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简体版 | 繁體版 | 无障碍 | 手机端
手机端二维码
| 微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关于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326号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

时间:2017-07-04 14:58 来源:政策法规处
字体 分享到:

  徐嵩等代表在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了《关于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加快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项目的建议》的代表建议,广东省农业厅会同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省金融办、广东银监局、省委农办、省国土资源厅等单位认真办理,有关情况如下: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广东省在蕉岭、廉江、德庆、英德、阳山、郁南、罗定等地先行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从对7个试点县(市、区)2016年的试点工作中期评估结果来看,全省试点工作突出面临风险缓释和补偿机制不完善、抵押物处置机制不到位、抵押贷款投放力度小等问题。

  一、关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省成立广东省“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指导小组,形成统筹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合力,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积极开展试点各项工作,在制度建设、确权颁证、产权交易平台搭建、抵押价值评估和抵押贷款发放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一)加强制度创设与实践创新。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方案》;省金融办等部门制定出台了《2016年广东省普惠金融“村村通”建设实施方案》和《2017年广东省普惠金融“村村通”建设实施方案》等;省银监局会同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省保监局等单位转发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要求各试点地区政府加快推进“两权”确权登记、流转、评估和处置等配套工作,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两权”抵押贷款风险缓释和补偿机制,并要求各市、县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制定“两权”抵押贷款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 

  此外,省银监局重点督促试点地区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实际,制定“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的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逐步完善“两权”抵押贷款业务操作流程,支持有关地区先行先试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一是探索开展“农地抵押”+农作物或机械设备抵押贷款、“农地抵押”+支农再贷款、以及“农地抵押”+保险等组合式信贷模式,加快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二是结合当地实际,找准突破口,围绕农业产业化开展贷款试点。如罗定市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与农业产业链金融工作相结合,选择稻米、花卉、花生等农业产业,优先以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为贷款对象,以产业化为切入点稳步开展抵押贷款业务。 

  (二)加快确权登记颁证。省国土资源厅牵头会同有关部门于2011年7月全面启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截至2013年5月底,全省基本完成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任务,其中,全省乡镇(联合总社)一级应发证宗数和发证面积完成率分别为98.1%和"98.9%、行政村(联合社)一级完成率分别为96%和97.3%;村民小组(经济社)一级完成率分别为99.4%和99.5%。省政府于2014年4月29日部署启动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以来,各级农业部门积极履行牵头职责,主动作为,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2017年4月底,全省确权实测耕地面积2249.2万亩,占国土“二调”耕地面积的61.6%,颁发承包经营权证书489836本,其中蕉岭、廉江、德庆、英德、阳山、郁南、罗定等7个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确权实测耕地面积占国土“二调”耕地面积分别为87.6>%、91.7%、184.8%、76.0%、71.5%、98.0%、US">62.7%。

  (三)搭建产权交易平台。省委农办、省农业厅等单位按照职能分工牵头指导各地加快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等相关工作,为土地流转、合同管理、信息公开、产权评估、金融对接等提供服务与支持。目前全省(不含深圳市)共建成县级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132个,镇级平台1441个,实现了县、镇两级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全覆盖,此外全省各地依托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各类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1204个。 

  (四)建立市场化价值评估服务机制。截至2016年末,7个试点地区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市场化的“两权”价值评估服务机制;截至2017年3月底,广东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累计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24亿元。

  下一步,省农业厅将根据广东省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部门分工安排,积极履职尽责,主动配合省有关部门加快建立完善“两权”价值评估的专业化服务机制,指导试点地区做好专业评估工作,切实减少贷款违约风险。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扎实推进流转交易平台建设、价值评估、抵押登记等“两权”抵押贷款基础工作。省银监局等部门将进一步督促银行简化申贷手续,优化办贷流程,通过建立绿色通道、设立专业团队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办贷效率,及时为借款人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切实惠及“三农”、服务“三农”。 

  二、关于建立农村大数据平台有计划做好产销工作 

  根据中央和省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部署安排,省农业厅正着力推进建立中央与地方互联互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并以县级为单位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数据库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业务系统,实现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权属登记、经营权流转和纠纷调处等业务工作的信息化。同时,以县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结果和现有资源为基础,逐级汇总,完善、建立中央和省地县四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数据汇总和动态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业务系统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信息共享。目前,有关平台建设招标工作已经完成,平台和数据库建设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下一步,省农业厅将进一步加强与省国土资源厅、省委农办、省金融办、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等单位沟通与合作,重点研究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与现有涉农数据平台如测土配方施肥大数据和信息化平台、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农产品电商平台等对接,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研究开发与应用,不断充实完善承包农户有关信息,整合平台资源,依托涉农大数据平台,提高对耕地整理、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生产区域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农村金融服务等工作指导的精准性,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关于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一)稳步开展农户信息采集工作。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牵头研究开发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夯实农户信用信息基础,丰富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更新与共享载体。目前,广东省农户信用信息系统、云浮市农户和企业非银行信用信息数据库、梅州市农户信用信息服务系统、茂名市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阳江市农业产业链征信系统等已成功开发并上线运行,共采集全省380万户农户信息。 

  (二)支持各地加快建立多层级征信中心。省金融办重点培育建设“信用村”,并联合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积极推动各县(市、区)建立综合征信中心,助力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截至2016年底,佛山、云浮、茂名、梅州、惠州、河源、湛江7个地市挂牌成立市级征信中心,韶关市乐昌市等54个县成立县级征信中心,实现辖区内农户信用信息的整合和共享。 

  (三)推动农户信用信息与金融扶贫精准对接。有关部门推动将广东省农户信用信息系统与政府扶贫系统为贫困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信息进行比对,实现贫困户信用信息互通共享,精准识别和实时反馈贫困村和贫困户详实信息与扶贫工作进展,助推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精准掌握扶贫资源的使用状况。 

  (四)抓好农户信用信息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加快构建信用信息服务综合运用机制。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积极推动“互联网+信用三农”众筹项目试点,着力拓宽金融扶贫投融资新渠道。选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础较好的云浮、梅州、肇庆、清远4市开展“互联网+信用三农”众筹模式试点,实现了“互联网+征信+普惠金融”的有机结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开发金融扶贫小额信贷产品等融资产品,创新金融支持模式。 

  下一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等部门将继续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广云浮、梅州、茂名等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协调联动和分工负责机制,积极推进金融部门、农业部门、地方政府之间的信息互享、资源对接工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探索以信用建设助推农村金融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新路子;省农业厅将会同有关单位,切实加强对农村产权流转合同的履约情况监管,争取将农村产权流转中存在扰乱交易秩序、损毁资产、恶意拖欠租金或合同款、违约弃租且不缴纳违约金等行为者给予‘不良信用’记录;省银监局将继续配合做好试点监测、业务指导和评估总结工作,继续督促银行金融机构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加大“两权”抵押宣传力度,稳妥推进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融资模式,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省金融办将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有关部门,不断推动县级综合征信中心和信用村建设在我省全覆盖。 

广东省农业厅

2017年5月18日