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051号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
关于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051号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
周志明代表在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了第1051号建议《关于提升我省农产品品质的建议》,我厅会同省财政厅、省科技厅认真办理并答复了代表。主要情况如下:
一、关于鼓励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的问题
发展优质农产品必须从田头到餐厅实行全程监管,对农业生态环境、种子、农业投入品、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监管。我省正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将明确有关部门对产地、农业投入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的职责,要求各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社会提供优质农产品。在种子方面,2016年,我省组织多名省内顶尖科学家申报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优先启动重点研发任务,推荐了“水稻种质资源创新与航天生物育种技术研究、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华南地区主要畜禽健康生态养殖全产业链创新研究”等10个项目进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优先启动重点研发任务范围,项目实施后将为我省相关科研领域带来10亿元以上国家科技经费投入,形成了从育种到过程的全程管控把关,有力促进以上重点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在生产环境治理方面,2014至2018年,我省争取世界银行贷款1亿美元,落实配套及还贷资金合计7.6亿元人民币,支持开展世界银行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加强农业环境污染监测治理。在农药使用方面,2015年启动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根据农业部的要求,制定《广东省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2015年在开平等12个国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38个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和雷州、海丰2个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区所在的52个县(市)启动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指导各地植保植检部门重点针对农药零售店负责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开展农药科学使用技术培训。为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制定《广东省农企合作共建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示范基地实施方案》,组织深圳诺普信农化有限公司、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大光明农化有限公司、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龙川、陆丰、台山建立4个农企合作示范基地。利用省财政资金在蕉岭等10个县(市)建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集成配套示范区,推广农药减量控害技术。2016年继续按照《广东省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推进农药减量各项工作,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继续抓好44个绿色防控示范区、6个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示范区的建设。在蔬菜、茶叶、水果等鲜食农产品全面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发挥2016年中央水稻病虫防控补助资金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统防统治资金的占比,引导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建立4个以上农企合作共建示范基地、10个以上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研究示范点。在“减少化肥不合理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方面主要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普及科学施肥技术,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投入资金1.76亿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全省已有96个县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主要农业县“全覆盖”,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31亿亩次,减少不合理施肥量36.34万吨(折纯,下同)。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46.7万亩,示范点平均节水50%以上,节肥20%以上,效益显著。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为“高产高效、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农业提供有效技术支撑,促进了我省现代农业发展;二是组织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据统计,全省2011-2015年共投入资金2.012亿,实施农作物秸秆腐熟还田、种植绿肥和综合地力培育等项目,实施面积共计1187万亩次。通过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农民科学培肥地力意识明显增强,改良理化性状,促进秸秆、规模养殖场等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减少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
下一步,我省将按照农业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等文件要求,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牢固树立“提质施肥、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依靠科技进步,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专业化农化服务组织,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大力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加快转变施肥方式,减少化肥不合理使用,加强宣传培训和肥料使用管理,走提质高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近几年来,我省积极推进种植业标准化生产,建立了一批标准化、产业化示范基地。2012年-2015年,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五化”要求,大力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建设了176个标准化千亩示范园,示范园生产效益和产品安全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亩纯收入平均增长15%以上,减少农药施用量30%以上,通过示范促进提高我省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水平。
二、关于我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的问题
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检验室对本企业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自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生产者主体责任要求。2015年9月1日,省农业厅印发了《关于落实农产品生产主体责任制的通知》(粤农函〔2015〕881号)明确提出企业要落实自检制度,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自行或者委托检测机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检测;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不得销售,实施无害化处理。省财政每年安排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资金1.976亿元等,大力推进农产品监督检查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等相关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2016年省财政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我省100家出口企业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购买检验检测设备,提升企业自身自检能力,对种植、生产的农产品进行检测,带动农户种植优质农产品,对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优质的农产品起带动及示范作用,并提供检验检测服务,保障农产品品质,使我省农产品的质量品质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关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建设精深加工的问题
2001年,省科技厅启动了农产品加工重大科技专项,2004年制定了广东省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规划,在该领域省科技厅还组建了若干个广东省的重点实验室和公共实验室。“十一五”以来,安排近6000万元,支持200多个项目,围绕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低值高值化利用等专题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并应用到加工产业中。通过设立的“农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题,支持经费4000多万元,支持了“亚热带果蔬加工品质调控关键技术研究”“水产蛋白改性技术研究”“湿热地区稻谷节能干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等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农业科技研究团队,项目完成后,共突破农产品安全新技术50多项,制定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规程40项,技术和产品在30多个企业和生产基地进行试验示范,成果转让获得资金4千多万元,带动企业和社会增加经济效益5亿多元,建立了生产-加工-销售-追溯一体化链式农产品安全科技保障体系。此外,农业科技研究团队还获得了“低值蛋白资源生物转化及精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海洋食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等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国家支撑计划及863计划主题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吸纳代表的意见建议,继续做好各方面工作,全力提升我省农产品品质,加快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
广东省农业厅
2016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