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69号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

时间:2015-06-29 14:50 来源:厅政策法规处
字体 分享到:

  我厅对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69号代表建议采取积极措施办理,情况和结果如下: 

  全省各地不同程度存在耕地丢荒现象,尤以粤东、粤北地区耕地丢荒问题比较严重。我厅高度重视耕地丢荒问题,近年来组织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先后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耕地丢荒情况调研,全面摸清情况,全力遏制耕地丢荒现象。 

  一、落实惠农强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一是落实粮食考评责任。省政府对各地级以上市实行粮食考评制度,将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的粮食工作考评指标下达各市,逐级落实任务和责任。二是落实种粮补贴政策。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实行对种粮农民实行农资综合补贴、种粮直补和良种补贴政策,各级农业部门深入农户做好种粮补贴面积登记核查等工作,会同财政部门及时将各项补贴资金兑付到种粮农民,2014,共下达种粮直补资金1.29亿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3.91亿元和良种补贴5亿元,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粮食种植面积。 

  二、加快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0072012年,全省统筹整合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土地收益和现有一般预算安排的涉及农田基本建设资金,建立“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农田基本建设资金投入和项目管理新机制,全省累计投入106亿元,建成现代标准农田590多万亩。“十二五”期间,全省计划投资210亿元,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1510万亩。各年度建设任务已分解下达各地级以上市,目前全省已建成868万亩。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对历史旱区特别是望天田,解决了灌溉用水问题,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使一些已丢荒多年的望天田、山坑田恢复种植农作物,为全省粮食增产和农业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建立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 

  为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近年来,我省各地积极探索,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促进耕地经营权流转、减少耕地丢荒问题。一是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推动农村大比例尺地籍调查工作,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2014年,我省在每个地级以上市选择一个县整县推进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东莞、中山和顺德区至少选择两个镇整镇推进),力争2015年年底,粤东西北地区50%以上的承包耕地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和服务,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为交易双方提供法律咨询、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合同协商签订、鉴证指导和纠纷调处等一系列规范的管理服务,全省建立各类土地流转服务平台437个。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即将出台《关于有序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重点探索建立农业经营能力审查制度和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完善(市、区)、乡()、村三级信息畅通、运转高效、服务规范的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鼓励承包地流向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去年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经省政府同意,我厅印发了《关于促进我省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和《关于鼓励通过互换解决农户承包土地细碎化问题的指导意见》,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全省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已达570家,农民合作社3.19万家,家庭农场3.75万家。引导农民在自愿、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互换并地,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接农户自愿流转的承包地,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四是实行经济激励。我省2012年起实行基本农田经济补偿制度,明确对承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国有农场等单位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基本农田抛荒、荒芜或闲置超过6个月的取消当年补贴。五是制定基本农田和耕地休耕管理办法。省农业厅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省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撂荒、闲置等问题开展调研,严格区分耕地撂荒和休耕的不同情况,明确休耕的界定标准、责任主体和管理措施,制定出台广东特色的休耕管理办法。 

  四、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障农民权益 

  一是开展农资打假行动。狠抓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点产品的专项整治,结合农事季节开展夏季和秋冬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与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加强协调和联动,合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和坑农害农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查处违规使用农资产品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行为。二是落实主体责任。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重点,全面落实农资生产、经营和使用者主体责任。三是强化监督检查。依法加强日常巡查、监督检查,重点核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资质、生产许可、原辅料使用、生产记录和经营销售台账,督促农资使用者完善种养殖生产档案记录,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严查使用禁用农药。坚决依法查处不合格种子、肥料、农药、兽药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指导农产品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农资产品。四是强化源头监管。建立健全农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和推广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成人实名购买制度,进一步提高农资生产经营使用监管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纸 

                                   

   1169 〔农村农业类〕    

  

代 表 

姓 名 

钟桂祥 

代表证号   

0575 

代表团 

茂名 

    细通讯地址 

高州市曹江镇满坑村委会办公楼金中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邮政编码 

525200 

联系电话 

13602385368 

  

标题: 

关于要重视解决欠发达地区耕地丢荒问题的建议 

代表对公开此建议有关情况的意见(此为必选项,请代表本人打勾注明): 

同意全文公开 ( )   仅同意公开标题 (  )   不宜公开(  ) 

如有以下情况,请代表打勾注明: 

1.     此建议由代表通过调查研究形式 

专题调研 ( )     视察 (  )      座谈、走访等其他调研形式(  ) 

2.     建议内容属于多年多次提出、尚未解决的事项 

2 (  )     3 (  )     3年以上(  ) 

3.     希望承办单位在办理过程中加强与代表联系沟通  ( )  

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省农业厅会同省委农办、省国土资源厅办理 

  

             
 

    

  注:一、请用钢笔填写,字迹要清楚。 

  二、一事一件。 

  三、代表不用填写“编号”、“类别”、“交办意见”栏。 

  四、代表联名提出建议时,请填写第四页的表格。 

  

我省人多地少,保护和利用好耕地资源,事关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大计。但是,近些年来,在我省的不少地方,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村,却到处出现令人痛惜的耕地丢荒现象。 

出现耕地丢荒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第一,国家废除了农业税,农村群众已失去了种粮的责任义务意识。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数都是洗脚上田,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几乎全是些老人和小孩,他们即使有心而无力下地耕种。 

第二,种粮成本高,无利可图,农民失去了种田的积极性。虽说不用上交公购粮,但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费用价格却持续高企,其上涨幅度远远高于粮食价格上涨的幅度,农民种粮已无利可图,导致他们宁愿出到外面打散工也不愿意留在家里干活。 

第三,耕作方式落后,种田辛苦,新生代接受不了。欠发达地区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耕作方式陈旧落后,劳动强度大,年轻一代对此难以忍受,不愿意接父辈的班,种田也就日渐后继无人。 

耕地丢荒的后果十分严重。从自然生态上来,耕地丢荒,土壤抗蚀能力减弱,物理性质变差,生产功能衰退,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从社会后果来看,耕地丢荒,造成人均实际耕地减少,加剧人地矛盾,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隐患。因此,建议省政府组织足够的人力物力,作一次全面普查,依法调整出台相关政策,全面开展整改。 

建议相关政策应考虑到以下内容: 

  第一,要对那些已举家外出、落户当地,或者在外地拥有稳定工作、稳定收入、固定住所,导致长年弃耕的,对其责任田提出妥善处理的办法。 

第二,要监管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坚持打击农资生产、销售行业的暴利现象,降低农民种粮成本。 

第三,要推行按种植面积对种粮农民发放农机补贴和农药化肥补贴,减轻农民负担,确保农民种粮有利可图,提高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第四,要通过补贴、优惠和奖励等形式,鼓励农民耕种丢荒地。 

第五,要允许耕作户与丢荒耕地的相关人自由协商交割承包权,或者直接将责任田承包给耕种者。 

第六,要允许改造那些确实难以耕作的低洼田、山坑地、边角地,比如允许将其平整改为养殖场或农产品加工场。 

  

  

   提建议人姓名及通讯地址 

  

序号 

代表姓名 

代表证号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1 

莫亚华 

0576 

 

525200 

2 

王茂生 

0809 

 

525200 

3 

黄建兰 

0580 

 

525200 

4 

陈丽莎 

0567 

 

525000 

5 

谭花连 

0594 

 

525000 

6 

刘粤华 

0554 

 

525200 

7 

容慧辉 

0577 

 

525000 

8 

张学友 

0564 

 

5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