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科普大讲堂之“一个会生BB的爸爸”

  2020年10月23日~11月22日,为广东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为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广州市动物园开展了系列科普大讲堂活动。

  10月31日,广东环保学院教师孙晶老师给我们生动地开展了《一个会生BB的爸爸》主题讲座,就海马的概况、海马的生活习性及生活环境、海马的奇特之处、海马的现状及如何保护海马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1.jpg

  海马的概况

  “海马是马吗?”孙老师向现场观众问道,现场听众的答案是否定的。海马其实是近陆浅海的小型鱼类。那为何其名为海马呢?我们将其与马的图片对比一看,就特别好理解了,因其头部形似马头,从而得名“海马”。

2.jpg

  海洋中最大的海马,其体长可达30~35厘米,如澳洲大肚海马,而最小的海马名为“豆丁海马”,顾名思义,就只有绿豆大小。大型海马一般可以生存2~5年,而体型较小的豆丁海马仅能生存1年左右,这仅仅是自然条件下的寿命。如果我们有机会去潜水遇到海马,我们应该去触碰它吗?答案是不能的。原因是海马皮肤上有一层粘液,用于保护自身不受细菌侵害。若我们用满是细菌的手去触碰,不但会破坏这一层粘液,还会另海马受到感染,最终可能导致它的死亡。

  无论是对待海马,还是其它动物,我们都需秉承的信念就是:只可远观,不可触碰!

3.jpg

4.jpg

  海马的栖息环境、生活习性

  海马主要摄食小型甲壳动物,如桡足类、蔓足的藤壶幼体、虾类的幼体及成体等,所以海马还不是吃草动物。由于海马的独特外形,所以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慢泳者,至于为什么?稍后解答。

  那如此行动缓慢的海马,是怎样的进行捕食的呢?海马会利用弓形的颈当弹簧,扭动头部利用鳃盖和吻的伸张活动吞食食物。由于其头部的特殊形状,当它朝猎物移动时,口鼻附近的水纹几乎不动,所以能够偷偷地靠近对方,成功捕食。

5.jpg

  海马的行动缓慢,在于它不像其它鱼类拥有尾鳍,通过摇摆尾巴提供推力快速游动。而海马完全依靠背鳍和胸鳍来进行运动,扇形的背鳍起着波动推进的作用。

  别以为海马游的慢,尾巴就没有作用了。海马的尾巴断面呈方形,具有高度灵活性和保护作用。当遇到激流时,它能使用尾巴勾住珊瑚的枝节,以防被冲走。

  海马的奇特

  大部分动物生孩子都是由妈妈来进行,但海马不是!这也是除海马外形、移动方式外的另一奇特之处。“为何是由海马爸爸来生孩子呢?”孙老师提出了一个相对较难的问题,想不到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如此丰富,快速地给出了答案:海马爸爸腹部与尾部之间有个类似于哺乳动物子宫的育儿袋,育儿袋不仅能为海马宝宝提供一个庇护所,还能输送营养供宝宝生长。经过9~45天的孕育,海马爸爸一次生育可生产出1000~2000只小海马。

6.jpg

7.jpg

  除此之外,海马还是厉害的伪装大师。有的海马长着形同藻类的纤维丝,有些能特化出如柳珊瑚一般的肉瘤状的棘刺,它们通过模拟周围环境的形态来伪装自己,达到深度潜伏的目的。海马的视觉范围是360度无死角、全景式的。它可以一只眼盯着从身边游过的浮游动物,另一只提放着周边的天敌。

8.jpg

  海马的现状、该如何保护

  3000-2000万年前,海马从悉尼侏儒拟海马进化出来,随后,便开始通过海水漂流扩散到其他浅水海域,在海草、珊瑚礁红树林等栖息地种得以繁衍和进化,出现了巴士豆丁海马、刺海马各种各样的种类。在海洋世界里,因为海马不擅游泳,而且防御能力有限,它们成为了很多海洋动物捕食或误食的对象,包括红海龟、鸬鹚、鹞魟、沙丁鱼,甚至连螃蟹、贝壳、海胆等这样一些不起眼等无脊椎动物也会欺负它们。人类会养殖海马来食用,过度捕捉海马,导致海马已经成为频危物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保护名录。所以海马物种的国际贸易均应当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保证野生物种群不受到严重影响。

9.jpg

  面对濒临物种海马的保护我们要怎么做呢?

  1. 不吃海马,减少或避免食用虾、贝壳、石斑鱼、比目鱼等用底拖网捕捞的底栖鱼类;

  2. 爱护红树林和珊瑚礁等海洋栖息地;

  3. 宣传海马保育知识,唤醒更多人的关注;

  4. 参与全球海马普查行动网络 iSeahores。

10.jpg

  在短暂的课程上,孙晶老师给大朋友小朋友科普了关于海马的丰富的知识,让大家了解到浩瀚的海洋的世界的一部分。同时,也让大家观看到野生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逐步恶劣。学习更多野生水生动物知识,建立保护野生海洋生物意识,参与野生海洋动物保护行动。共建和谐社会,让我们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