务模式、高效的响应机制、资源的整合共享,有效将生产者的需求和农技专家的资源力量进行了精准匹配和对接,做到了产业发展有所需、农业科技特派员专家有所应,很好地解决农技服务到田“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截至2024年9月底,全省各地专家在“农友圈”平台累计开展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种植业领域服务登记16798次,服务里程达22.2万公里,服务29771人次,需求问题解决8248次,已成为全省农户常用的生产指导工具,用实实在在成效助力人才、资源、技术等要素加速下沉乡村,有效支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品质提升,得到了广大农业生产者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创新经验

  “农友圈”平台实实在在从服务“三农”出发,是为民办实事的服务载体,运用既创新又实用的数字化管理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加速推广。

  一是全覆盖服务。覆盖了全省21个地级市的111个涉农县区,产业服务遍及种植、畜牧、农机、渔业等农业各个领域,确保了服务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二是数字化和精准化服务。通过互联网将农业科技服务与农业生产者的需求精准对接,有效解决了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与农业生产力和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三是服务体验便捷高效。农户通过平台“一键下单”轻松提出需求,平台自动定位并派单给就近相应的专家,实现了服务的便捷和高效。

  四是促进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农友圈”构建了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了“自下而上”的需求服务调度机制,实现技术力量的有效整合和资源共享。

  五是服务成效的量化和评估。平台能根据服务情况进行农业科技服务登记和成效评估,确保了服务质量和效果,同时也为有关部门组织和激励人才上提供相应决策支持。

  六是构建了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对专家和机构的服务进行积分管理,在奖励、职称及先锋人物评审等荣誉激励方面加以倾斜,激发服务内生动力,促进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